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是藩鎮,還是敵國? 一、一團亂麻的天下

唐代宗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五月初。長安大明宮紫辰內殿,躺在病榻上的李豫感覺有一團東西堵在了他的胸口,讓他幾欲窒息。他漲紅著臉拚命地咳嗽。

可他什麼也沒有咳出來。

那團東西仍然堵著他的胸口。

算起來,這東西堵在他胸口已經整整十七年了。

五十四歲的唐代宗李豫真不知道,自己在位這十七年來坐的叫什麼天下!登基時正逢「安史之亂」;好不容易蕩平了,又來了一回吐蕃入寇、長安淪陷;把吐蕃人趕跑了,緊接著又是一幕「僕固懷恩之亂」;永泰元年剛剛將其平定,劍南都知兵馬使崔旰又擅殺朝廷任命的節度使,一時蜀中大亂,朝廷出兵討逆,竟為崔旰所敗,無奈之下只好任命他為西川(治所在今四川成都)節度使,才得以息事寧人。

大曆二年(公元767年),同華節度使周智光又發動叛亂。淮西節度使李忠臣居然借平叛之名大肆劫掠,把潼關方圓二百里內的官民財富洗劫一空,致使士民皆穿紙衣,讓人搞不懂到底誰是叛軍誰是官兵。

大曆三年(公元768年)六月,幽州兵馬使朱希彩殺幽州、盧龍節度使李懷仙,自立為「留後」,朝廷無力討伐,只好默認,並於十一月被迫任命朱希彩為幽州節度使。從此河北諸鎮弒上奪權、自立自代之風大開,士卒殺部將、部將殺主帥、主帥殺藩鎮,層層太阿倒持,遍地驕兵悍將……天子和朝廷面對這一切,除了裝聾作啞、一概默認之外,一點辦法也沒有。

大曆五年(公元770年),久典禁兵、勢傾朝野的宦官魚朝恩日益驕縱,每回奏事,代宗皆不得不應允,朝廷政事偶有不提前知會他的,必瘋狂叫囂:「天下事有不由我者也?」一個奴才竟敢騎在天子頭上屙屎屙尿!是可忍,孰不可忍!李豫終於憤怒了。一貫與魚朝恩不睦的宰相元載趁機奏請誅除魚朝恩,並以重金賄結其左右心腹。而後代宗以寒食賜宴為名,邀魚朝恩至禁中,趁其不備將其誅殺,隨即下詔罷免他的「觀軍容使」一職,並對外宣稱魚朝恩受詔當日自縊身亡。可誰承想到,剛剛擺平了這個弄權自專、不可一世的奴才,自詡除惡有功的宰相元載又復坐大,從此結黨營私、賣官鬻爵,其醜惡嘴臉比魚朝恩有過之而無不及。代宗李豫無比懊惱,卻又無能為力。

大曆七年(公元772年),幽州節度使朱希彩又被其部眾所殺,經略副使朱泚被擁立為留後,朝廷也麻木了,照例追認朱泚為幽州、盧龍節度使。幾年後朱泚入朝任職,又以其弟朱滔為幽州、盧龍留後。

大曆八年,河北四鎮中據地最廣、擁兵最多的魏博(治所在魏州,今河北大名縣)節度使田承嗣竟公然為安祿山父子和史思明父子建立祠堂,尊為「四聖」,同時要挾朝廷任他為宰相。朝廷又驚又怒,趕緊以加封其同平章事作為交換條件,勸其搗毀那個大逆不道的所謂四聖祠堂。

大曆九年,代宗李豫為了懷柔田承嗣,將皇女永業公主下嫁其子田華,希望以兒女姻親固結其心。然而,沒過多久,李豫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大曆十年,田承嗣悍然引兵攻陷相州(今河南安陽市),代宗遣使曉諭諸鎮各守封疆,但田承嗣置若罔聞,繼取洺(今河北永年縣東南)、衛二州。正當朝廷震恐、百官束手之際,歷來與田承嗣有隙的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淄青節度使李正己主動上表討之。代宗遂命成德李寶臣、淄青李正己、幽州朱滔等八道兵馬會攻田承嗣。田承嗣見大兵四合,一邊分道抵禦,一邊上表請罪;同時暗中結納李正己,願以境內戶口、甲兵、谷帛歸附。李正己遂按兵不進。田承嗣又以計離間李寶臣和朱滔,致使兩方相攻。一場聲勢浩大的圍剿戰就此瓦解。田承嗣遂假惺惺上表,請求歸朝,李正己屢屢為之擔保,朝廷只好不了了之。誰料田承嗣的問題尚未解決,緊接著又是一幕汴宋之亂。

大曆十一年,汴宋都虞侯(武官)李靈曜發動兵變,自立為留後,並北結田承嗣為援。代宗為了安撫他,下詔任其為濮州刺史。李靈曜嫌官小,不受。代宗只好承認他為汴宋留後。李靈曜日益驕橫,欲效仿河北諸鎮,凡事自任自專。朝廷忍無可忍,發五道兵馬討之。田承嗣出兵援救李靈曜,皆被朝廷軍所敗。李靈曜亡走,後被擒,押送京師斬首。田承嗣惶悚,再度上表請罪,李正己又替他說話,代宗只好下詔復其官爵。

朝廷對河北諸藩一再優容的結果,就是令其越發驕縱、日益坐大。諸藩表面上隸屬於中央,實則在法令、官爵、甲兵、租賦、刑殺等方面一切自專,名為藩臣,實同敵國。當年的安祿山和史思明久已敗亡,可眼下卻有無數的「安史」正在帝國的四面八方勃勃成長。代宗李豫除了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使其相互制衡、盡量遏止其公然反叛之外,實在別無良策。地方上是這樣一個藩鎮割據、頻頻叛亂的局面,而在朝中則是權宦與弄臣相繼用事。誅除魚朝恩後,宰相元載專擅弄權,致使朝廷賄賂公行,中樞政治一團糜爛。大曆十二年(公元777年),李豫決意整肅,遂下詔賜死元載,同時籍沒其家財。

除了藩鎮之亂和佞臣弄權外,這十幾年來,窮凶極惡的吐蕃人也幾乎從未停止過對唐朝的侵擾。每次吐蕃大舉入寇,全賴三朝元勛郭子儀和勇將渾瑊等人力戰卻敵,才勉強維繫了岌岌可危的帝國邊防。

面對這一切,唐代宗李豫這些年來體驗得最深的一個詞就是——內憂外患。

而當心力交瘁的李豫陪伴著這個內憂外患的大唐帝國步履蹣跚地走過十七度春秋、走進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的春天時,一切顯然都還沒有好轉的跡象。

雖說在這一年的二月,朝廷的心腹之患、為人狡詐多變的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終於死了,但是代宗並不敢採取什麼舉措,只能聽任其侄田悅自立為留後,不久封其為節度使。三月,淮西都虞侯李希烈又發動兵變,驅逐了節度使李忠臣。李忠臣單騎亡走京師。代宗無可奈何,仍復以李希烈為留後,不久封其為節度使……

李豫實在是不知道,這令人難以容忍卻又不得不忍的一幕究竟要循環上演到什麼時候!

這一年的五月,五十四歲的唐代宗李豫終於在無盡的煩憂和抑鬱中一病不起了。

大曆十四年五月二十一日,盛夏的陽光正在天子的病榻前歡快地跳躍。

可李豫卻發現他的世界正在陷入黑暗。

黑暗越來越濃。

李豫的胸口越來越堵。

他用盡全部力氣最後重重地咳了一聲。

隨後一切便都歸於沉寂。

生命的最後一個瞬間,君臨天下十七載的李豫恍然大悟——堵在他胸口的那團東西不是痰。

是天下。

一團亂麻的天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