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人劉相倩,雲於南陽郡,見侍御史王維,在湍驛中屈神會和上,及同寺僧惠澄禪師,語經數日。於時王侍御問和上言:「若為修道得解脫?」答曰:「眾生本自心凈,若更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脫。」
王侍御驚愕云:「大奇!曾聞大德,皆未有作如此說。」乃為寇太守、張別駕、袁司馬等曰:「此南陽郡,有好大德,有佛法甚不可思議。」寇太守云:「此二大德見解並不同。」
王侍御問和上:「何故得不同?」答曰:「今言不同者,為澄禪師要先修定以後,定後發慧。即知不然,今正共侍御語時,即定慧俱等。《湼槃經》云:『定多慧少,增長無明。慧多定少,增長邪見。若定慧等者,名為見佛性。』故言不同。」王侍御問:「作沒時是定慧等?」和上答:「言定者,體不可得。所言慧者,能見不可得體,湛然常寂,有恆沙巧用。即是定慧等學。」
眾起立廳前,澄禪師咨王侍御云:「惠澄與會闍梨,剛證不同。」王侍御笑謂和上言:「何故不同?」答:「言不同者,為澄禪師先修定,得定已後發慧。會即不然,正共侍御語時,即定慧俱等。是以不同。」侍御言:「闍梨,只沒道不同。」答:「一纖毫不得容。」又問:「何故不得容?」答:「今實不可同,若許道同,即是容語。」
(錄自《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第二卷第四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