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編 1644之何去何從 第二章 復社的公子們

1644年國變時,方以智在東華門被農民軍俘獲,農民軍對他嚴刑拷打,「兩髁骨見」(《明史稿·方以智傳》),但他始終不肯投降。不久,李自成兵敗山海關,方以智僥倖乘亂南逃,大難不死後,從此對人生的感悟又深了一層。當方以智在北京誓死不降農民軍之事傳入江南時,友人皆把他比擬為文天祥。

也就是在這次崇禎十三年的會試中,「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進士及第。而在會試前,方以智還在表面上對侯方域信誓旦旦地說,他無心於功名,但實際上卻暗中應試。

在南明覆滅中,李香君是最具浪漫主義色彩的一個悲劇人物。從李香君身上,可以看到南明悲劇的一個縮影。

夏完淳五歲時,講述《論語》精義,老儒不及;六歲時,接待父執,應對如流;九歲時,撰《代乳集》,其中《五賢祠》等詩流傳至今;十二歲時,和人談論九邊烽警和攻守形勢,娓娓可聽,並拜其父之友陳子龍為師;十三歲時,效法父輩的結社活動,與杜登春等有志少年組織西南得朋會,成為畿社後繼。

娶親的人見鬧出了人命案,嚇得不敢再糾纏,一聲不吭地抬著花轎溜回去了。傷後的李香君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調治,傷勢總算痊癒了,這時田仰已離開南京,娶妾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秦淮河在通濟門分兩支,一隻繞道南城牆外向西流,稱為外秦淮河;另一隻通過東水關進了南京城,這才有了「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繁庶秦淮。

朝雲十三歲時已經不同凡響。當朝宰相周道登的老夫人一眼看中,重金買回給兒子做侍婢。周道登一見而憐愛,依李義山「對影聞聲已可憐」詩句改名為「影憐」,並親自教她作詩習書法,使她大有長進。後收為侍妾,寵愛難言,因而遭到眾妾嫉妒。崇禎五年,周道登去世,影憐十五歲,被趕出周家大門。

伊尹,為商朝輔國宰相,商湯一代名廚,有「烹調之聖」美稱,「伊尹湯液」為人傳頌千年不衰。

易牙,也名狄牙,為春秋時期名巫、著名廚師,精於煎、熬、燔、炙,又是調味專家,得寵於齊桓公。

太和公,為春秋末年吳國名廚,精通水產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魚聞名天下。

膳祖,為唐朝一代女名廚。段成式編的《酉陽雜俎》書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

梵正,為五代時尼姑、著名女廚師,以創製「輞川小祥」風景拼盤而馳名天下,將菜肴與造型藝術融為一體,使菜上有山水,盤中溢詩歌。

劉娘子,為南宋高宗宮中女廚,歷史上第一個宮廷女廚師,稱為「尚食劉娘子」。

宋五嫂,為南宋著名民間女廚師。高宗趙構乘龍舟西湖,曾嘗其魚羹,讚美不已,於是名聲大振,奉為膾魚之「師祖」。

董小宛,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善制菜蔬糕點,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名傳江南。現在的揚州名點灌香董糖、卷酥董糖,為她所創製。

蕭美人,清朝著名女點心師,以善制饅頭、糕點、餃子等點心而聞名,袁枚頗為推崇她,《隨園食單》中盛讚其點心「小巧可愛,潔白如雪」。

王小余,清代乾隆時名廚,烹飪手藝高超,並有豐富的理論經驗。袁枚《隨園食單》有許多方面得力於王小余的見解。

柳如是流落松江後,雖得眾名士稱賞,與李待問、宋征輿也有過短暫情緣,但並沒有找到最終的歸宿,這與當時松江民風相對保守有一定關係。故而陳子龍在外雖詩酒風流,但卻也不敢因此破壞整肅的家庭氣氛。

李香君自幼跟人習得藝家諸藝,音律詩詞、絲竹琵琶無一不精通,她尤擅南曲,歌聲甜潤,深得四方游士追慕。李香君身材小巧玲瓏,膚理玉色,慧俊婉轉,頗有韻味,時人譽之「香扇墜」。因她嬌小而香艷,名字里又帶個香字,所以客人們都戲稱她是「香扇墜」。

何處風來氣似蘭,簾前小立耐春寒;

囊空難向街頭買,自寫幽香紙上看。

偶然拈筆寫幽姿,付與何人解護持?

一到移根須自惜,出山難比在山時。

後來有人認為明超的滅亡與文人們無心政事而醉心於吟風弄月的習性有關。顧炎武寫道:近二三十年,吾地文人熱衷務虛求空之娛樂,蓋無例外者。可見當時文人們無不以風月為雅事。

吳易精通兵法、水性過人,在幾天里就集合起一支上千人的隊伍,在長白盪的太湖邊上建立了一座軍營,並籠絡了原太湖地區的一批綠林大盜,其中就有在當地遠近聞名的赤腳張三和他的妻子。在這之前,赤腳張三等人因為綁架鄉紳索取贖金而臭名遠揚,但這些草莽好漢們後來都投到了吳易麾下,並且都死戰到底。

董小宛的這幾句話,體現出她對冒襄的深厚感情。冒襄在《影梅庵憶語》通篇中都稱她為「姬」,就是妾的意思。冒襄的《影梅庵憶語》,寫他和董小宛的同居生活,纏綿悱惻,是頗為著名的筆記文章。然而,在董小宛活著的時候,冒襄對她的感情遠遠比不上他在《影梅庵憶語》中寫得那麼動人。一個女子一生的痴愛以及伴隨而來的苦難,換來的《影梅庵憶語》真的不過是一冊微而又薄的紀念。

因為容貌秀麗,氣質超塵脫俗,董小宛很快就在秦淮河出了名。

在當時,男人們三妻四妾本來是司空見慣的事,但讀書人另闢別室狎妓,人們就認為不太光彩了。陳子龍的祖母對此事大為惱怒,就曾指使兒媳婦們,領著一幫女眷衝到南樓,叫嚷著要攆走那個野娼婦。此事搞得陳子龍既傷了心,又傷了面子,處境極為尷尬。

明天啟五年,吳江盛澤鎮鴇母徐佛買了八歲的女子云絹。雲絹天生麗質且極乖巧,徐佛料她日後必成名妓,便精心教她讀詩填詞,習琴棋書畫,改名朝雲。

於是由文人和歌女共同鏤刻成的秦淮文化,寫就了中國娼妓文化最濃墨重彩、最有文化含量的篇章,這使得秦淮煙水罩上了一層旖旎色彩,濃艷得有如錦緞上落滿了桃紅化不開。

投奔陳子龍後,影憐離群幽居在松江城南門的南樓,改名為柳隱,又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後又稱「河東君」、「蘼蕪君」。

朱國弼實際上是一個圓滑狡黠、逢場作戲的官僚,他極盡排場地迎娶寇白門只是一時的感情衝動和面子需要,他其實並不是真心愛這一青樓女子;而且對於朱國弼這樣的紈絝子弟來說,根本不懂得愛情為何物,所以數月後他那薄悻寡情的嘴臉便逐漸暴露,後來乾脆把將寇白門丟在一邊,依舊走馬於章台柳巷之間。時人嘆息寇白門的命運說:「嘗得聘錢過十萬,哪堪重論降紗燈!」

方以智後來一直漂泊嶺南,在平樂為清軍捕獲。清軍在方以智的左邊放了一件清軍的官服,右邊放了一把明晃晃的刀,讓方以智選擇。方以智毫不猶豫,立即奔到右邊,表示寧死不降。滿清將領相當欣賞他的氣節,於是將他釋放,聽其為僧。方以智更名為弘智,字無可,別號葯地。康熙十年(1671年)赴吉安拜文信國墓,在半道卒。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這「兒女英雄各千秋」的美好時光,很快就因為1644年三月北京的陷落而結束了。

陳子龍向弘光皇帝提出很多建議,如:「布置兩淮之策,以為奠安南服之本。」他主張南明應該立即舉兵北上,扭轉歷史潮流。弘光帝若能像後漢光武帝或唐肅宗那樣,放棄宮中的享樂,親自率師北征,必將無往而不勝。陳子龍認為,歷史的發展主要取決於公眾的激情。在這決定性的緊要關頭,百姓的情緒正處在混亂之中:可能轉向這邊,也可能轉向那邊。陳子龍主張必須抓住這一時機。山東、河北「義旗雲集,咸拭目以望王師。」機不可失,「臣恐天下知朝廷不足恃,不折而歸敵,則豪傑皆有自王之心矣。」

夏完淳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又號靈首(或靈胥),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

過了一年,陳子龍和夏完淳又秘密策動清朝的松江提督吳勝兆反清,這次兵變不幸又失敗了,吳勝兆被殺害,陳子龍也被清軍逮捕。陳子龍不願受辱,在被押解到南京的船上,掙脫繩索,跳河自殺。

馬湘蘭是秦淮八艷中的前輩,生活在萬曆和天啟時期。她本名馬守真,小字玄兒,因祖籍湘南,又酷愛蘭花,所以常在畫幅中題名「湘蘭子」,所寫的兩卷詩集,也命名為《湘蘭集》,因而人們漸漸稱她為馬湘蘭,真名反而被人淡忘了。誰也不了解馬湘蘭的身世底細,只聽說她本是湘南一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至於為何隻身流落到金陵,在秦淮河畔高張艷幟、賣笑為生,則不得而知。

崇禎八年夏初柳離開之時,陳子龍相思成病,作《江城子·病起春盡》一詞:

桃葉渡是秦淮河上最撩人的奢華,它的名字來歷與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的一段艷遇有關。相傳王獻之常在此與愛妾桃葉相會,後人便把這個渡口稱作桃葉渡了。有人為此大發感慨:「獻之當年寵桃葉,桃葉渡江自迎接。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