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帝國的劫難 八、永無寧日

吐蕃人兵不血刃地佔領了大唐帝京,燒殺擄掠之餘,還導演了一幕鬧劇:擁立廣武王李承宏為皇帝,而後又改年號、又封宰相、又設百官,忙了個不亦樂乎。

十月末,郭子儀將長安到商州(今陝西商州市)一路上潰逃的散兵游勇重新集結,同時徵調了武關(今陝西商縣西北)的衛戍部隊,合計四千人,回師反攻長安。

二十一日,吐蕃人風聞長安百姓傳言,說郭子儀集結了一支不計其數的大軍,正向長安殺來,頓時有些驚駭。加之長安的美女財寶也已被他們洗劫一空,此刻實在不值得為了這座空城付出血的代價,於是吐蕃人匆匆帶上他們的戰利品,當天就全部撤離。

敵寇呼嘯而來,轉眼又呼嘯而去,長安終於又回到唐王朝的手中。

可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場令人難以容忍的奇恥大辱。

為什麼帝國會落到這步田地?

這筆賬不能不算。

太常博士柳伉就幫天子算了個一清二楚。他說:「犬戎進犯,兵不血刃而入京師,士卒無一人力戰,此將帥叛陛下也;長期寵幸宦官,終究釀成大禍,群臣無人敢言,此公卿叛陛下也;陛下方離京師,百姓公然搶奪府庫,自相砍殺,此京畿民眾叛陛下也;陛下自十月初一下詔各道兵馬勤王,盡四十日,無一輛戰車入關,此四方叛陛下也。既然內外皆叛,那麼請問陛下,今日之勢,是安?是危?」

柳伉得出的結論是:要想剷除禍亂之源、保全宗廟社稷,就必須砍掉一個人的腦袋。

這個人就是宦官程元振。

柳伉還說,要把宦官們手中的職權收回,交還各州;把神策軍的兵權交給大臣;除此之外,皇帝還要下詔罪己,宣布從此改過自新。最後柳伉跟皇帝李豫打賭:「倘若如此,而兵仍不至、人仍不感、天下仍不服,請將臣全家老小碎屍萬段,以謝陛下!」

柳伉的賬一算下來,把代宗李豫的臉皮撕得可謂一乾二淨。李豫為此鬱悶了好多天。可他最後還是不得不承認,柳伉說的都是事實,而且句句都是發自肺腑的忠言。不過事實歸事實,忠言歸忠言,讓天子把宦官們都給廢了那是不可能的,讓天子下詔罪己改過自新那更是不可能的,至於殺程元振嘛……李豫在心裡嘀咕了老半天,最後自言自語地說,這似乎也沒必要。

廣德元年十一月初二,天子下詔,削除程元振的所有官爵,遣回原籍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

在李豫看來,程元振是殺不得的。表面上的原因固然是程元振當初有保駕及誅殺李輔國之功,天子念在舊情,為其網開一面。可事實上,李豫是不想讓天下的宦官們為此心寒。換句話說,萬一哪天敵寇又來了,百官又各自逃命,四方將帥又按兵不動作壁上觀,自己又落入饑寒交迫的窘境——李豫希望起碼還會有一個宦官,帶著滿懷焦急、帶著一臉關切、帶著足以保衛他的神策軍令人欣慰地出現在他面前。

這年頭,還有什麼靠得住?李豫想,百官要是靠得住,母豬恐怕也會上樹;藩鎮要是靠得住,大象恐怕也會跳舞……至於說宦官,當然也不見得始終靠得住。可最起碼,宦官總是一支制衡藩鎮的力量;最起碼,在天子孤立無援軟弱無依的時候,還有宦官可以暫時靠一靠。

就比如說眼下,李豫之所以敢把程元振說廢就廢了,關鍵還是神策軍主帥魚朝恩撐起了他的腰桿,其次是程元振的手下禁軍在吐蕃入寇時全都跑光了。若非如此,別說殺程元振,就算動他一根指頭,李豫恐怕都辦不到。

程元振灰溜溜地走了。

魚朝恩容光煥發地陪著李豫回到了長安。這一年十二月末,天子任命魚朝恩為「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統領禁衛軍。

一切終將過去,一切終將再來。

這句話就像一句魔咒,似乎永遠徘徊在李豫的頭頂上,並且——它似乎也將永遠纏繞在此後十二任大唐天子的頭頂上。

僕固懷恩很清楚,吐蕃人一走,代宗李豫接下來要對付的人就是他。

所以他必須先發制人。

而他的首要目標,當然非河東節度使辛雲京莫屬。

廣德二年(公元764年)正月中旬,僕固懷恩暗中買通辛雲京的副手、河東都知兵馬使李竭誠,準備裡應外合攻取太原。不料事情敗露,辛雲京斬殺了李竭誠,隨即加緊修固防禦工事。僕固懷恩遂命其子仆固瑒攻打太原,辛雲京出城迎戰,大敗仆固瑒。仆固瑒只好轉攻榆次(今山西榆次市)。

外寇之兵戈方息,內戰之烽火再燃。天下似乎永無寧日,李豫一聲長嘆,對郭子儀說:「懷恩父子負朕實深!聞朔方將士思公如枯旱之望雨,公為朕鎮撫河東,汾上之師必不為變。」

這樣的時刻,除了郭子儀,天下還有誰能鎮得住僕固懷恩父子?要論威望、功勛和軍事才能,除了郭子儀外,恐怕就只有李光弼了。可此刻李豫對李光弼的懷疑和戒備,恐怕絲毫不亞於對僕固懷恩的防範和猜疑。理由很簡單,在李豫看來,吐蕃入寇,朝廷命各地勤王,你李光弼為何自始至終按兵不動?這難道僅僅是因為宦官程元振專權跋扈,使你對朝政感到失望而引起的嗎?

不,事情肯定沒有這麼簡單。

李豫想,這些年來你李光弼轉戰四方,自以為功勞在僕固懷恩之上,可最終平定安史的功勞卻落入僕固懷恩一個人的手中,你李光弼心裏面,難道就沒有辛雲京式的情結?恐怕是有的吧!再者,說到底你李光弼也是一個契丹人、一員番將,而且手握重兵,雄踞一方,如此,辛雲京對僕固懷恩的懷疑和指控,在你李光弼身上也照樣可以成立。所以,朕不但不能起用你平定僕固懷恩,朕甚至還要預防你成為僕固懷恩第二!

也許正是基於這樣的想法,李豫在吐蕃退兵後馬上把時駐徐州的李光弼調往洛陽擔任東都留守,以便就近加強對他的監控。與此同時,李豫還頻頻派遣宦官去「慰問」其時住在河中(今山西永濟市)的李光弼的老母親。很顯然,這是在對李光弼進行某種威脅,目的是促使他服從調遣。可讓李豫沒有想到的是,李光弼竟然拒絕赴任,理由是他必須留在東方負責江淮地區的糧食轉運。

這樣的借口是何其蒼白、又是何其牽強啊!李豫失望之餘,內心不免生出更深的擔憂和疑慮,於是斷然把李光弼的母親和弟弟從河中接到了長安,表面上禮遇甚周,並安排李光弼的弟弟在禁軍中擔任職務,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天子攥在掌心裡的兩塊政治籌碼,目的是以此要挾李光弼,防止他造反。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代宗李豫與名將李光弼之間的君臣關係實際上已經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甚至瀕臨破裂的邊緣。假如不是半年之後(廣德二年七月)年僅五十七歲的李光弼忽然間一病而亡,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即便李光弼不想造反,最終也會像僕固懷恩一樣被李豫逼反!

廣德二年二月初,郭子儀身兼朔方節度使、河中節度使、關內、河東副元帥等多重職務率兵進駐河中,準備進剿僕固懷恩父子。

仆固瑒圍攻榆次半月不下,憤而暴打軍中的漢人士兵,旋即被漢人部將焦暉等人刺殺。僕固懷恩聞訊,倉皇帶領三百親兵從汾州(今山西汾陽縣)西渡黃河,向北逃往朔方。這一年秋,僕固懷恩率朔方、回紇、吐蕃聯軍共計十萬人捲土重來,郭子儀出兵抵禦,將其擊退。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九月,僕固懷恩再度糾集回紇、吐蕃、吐谷渾、党項、奴剌等數十萬大軍,兵分三路大舉入侵。吐蕃軍團從北路進攻奉天,回紇軍團繼之,僕固懷恩率朔方軍殿後;党項軍團從東路進攻同州(今陝西大荔縣);吐谷渾及奴剌軍團從西路進攻周至。

郭子儀向天子緊急奏報:「胡虜全是騎兵,進軍速度如飛,絕不可掉以輕心,請皇上下令鳳翔節度使李抱玉、滑濮節度使李光庭、邠寧節度使白孝德、鎮西節度使馬璘、河南節度使郝庭玉、淮西節度使李忠臣等各部,火速出兵,扼守各個軍事要地。」

李豫隨即頒下詔令。然而,除了李忠臣部接到詔令的當天即刻開拔之外,其他各藩鎮都反應遲鈍,並未及時出兵。

如果不是隨後發生的那個重大意外致使整個局勢為之逆轉,大唐王朝很可能又要繼「安史之亂」和「吐蕃入侵」之後,再次經歷一場嚴峻的戰爭考驗,而唐代宗李豫則很有可能再度拋棄都城、狼狽出逃。

所幸這個意外發生得非常及時。

這個意外是一個人的死亡。

這個人就是僕固懷恩。

就在多國聯軍一路向長安猛撲過來的中途,僕固懷恩忽得暴病,旋即被轉移到後方,於這一年九月初八死於鳴沙(今寧夏中寧縣)。

僕固懷恩一死,多國聯軍頓時失去聯結的紐帶,開始各自行動。而僕固懷恩所率的朔方部眾則數易其主。先是大將張韶接過了指揮權,緊接著別將徐璜玉殺了張韶,然後部將范志誠又殺了徐璜玉……

九月十五日,吐蕃十萬大軍進抵奉天,戍守在此的朔方兵馬使渾瑊率眾力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