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鐵與血·巔峰之決 第五章 歷史巔峰的決戰與不堪負重的趙括

趙奢是著名「紙上談兵」趙括的父親。

近年有人開出了一個先秦十大名將的名單,趙國趙奢被列在其中,余為吳國孫武、楚國吳起、趙國廉頗與李牧、秦國白起和王翦、燕國樂毅、齊國孫臏與田單。無論這名單開列得是否全面、準確、權威,但趙奢作為先秦的著名將領、軍事家當之無愧,且算得上是出類拔萃的一個。

關於趙奢,先是他在做趙國的田部吏的時候,與平原君的那番關於大家與小家、國家與個人之間辯證關係的論述,已初見其經國大才之端倪;再就是齊國大將田單在其大擺火牛陣、助齊國復興之後,和趙奢兩人有過一次談話,表現了趙奢對戰爭現在時的深入思考。

田單說,趙將軍,要說,我並不是不喜歡你的兵法,但我不贊成你打仗的人海戰術。兵員太多,影響國家的糧食生產,青壯勞力都調集去打仗了,地就沒人種了,打仗所需的糧食不僅要從別的國家輸入,運輸也跟不上,不能保證戰時的後勤供應;再遇到一些戰場上所不可預料的情況,那部隊就只好坐以待斃。過去帝王之兵,常常不過三萬人便能解決問題,好傢夥,你領軍打仗,動輒就是十萬、二十萬之多,在這一點上我和你的看法和做法不同。

趙奢說,不客氣地說,田將軍,你的思想跟不上形勢了,你知道什麼是現代戰爭么。天下皆知吳越出名劍,青鋒利刃,寒氣逼人,用活物來試,可以砍斷牛馬筋骨;用金屬來試,可以削毀鍋盆器具;但要是把它靠在柱子上砸,劍就會折為三截;如果放在石頭上砸呢,那劍就會斷為碎片。你知道,吳越一把好劍,必取上等材質,但也要把劍背打制出相當的厚度,因為劍背沒有一定的厚度,劍尖就不能銳利刺入物品;劍刃還要相當輕薄,否則就不能鋒利斬斷物品;這些都達到了相當的水準和要求,還要配製劍環、劍柄、劍鐔、劍佩等。這道理很簡單,因為你不可能用手直接拿著劍刃去揮舞戰鬥。

趙奢做了這個比喻之後接著說,同理,三萬軍隊,也可能是劍背或劍刃的部分,但一場戰爭需要的是更多的劍環、劍柄、劍鐔、劍佩的配合部分,你說的帝王之兵所謂三萬人便能解決問題,那個時代早已過去了。那時眾多的諸侯小國,大的城邑,其城牆不超過三百丈,人口不超過三百家;當今天下是什麼格局,就剩下七個超級大國,一個個稱雄於世,獨霸一方,任何一場戰爭都打得實力相當,難解難分,曠日持久(該成語出處)。現在哪個國家不是千丈的城牆,哪個國家不是萬戶的大邑,你用三萬人去包圍他們試試,你連個城角都圍不住,更不要說野外更大規模的戰役了。所以當下再去說帝王之兵不過三萬人便能解決問題,恐怕就是笑話了。

據說當時田單被說得喟然太息,心悅誠服,一愣一愣的。

戎馬倥傯,幕天席地,身經百戰,九死一生,趙奢對戰爭本身的艱難與殘酷,不僅有比一般人更深刻的認識和認知,也有比一般人更深切的體會和體驗。所以他一方面從嚴治軍,鐵紀如山,鐵面無私,鐵腕無情,因為戰爭無私,戰場無情;另一方面他則深愛著他的士兵。士兵是實現戰爭目的的基本單位和元素,他們是命令冷酷無條件執行者,但他們畢竟也是鮮活如水燦爛如花的血肉之軀。故和他親密的士兵十數人,友好者有百數人,而且只要有大王及宗室賞賜,他全部分發給他的部屬,自己一個子兒不要。這一點令後來另外一位大軍事家曹操大為感動,說,苦者趙奢、竇嬰(西漢名將,漢武帝初丞相)為將也,受財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濟成大功,永世流聲。吾讀其文,未嘗不慕其為人也。

問題是這卻感動不了他年輕氣盛的兒子趙括,這讓趙奢深深地為之憂慮和不安。在父子日常進行的關於戰爭的談話中,父親常常被熟讀百家兵書、通曉軍事理論的兒子的高談闊論勃勃雄心傲慢自負弄得啞口無言,只好憂慮不安地對妻子說,我也許缺少了兒子理論的高深,但兒子恰恰缺少了我對戰爭現實的體驗。兵,死地也,實際戰爭中的那些血與火、歡與痛、生與死、動與靜、真與偽、深與淺、進與退、攻與防、成與敗,他沒有親身感受,只會硬搬書本教條,一味紙上談兵。日後,趙國不用他為將則趙國萬幸;趙國要用他為將,那後果將不堪設想。我有此種預感,而我內心的萬般痛苦也在於此,也許我真的老了。

——這是一個將軍的憂慮,事實將很快證明他的這種憂慮是戰爭經驗更是人生經驗的雙重提示與結論。

作為一代名將,他對戰爭的思考、對戰爭的憂慮都不如戰爭本身更能說明問題。公元前二六九年,秦國攻打韓國,兵駐閼與(今山西和順西)。韓危急,就是趙的危急,趙王問救還是不救,廉頗說救是肯定要救,但閼與遙遠,山勢險峻,道路狹窄,很難去救。趙奢站了出來,說閼與遙遠,山勢險峻,道路狹窄,很難去救,但這正像洞中的兩隻老鼠,狹路相逢而勇者勝!(該成語出處)趙王於是命趙奢為將,救韓於閼與。

趙奢率大軍離開趙都邯鄲三十里,讓部隊停下,安營紮寨,加固屏障,等候號令,並一臉情絕狀,說,不論什麼人,無論什麼情況,誰要敢為軍事問題說一句話,處死刑!

其時,秦軍在圍困閼與的同時,對趙軍出兵救援已有準備,發兵一支,向東直插武安(今河北武安,晉冀豫三省交界處),構成掎角之勢,鉗制趙軍行動。秦軍一到武安,便擂鼓吶喊,虛張聲勢;武安屋瓦震動,大地顫抖。一位負責偵察的軍侯驚慌失措把情況向趙奢報告了,趙奢無動於衷,軍侯急了,建議趙奢急速去救,趙奢不等他再陳述理由,立即斬殺了他。這讓全軍驚詫不已惶惑不已,也讓秦軍驚詫不已惶惑不已,整整二十八天,趙奢仍按兵不動。秦將胡傷為此大傷腦筋,猜不透這趙奢究竟想幹什麼,便派了間諜前去刺探情報,打聽虛實,摸清底細。趙奢把間諜捉住後,不僅沒有嚴刑拷打逼問來由,還高標準弄了好飯好菜好煙好酒熱烈款待了他一番,又派專人把他送出邊境。間諜回去後把情況一彙報,胡傷與將領們反覆一分析,覺得開始的判斷錯了,原是虛驚一場;趙軍完全沒有救韓的意思,而是加固壁壘備戰,以防秦軍伐趙。看來誤解趙軍了,秦軍也只要閼與,無意伐趙,秦軍一下鬆懈下來。

就在秦軍得出這番分析判斷之前,於秦國間諜離開之後,趙奢命令全軍立即行動,卷甲而趨,快速尾隨其後,向閼與全力奔襲,只兩天一夜就到達了秦軍的陣前,命令所有優秀的射手在離閼與五十里的地方駐紮下來,嚴陣以待。胡傷聽說後說,不會吧,我們派去的情報人員才回來啊,趙奢的幾十萬大軍跟著就到了?待情況得到確認證實後,胡傷就有些手腳忙亂陣勢不穩了,情急中慌忙調動大軍全力壓上。有個叫許歷的軍士來了,對趙奢說,秦軍全力壓上,已不計後果,我們當避其鋒芒,加重兵陣,否則必敗。

趙奢說,建議可取。

許歷說,請按軍令殺我。

趙奢說,回邯鄲再殺,你話沒有講完。

許歷說,先佔北山必勝,後到北山必死。

趙奢說,那你就給我領一萬人迅速佔據北山!

許歷按趙奢命令迅速搶佔了北山,這北山一占,秦將胡傷便知道閼與之戰基本結束了。他帶來的軍隊,一半還在那裡圍城;一半兵力用來措手不及對付突然奔襲而來的趙軍。趙軍搶佔北山,居高臨下,使秦軍進不得,退不去,猶豫間,趙奢已親領大軍殺到,萬名優秀射手分為兩隊,一起向困於險峻狹窄半道上的秦軍瘋狂亂射。許歷在北山上看得一覽無餘,瞅準時機,一聲令下,萬餘人如狂風驟雨,亂石崩雲,滾滾沉雷,從北山直衝而下,並與趙奢兩下夾擊,秦軍大敗而逃。

趙奢說,怎麼樣,狹路相逢而勇者勝,我們趙軍是一幫勇敢的老鼠。

許歷說,關鍵是他們有一隻勇敢的老鼠王。

所謂天才將帥者,集中表現為天才的預見與把握,趙奢與田單的關於戰爭的談話,是一種預見與把握;對兒子的憂慮與不安,是一種預見與把握;救不救韓於閼與,並提出狹路相逢勇者勝,是一種預見與把握;殺軍侯而信許歷,是一種預見與把握。趙奢具備這種天才的預見與把握,他是大將,他是名將,他是老鼠王。在有些人那裡,預見與把握可能是遞進關係,在趙奢這裡,二者同時生成。

閼與之戰大捷,趙奢封為馬服君,位與藺相如、廉頗等並列;至於許歷,趙奢覺得他應該算是一個人才吧,也是他軍事上難得的知音,推薦給趙王,趙王封他為國尉。

閼與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經典戰役,其中「狹路相逢勇者勝」、「告之不被,示之不能」、「能為敵司命」、「反客為主」、「居高臨下」等,都是為人熟知的內容豐富的戰略術語,並被後人不斷擴展其內涵與外延,用在了其他領域及其日常生活之中。只是我們順手拈來並熟練應用這些術語或成語的時候,我們恐怕已記不得趙奢是誰了。

秦、趙之爭,必爭上黨,上黨者,上堪與天黨比高拔與險峻。荀子直稱其為「上地也」;蘇東坡有詩讚曰「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