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編 1644之甲申風雲 第二章 崇禎與皇太極的較量

李自成1644甲申年能打進北京城,主要是因為滿清對明軍起了很大的牽製作用。外番一直是明朝最大的威脅,從朱元璋開始,終明一朝也未能徹底解決。而明朝為滿清所牽制,說起來源遠流長,不僅僅是崇禎與皇太極之間,甚至可以追溯到崇禎的爺爺萬曆神宗皇帝與努爾哈赤之間。

神宗皇帝年號萬曆,坐了四十八年的皇位。當時明朝經過張居正的治理,發展相當的不錯,國家富強。但張居正死後,神宗皇帝用他的懶惰和貪婪將明朝帶入了更大的災難之中,萬曆一朝實際上是明朝潰爛的開始。

神宗懶。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距離1644年正好三十年,首輔葉向高奏稱:六部尚書中,現在只剩下一部有尚書了,全國的巡撫、巡按御史、各府州縣的知事已缺了一半以上。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十一月,御史翟鳳羽中的奏章中說:皇上不見廷臣,已有二十五年了。大臣們直言犯忌,甚至開始罵皇帝了,神宗依舊置之不理,懶得連罰人也不想罰了,錦衣衛的監獄長滿了青草。

神宗貪。萬曆初年張居正當國之時,全年歲入是四百萬兩左右,皇宮的費用每年有定額一百二十萬兩,已幾占歲入的三分之一。可是張居正死後,單在萬曆二十七年的五天之內,就搜括了礦稅商稅二百萬兩。神宗不理會其他什麼奏章,但只要是和礦稅有關的,呈報上來,就立刻批准。神宗重用太監,讓太監作為皇帝的代表到處搜刮,所收上來的錢全部放進自己的私人倉庫,稱為「內庫」。

正在神宗懶於政事、大肆搜刮的時候,滿清開始崛起。在東北方,努爾哈赤的勢力正在興起。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生於明建州左衛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西赫圖阿拉老城)一個女真貴族家庭。先輩從六世祖猛哥帖木兒始受明朝冊封,官至右都督;祖父覺昌安任建州左衛都指揮,父親塔克世繼任指揮。

努爾哈赤十歲喪母,他的繼母待他並不好。十五歲時,努爾哈赤不得不離開家庭,開始寄居外祖父——建州首領王杲家。後來努爾哈赤常到撫順、清河(今本溪北清河城)等地經商,廣交朋友,學會了蒙、漢語言文字。他特別喜歡看漢人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但並非看故事,而是從中學習韜略兵法,漸知遼東山川形勝與道里險夷。十八歲時,努爾哈赤隸明總兵李成梁部,屢立戰功,受到器重。

建州女真有好幾個部落,互相攻殺。明朝總兵李成梁利用建州各部的矛盾來加強統治。努爾哈赤二十五歲那年,建州女真部圖倫城的城主尼堪外蘭,帶引明軍攻打古埒城城主阿太章系。阿太章系的妻子是覺昌安的孫女,努爾哈赤的姐姐。覺昌安得到消息,帶著塔克世到古埒城去探望孫女。明軍攻破了古埒城,斬殺了城主阿太章系。覺昌安和塔克世在混戰中都被明軍殺害,一併遭了池魚之殃。

祖父、父親被明軍誤殺後,努爾哈赤襲父職為建州左衛都指揮。努爾哈赤是個恩怨分明的人,他雖然仇恨明軍,但卻不敢輕舉妄動,於是將家仇歸罪於圖倫城城主尼堪外蘭,以「遺甲十三副」起兵,組織近百人隊伍,攻破圖倫城,從此開始了戎馬生涯。

起兵之初,努爾哈赤並沒有把兵鋒直指明廷,而是採取了迂迴的策略,先去進行統一女真清部的戰爭。

尼堪外蘭被努爾哈赤追捕,東奔西竄,最後逃到了鄂勒琿(今齊齊哈爾附近),請求明軍保護。努爾哈赤也追到那裡,對明朝官吏說:「殺我的祖父、父親是尼堪外蘭,只要你們把尼堪外蘭交給我,我也就甘心了。」明軍看他不肯罷休,怕因此引起戰爭,就讓努爾哈赤殺了尼堪外蘭。自此,努爾哈赤的聲勢越來越大。

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努爾哈赤築佛阿拉城(今新賓縣城),在這裡開始稱王,又稱女真國淑勒貝勒。他頒教令,立法制。政治上,恩威並用,「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一),跟「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是差不多的意思。不久,努爾哈赤統一建州蘇克素護河、渾河、完顏、董鄂、哲陳等五部。

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努爾哈赤著手整編軍隊,分為環刀軍、鐵鎚軍、串赤軍和能射軍,這就是後來的八旗兵的前身。

努爾哈赤因為斬殺女真部落頭目克五十,被明朝封為建州左衛都督僉事。從萬曆十八年(1590年)起,努爾哈赤多次率眾進北京朝貢。當時明朝當政的是神宗皇帝,明朝君臣對待女真使者欺凌侮辱的態度給努爾哈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明朝稱女真為「東番」,對待女真「無懷柔之方略,有勢利之機權,勢不使盡不休,利不括盡不已,苦害欺凌,千態莫狀」。但努爾哈赤反倒頻頻來到中原,他是抱著刺探的目的,要摸清明朝的虛實和底細。

同時,努爾哈赤加快了統一女真的步伐。

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努爾哈赤吞併了長白山鴨綠江部。二十一年六月,擊敗葉赫、哈達、烏拉、輝發等四部聯軍的進攻。九月,在古勒山之戰中,自率萬人迎戰葉赫、哈達等九部聯軍3萬之眾,并力一戰,陣斬葉赫貝勒布齋等4000人,俘烏拉貝勒滿泰之弟布占泰,瓦解了九部聯盟;並乘勝攻滅朱舍里部和訥殷部。

二十三年,努爾哈赤與蒙古科爾沁、喀爾喀部通好。而明朝竟然以看邊效力有功的緣由,封努爾哈赤散階正二品龍虎將軍。

萬曆二十九年,努爾哈赤實施第二次整軍,編300人為一牛錄(佐領),開始用黃、白、紅、藍四正色旗為各軍標誌。萬曆三十四年,胡爾哈赤受喀爾喀等五部尊為「昆都侖汗」(意思是恭敬汗)。三十六年,努爾哈赤已經統一了女真絕大多數部落,為了迷惑明朝以爭取更多時間,他與明遼東將領相約共守邊界,但暗中已經開始謀划進兵遼東。

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開始更定八旗制,在四正色之外又增加了四鑲色,讓女真族人各歸於旗下,出則備戰,入則務農。用「水練」(跳澗)、「火練」(越坑)等法嚴格練兵。

經過三十多年的東征西殺,努爾哈赤先後統一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和黑龍江女真,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女真人空前強大和統一。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正月,努爾哈赤五十八歲的時候,在赫圖阿拉城(即興京)建立了女真少數民族政權——大金,史稱後金,努爾哈赤成為「覆育列國英明汗王」,建元天命。

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公元1618年)三月,努爾哈赤以建馬廄為掩護,開始修造器械攻具。四月,頒訓練兵法,提出「用兵則以不勞己,不頓兵,智巧謀略為貴」(《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五)的智勝思想,強調以智取勝,以弱勝強,以少克眾;並發布指斥明軍「害我祖、父」、「逞兵越界」等「七大恨」檄文,公開打出反明旗幟,向明朝宣戰。

「七大恨」集中起來有兩點:一是明朝歷來對女真的欺凌和壓迫;二是明朝一直反對女真統一,希望維持「各自雄長,不相歸一」的局面,以達到「以夷制夷」、「犬牙相制」的目的。

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后,隨即親率大軍突襲明朝遼東重鎮撫順,誘脅守將李永芳出降;金兵班師途中全殲明總兵張承蔭部近萬人。七月,克清河堡(今撫順東南),殺守將鄒儲賢以下萬餘人,使明廷舉朝震駭。到了這時,明朝才感到後金的威脅。

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明朝發動了一次反攻,以兵部侍郎楊鎬為遼東經略,集結十多萬兵力,分兵四路進攻努爾哈赤。中路左翼是山海關總兵杜松;中路右翼是遼東總兵李如柏;北路是開原總兵馬林;南路是遼陽總兵劉鋌。為了擴大聲勢,號稱兵力四十七萬。楊鎬坐鎮瀋陽,指揮全局。

當時後金八旗軍兵力合起來不過六萬多。後金將士得知明軍大舉進攻,不免有些擔憂。努爾哈赤胸有成竹地說:「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夏允彝《倖存錄·東彝大略》)於是親率八旗軍迎戰。

中路左翼軍總兵官杜松是一員身經百戰的名將,率軍六萬,是為明軍主力。杜松兵出撫順的時候,天正下著大雪,杜松不管氣候惡劣,急功冒進。他先攻佔了薩爾滸(今撫順大夥房水庫一帶)山口;接著分兵兩路,留一半兵力在薩爾滸紮營,自己帶了另一半精兵攻打後金的界藩城(今新賓西北)。

努爾哈赤見杜松竟然分散兵力,便集中八旗的兵力,一口氣攻下薩爾滸明軍大營,截斷了杜松後路。接著,又急行軍援救界藩。正在攻打界藩的明軍聽到後路被抄,軍心不免有些動搖。這時駐守在界藩的後金軍從山上居高臨下地壓下來,努爾哈赤也率領大軍趕到,將明軍團團圍住。史書記載明清兩軍列陣交鋒之時,突然天昏地暗,數尺之外就甚麼也瞧不見了。杜松下令點起火把。這下明軍在光而清軍在暗,整個成為清兵的箭靶子。努爾哈赤統兵六旗主攻,代善和皇太極各統一旗在右翼側攻。杜松的身中十八箭而死。總兵官陣亡,明軍大亂,全軍覆沒。

北路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