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歷史的雙重改變——曹操 第一章

曹操從古到今,名氣都一直很大,大到了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地步。只是他的這種「名氣」往往作為諸葛亮、劉備、關羽等三國人物的反面陪襯而存在,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白臉」奸臣。

其實,與諸葛亮的「完人」形象——那高風亮節的人格力量、道德力量、智慧力量、意志力量相比較,曹操也算得上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完人」——集文治武功於一身的「完人」。論治國方略,三國時的政治、文化當數曹魏貢獻最大,蜀、吳無甚地位;論軍事業績,曹操掃平群雄統一北方,雖然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回,但全國一統最終還是由他親手創建並奠定了堅實基礎的魏國完成;論聰明才智,就連智慧的化身諸葛亮也曾坦率地承認「曹操智計,殊絕於人」而為自己所不及;論個人成就,曹操不僅是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還是一名偉大的文學家,他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一直流傳至今。像他這樣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於一身且成就卓著的「准帝王」,不唯三國時代,即使翻開整部中國古代歷史的漫漫長卷,也難有超出其右者……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全才」,經過文學家、藝術家千百年來的「加工改造」,卻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反派」人物。

小時候,受民間文藝的影響,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曹操在我心中也是一名「盜賊」、「小人」與「奸雄」。直到接觸他的詩文之後,才產生了深深的懷疑。「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實在難以想像,對百姓疾苦有著強烈憂患與哀憐情懷的人會是一名盜賊;「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我怎麼也不能相信,懷著這樣遠大志向與昂揚進取之心的作者會是一名小人;再看他的一首《觀滄海》:

詩言志,歌詠懷。沒有廣闊的胸襟、澎湃的激情與歷史的滄桑,寫得出如此氣勢磅礴的優美詩篇嗎?如果曹操是名奸雄的話,我倒想見識見識,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曠世奸雄」!

其實,歷史上一直流傳著兩個不同形象的曹操,一是以陳壽的《三國志》為代表的歷史學家筆下的曹操,其敘述、描寫與評說較為客觀、真實而公正;一是以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為代表的文學家、藝術家筆下的曹操,臉上被塗抹了一層厚厚的白粉,扮演著竊國盜賊、奸臣小人的角色。而臉譜化的奸相曹操在民間所產生的力量、影響與效果要遠遠超過歷史學家筆下的真實曹操。

曹操曾以一己之力在戰亂紛紛、群雄割據的三國時代改變了歷史的進程與走向,而歷史又以一種潛在而深刻的力量改變了曹操的真實形象,這種互動發展滾雪球般地向前滾動著一直滾到了今天,乃至在我們眼前構成了一道真真假假、虛虛幻幻、奇異別緻的獨特「風景」。

曹操的真實形象到底如何?他臉上的白粉是怎樣被後人塗抹上去的?是否與他本人有關而「咎」由自取?他對歷史的改變以及歷史對他的改變又是怎樣構成了一種頗有趣味的互動關係?……探討並回答這些問題,正是本文的目的與主旨之所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