序幕 帝國的兩次崩潰 四、「兩都之戰」與「三帝更位」

英宗死後,鐵失等人商議另立新君,在眾人的相互妥協之下,遂決定迎此時坐鎮漠北的真金太子長子甘麻剌之子也孫鐵木兒為帝。

也孫鐵木兒在鐵失等人謀弒英宗之時,早就與聞其事,但為了皇位,隱而不發。待到木已成舟,便順利率軍進京,繼承皇位,是為泰定帝。

泰定帝雖然將謀殺英宗的眾多大臣處死,但他任命回回人倒剌沙為丞相,自然不會再繼續英宗的改革,一切恢複舊觀。他在位五年中,既無善政,又無惡行,政局尚且平靜,所謂「天下無事,號稱治平」 。但那種子長出的樹苗越發精神,引得民間的自發反抗此起彼伏,泰定帝四處撲火,雖然沒有成燎原之勢,可也預示著大亂將至。

1328年7月,泰定帝病逝於上都,丞相倒剌沙秉政,這位回回人沒有馬上將泰定帝之子擁上皇位,一連幾個月政由己出,甚是瀟洒。

但「國不可一日無君」,倒剌沙的瀟洒使得朝野上下議論紛紛,人心浮動,終於引起大變。

在大都的僉樞密院事燕帖木兒是元武宗心腹,一直希望武宗子孫繼承皇位,現見有機可乘,立即聯合黨羽將泰定帝留守大都的重臣平章政事烏伯都剌、伯顏察兒,中書左丞朵朵、參知政事王士熙,參議中書省事脫脫、吳秉道,侍御史鐵木哥、丘世傑等人逮捕下獄,宣布擁立武宗之子為帝。

武宗有兩子,長子和世剌坐鎮漠北,次子圖帖睦爾則在江陵。漠北遙遠,而江陵卻近在咫尺,為了爭取主動,燕帖木兒迎請圖帖睦爾進京,登基為帝,改元「天曆」,是為文宗「札牙篤汗」。

得知大都事變,倒剌沙這才倉促擁立泰定帝之子阿速吉八為帝,改元「天順」,這便是天順帝。

由於燕貼木兒的行為純屬政變,倒剌沙立即以討逆為名,向大都發起攻勢。

8月21日,上都方面以遼王脫脫、左丞相倒剌沙留守上都,分兵四路南下:

泰定帝之侄、梁王王禪進軍居庸關,諸王失剌進攻古北口;諸王也速帖木兒進攻遼東遷民鎮;泰定帝之侄、湘寧王八剌失里等則繞道山西,與陝西軍隊相配合,然後向東回攻紫荊關(今河北易縣西北)。

以倒剌沙之意,是以包抄之勢迅速奪取大都。

而燕鐵木兒也立即著手迎戰,加強長城各關隘防守,並把作戰主力收攬於麾下,採用迅速轉移奔襲的方式,集中優勢兵力積極以攻為守。

兩都之戰,全面爆發。

上都方面擁有隨駕怯薛、諸衛大軍,並得到遼東諸王、湘寧王八剌失里、趙王馬扎兒罕以及陝西行省和行台支持,兵力頗為雄盛。

大都方面則以燕帖木兒所掌左衛親軍、欽察、阿速諸衛為基礎,利用「總環衛」而臨時拼湊、徵集的軍隊與之相抗。

相對而言,上都一方軍力更佔優勢。再加上「泰定初立之年,即立阿剌吉八為太子,至是五年,名分已定」 ,而燕帖木兒擁立文宗的「天曆起兵,實為叛逆」 ,政治上也很主動。

但上都方面缺乏統籌全局的帥才,分兵南下又犯了兵家大忌,原本具有的優勢,很快便喪失了。

8月24日,諸王失剌率領的上都軍最先進至宜興(今河北灤平北),立足未穩,便遭大都方面樞密院同知脫脫木兒阻擊,失剌敗走,其平章政事乃馬台被擒獲。

隨後,上都軍梁王王禪、右丞相塔失帖木兒等進至榆林(今河北懷來東),勢頭兇猛。燕帖木兒率軍於9月1日越過居庸關,擊退王禪,追至懷來而返。

9月3日,遼陽行省平章政事禿滿迭兒援應上都,率軍攻破遷民鎮後由東向西挺進,威逼大都。燕鐵木兒從居庸關趕赴三河(今屬河北)、薊州(今天津薊縣)攔截。梁王王禪趁機南下,於16日襲破居庸關。燕鐵木兒聞訊,遂以脫脫木兒屯薊州,自率主力西返,20日擊敗王禪前軍於榆河(今溫榆河)。隨後兩軍在橫跨榆河的紅橋之上以及紅橋北面的白浮之野(在今北京昌平東北)發生多次激戰。26日,上都軍潰敗,殘部退到居庸關外。

9月26日,趁燕帖木兒與王禪鏖戰之時,上都方面知樞密院事竹溫台攻破古北口,進至石槽(今北京順義北)。燕帖木兒遣其弟撒敦率前鋒馳往阻擊,隨後親率大軍倍道兼行,大敗上都軍隊,擒駙馬孛羅帖木兒,平章政事蒙古答失、牙失帖木兒等,上都軍折損投降甚種,殘部被逐出古北口。

雖然多次失敗,上都眾將仍挫而不潰,繼續組織進攻。9月28日,禿滿迭兒、諸王也先帖木兒所部遼東軍在薊州擊敗脫脫木兒,佔領通州,逼近大都。

燕鐵木兒聞訊,與其子唐其勢從古北口率師南救。10月1日將遼東軍擊潰。

5日,禿滿迭兒會合陽翟王太平、國王朵羅台的軍隊與燕帖木兒軍大戰於檀子山之棗林(今北京通州南),雙方激戰一天,到晚上,唐其勢率軍擊破上都軍,陣斬陽翟王太平,上都兵馬損失無算。

燕帖木兒這邊剛剛穩定戰局,上都軍西路的攻勢便又展開。10月7日,上都諸王忽剌台、阿剌帖木兒部由山西破紫荊關,陷涿州(今屬河北),逼近大都南城。與此同時,湘寧王八剌失里引兵入冀寧(今山西太原)。

燕帖木兒於是率師趣良鄉(今北京南郊),大敗上都軍於盧溝橋,忽剌台、阿剌帖木兒逃走,不久被抓獲。

10月11日,禿滿迭兒再入古北口,燕帖木兒復揮師北上,敗敵於檀州(今北京密雲),遼東軍將領安童、塔海、國王朵羅台等被燕帖木兒擒斬。

仗打到這個份上,上都一方的本錢差不多賠光了,在遼東原本持觀望態度的齊王月魯帖木兒此時站在了文宗一邊,率軍突襲上都。上都軍主力早已無存,守備空虛,遼王脫脫出城迎戰被殺,梁王王禪兵敗遁逃後被擒獲。丞相倒剌沙無奈,10月13日肉袒出降,獻出皇帝御璽,隨後全家被殺。上都重臣梁王王禪、知樞密院事馬某沙、撒的迷失、諸王也先帖木兒等自然也無一倖免,先後被誅。

最無辜的是年僅九歲的天順帝阿速吉八,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在戰亂中不知所終,應該也難逃毒手。其母,泰定帝皇后八不罕被流放,不久被秘密處死。

混亂了兩個月,兩都之戰終於硝煙散盡。文宗成為了大元朝唯一的皇帝。

可文宗在登基之初,便曾經說過「大兄在北,以長以德,當有天下。必不得已,當明以朕志播告中外」,後又下詔云:「謹俟大兄之至,以遂朕固讓之心」 。如今戰事平定,漠北與大都的道路已通,文宗便決定履行諾言,讓位於自己的長兄和世剌,並請其回大都即位。

弟弟的謙讓,使得和世剌成為了大元朝的明宗皇帝,原本留守和林的他被近臣簇擁著南下即位。當他的使臣先來到大都之時,百姓們歡呼鼓舞,都云:「吾天子實自北來矣!」諸王、舊臣也「爭先迎謁,所至成聚」。一片廣受擁護的大好局面。

有限的權力尚且讓人難以放棄,至高無上的皇位如何可以平安讓渡?雖然兄弟之間謙讓皇位,元朝歷史上有過先例,元仁宗便是主動將皇位讓給自己的哥哥元武宗。可到最後,仁宗還是拒絕不了權力的誘惑,違背諾言,沒有將皇位傳給侄子。文宗和燕帖木兒是提著腦袋獲得的皇位和權勢,這樣平白讓出實在也難為了他們,終於,這場看似溫情的兄弟禮讓最終演變成了血腥陰謀。

明宗來到上都附近時,會見了前來迎接的弟弟文宗,兄弟二人相見甚歡。可僅四天後,連龍椅都沒有正式坐過的明宗便不明不白的「暴崩」,這便是「天曆之變」。

文宗皇帝重新登上帝位,幾個月之內,大元王朝三個皇帝輪流坐,被稱為「三帝更位」。

文宗得位,全靠燕帖木兒謀劃在先而又力戰在後,龍椅穩固後,對這位臣子自然是大加封賞:復拜中書右丞相、監修國史、知樞密院事、領都督府龍翊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事,就佩元降虎符,依前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錄軍國重事、答剌罕、太平王。

從此,燕帖木兒成為文宗朝首屈一指的權臣。

文宗在位五年,原本也頗有意於文治,創建奎章閣,編修《經世大典》。並且大力推崇朱程理學,旌表「節夫烈婦」。可在同時,文宗也篤信佛教密宗,不但濫做佛事,耗資巨大,而且創立廣教總管府,以掌僧尼之政,全國共設置16所,「秩正三品」。這導致僧徒干預朝政,糜爛地方,一片烏煙瘴氣。

文宗朝尚可一書的,便是從忽必烈時代開始顯赫無比的回回人集團終於隨著兩都之戰而衰落。

上都集團左丞相倒剌沙、知樞密院事撒的迷失和馬某沙都是回回人,被燕帖木兒拘禁的中書平章烏伯都剌、伯顏察兒等也是回回人。在消滅上都集團的同時,回回人也被殃及池魚,大量罷黜。文宗一朝,除阿兒渾人徹里帖木兒曾為平章外,朝中執政大臣中已沒有回回人。

1328年8月,文宗「罷回回掌教哈的所」 。哈的掌回回人的刑名、戶籍、詞訟事務,是伊斯蘭教的司法官。這一舉措,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