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振長策·掃蕩六合 第三章 老鼠愛大米

歷史發展到現在,該輪到戰國晚期一位重量級的人物李斯出場了。

李斯的老家——楚國上蔡在春秋戰國時期是很有些名氣的地方,離我所述的申國信陽百把里路,當年孔子帶著他的弟子們周遊列國,曾被困在信陽和上蔡之間(後考證為信陽北的楚王城,當時稱負函),幾天沒得吃喝,飢腸轆轆,一籌莫展,差一點沒餓死在那裡。知識分子遇到這樣的實際問題就顯示出他們的天真和可愛來了。孔子嘆曰,我們又不是野牛猛虎,怎麼就被困在這荒無人煙的曠野中了。很顯然,老師一提問,就是對學生的智力測驗。

子路答,也許老師你還沒真正達到你說的那個仁的境界,所以這裡的人家不相信我們。——孔子聽了很不舒服。懷疑老師,不及格。

子貢說,老師的境界過於高深,讓人不可企及,是不是把標準稍稍降低一些,也許人家能夠接受。——孔子聽了更不高興。還是懷疑,不及格。

顏回說,老師的境界至高至深,高屋建瓴,高山仰止,天下不容,人們不信,這恰恰是我們老師的超拔境界,獨特本色!——孔子聽了,據說那一天都欣欣然。完全肯定,滿分!

你看,還是人家顏回,當年住在偏僻陋巷,簞食瓢飲,意志頑強,信仰堅定,而這個時候沒得吃喝,又沒了信仰,怎麼能熬得過去。後來的事實證明,那一幫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惶惶如喪家犬的臭知識分子,果然在偉大信仰的鼓舞下堅持著走出困境蹣跚著回到了他們的魯國老家。

這故事經幾百年流傳,有人獲得了哲理,有人獲得了啟迪,有人獲得了樂趣,而李斯獲得的是一個人生的定位,他覺得做人就要做個有信仰的君子。他在這番為自己人生定位的時候,他同時也感到了自己一個河南小小上蔡鄉郡掌管文書的小吏的卑微和凄慘。整天忙碌不堪,而收入微薄,有時連上廁所都匆匆忙忙的,撒了尿不等抖乾淨就走。而這一天他撒了尿後沒有走,他看見了吃屎的老鼠,像小癟三似的,和他一樣也是慌裡慌張賊頭賊腦地跑來,當然它們不是來撒尿,而是來解決可憐的溫飽問題;見了狗或人來,又賊也似的驚慌逃竄而去。全不似他前幾天在倉庫里看到的老鼠,那堆積如山的大米好像是它們家的,隨便食用,盡情享受,為所欲為;見了人來,根本不跑,吱吱地叫著,彷彿表達著不滿,那意思是說來人太不禮貌,影響了它們的用餐並破壞了它們很好的胃口。

老鼠愛大米,李斯就有了感觸,他甚至不想再回他的官署了。他覺得他就是上蔡一隻憂傷的吃屎的老鼠,他想做倉庫里傲慢的吃大米的老鼠。

捕捉到了這個想法,就是捕捉到了機會。機會是以想法為前提的,而捕捉到了機會就不要放過,若缺了果斷和狠心,過了一會,你的那份衝動和激情就又歸於往日的平靜和平庸,你就還得重新過著你廁所老鼠的生活。李斯毅然辭職,我們知道他去了儒學大師荀卿那裡,向他學習「帝王之術」。

說起荀卿,可謂大器晚成,五十歲才從故鄉趙國到齊國遊學,加入了熱火朝天的「稷下學宮」的行列,人才濟濟中脫穎而出,標新立異,超乎群類。一直到齊襄王時期,學宮已撤,稷下冷寂,孟子及其之後的淳于髡、齊國三鄒子鄒忌、鄒衍、鄒奭等也都杳無音信了,而唯有荀卿成了齊國的思想坐標文壇泰斗,且三度位列士大夫之首,地位顯赫,名滿天下,無人替代。一轉眼這一切都過去了,由於有人不斷的誹謗誣陷,荀卿最終無奈而傷感地離開了給了他無盡榮耀和尊貴的齊國。最後,楚相春申君收留了他,權且任用他為蘭陵(今山東蒼山縣西南蘭陵鎮)縣令。這時荀卿已年近花甲,他知道他將終老於斯了。他要把他一生的思考著書立說用文字的形式留傳下來,他要把他一生積累的學識學問全部傳授給他的弟子,讓文化儒學永續傳承,發揚光大。

這時,李斯來了。之後,韓非也來了。很快,這二人都成了荀卿的得意門生。令荀卿沒想到的是,學業未成,兩人竟先後都離開了他。先是韓非,後是李斯。更讓荀卿沒想到的是,他們都沒有按照他最初的願望留在楚國。韓非回了他的韓國,李斯卻執意去了秦國。韓非去韓尚可理解,那是他正處於危亡的自己的國家;而李斯要去秦國,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了。李斯便向老師陳述他的理由,說天下人幾乎無人不知老師你的那句至理名言,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而我所思考的是如何青於藍,怎樣寒於水,答案就是要捕捉機會。尤其是機會到來的時候,決不可錯過不可放棄不可怠慢,在機會面前,或反應遲鈍,或優柔寡斷,或想入非非,或猶豫不決,那就像看見了飛禽走獸而不知獵取,還以為會自動變成盤中餐一樣的愚蠢可笑。我最讚賞韓非的觀點,縱觀四海之內,七國爭雄,六國皆弱,秦並天下成千古帝王之業已是大勢所趨,無可阻擋,這之於我,之於所有懷有雄心和抱負的人,都是黃金機遇千載難逢。

說到這裡,李斯突然生了萬端感慨,略略有些憂傷地說,我原是上蔡那個小地方的一隻驚慌失措賊頭賊腦的吃屎的老鼠,我比任何人都知道,一個人最大的恥辱莫過於地位的卑賤,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生活的困厄。長久處於恥辱的卑賤與悲哀的困厄之中,對於我們這些自謂清高的讀書人,最後只剩下憤世嫉俗了,厭惡名利了,與世無爭了,逃避現實了,這無異於行屍走肉(該成語出處)!所以我執意去秦,其本意就是要藉此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得一個轟轟烈烈的人生,決不放過這個可能做一回倉鼠的機會!

李斯說完,雙腿跪下,無限虔誠和感激地向荀卿深深一拜,待抬起頭來,已是滿臉淚水。

之後,李斯輾轉到了秦都咸陽,四處尋找機會見秦王;尚未見到,秦王卻死了,十三歲的太子嬴政即位。躊躇間,李斯聽到了一個震耳欲聾的名字:呂不韋。

機會逝去了,機會又來了,毋庸置疑,這個機會就是秦相呂不韋。李斯覺得他要先抓住他,便尋上門去要求做他的家臣。呂不韋對李斯進行了小小的面試,幾句問答,呂不韋已感到了眼前這個不速之客謙卑語言之間深刻豐富的包藏和冷峻逼人的蘊涵,想了想說,做我的侍衛官吧。

跟了呂不韋,就是得到了一張進出皇宮的免費門票,時間久了,李斯便終於有了機會見到秦王。見到秦王,他就不會讓機會溜走,他向秦王進言獻策,還是宣傳他的「機會說」。李斯說,一個人,或者一個國家的無所作為,就是因為他常常失去良機;一個人、或者一個國家的不能成功,就是因為他沒有趁可乘之機,忍心消滅對手。以此我們來分析一下秦國的歷史和現狀,秦穆公稱霸時,終究沒有向東兼并六國,原因很簡單,當時諸侯紛起,群雄逐鹿,而周朝的尊嚴和德望尚未衰微,最後形成了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五霸割據相互抗衡的局面。現在就不同了,周朝衰微,而秦國經過六世君王的卧薪嘗膽勵精圖治,對其他六國基本形成了掌控;這就是機會,千載難逢的機會,千載難逢完成帝王大業的機會。憑秦國目前的實力和大王的賢明,趁此滅掉六國,就像掃除灶台上的塵垢一樣簡單易行。如果還讓這黃金般的機會從身邊溜走,那就等於把機會讓給了其他六國,他們會在時間的喘息中再度強盛起來進而聯合起來,到那時怕是兼并的話也就私下說說罷了。

——這次談話,秦王很激動,任李斯為長史。

沒多久,李斯再次見到秦王,於是抓住機會,繼續向秦王進言獻策。李斯說,目前的工作是,要暗中派遣有謀略的遊說之士,帶著黃金美玉去賄賂拉攏征服各諸侯國的官員謀士名人,離間他們,腐蝕他們,控制他們。聽話的,饋贈黃金;不聽話的,用鋒利的劍刺死他們;敢於反抗的,就派大軍進攻他們!

——這次談話,秦王很振奮,封李斯為客卿。

如此這般,李斯說的容易,而問題並不那麼簡單,也不那麼順利。

在秦國按計畫全面推進兼并天下統一大業中,在最後關鍵的時刻,問題也出乎預料地一件接一件地發生。先是信陵君竊符救趙,秦軍大敗而歸,威風掃地;接著鄭安平率兩萬秦兵降魏;再信陵君率趙軍救燕、魏,出其不意,於華陰道斬秦兵五萬;茲後,韓、魏、楚、燕、趙五國合縱,由楚相春申君為上將,聯合伐秦。雖然沒有成功,但呂不韋不願意了,分析認為五國伐秦,主謀是趙將龐煖,乃使蒙驁與張唐率兵五萬伐趙。三天後,心下不安,使長安君成嶠與樊於期再率兵五萬以後續支援。誰知長安君在樊於期的說服下反了,而大將蒙驁也慘死在了太行山中。

最困擾秦國的是內部的亂子,一世英主秦昭王去世,剛立的秦孝文王不明不白地也死了,而秦莊襄王只在位三年也一命嗚呼,不得已,秦政十三歲就當了一國之君,他甚至還沒玩夠呢。待稍稍有了一些明白,嫪毐、太后、呂不韋東窗事發。這一下子,大哉強秦突然內外交困瞻前顧後有些失去主張了。

秦王的困難,就是李斯蟄伏在歷史中蛻變騰起的機會。然而,在他還沒想好自己如何把握利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