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二、孔明的青少年時代

山東這方水土,不時出些聞名天下之奇人,從上古舜帝,到大周姜尚,及至先賢孔丘、孟軻,皆生於這塊被稱為齊魯之邦的半島福地。

諸葛亮當然也是於其後出世的山東名人之一。

諸葛亮是建安二年隨叔父諸葛玄來到荊州南陽的,當時諸葛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袁術稱帝後,諸葛玄去官來投奔舊友劉表,到南陽不久去世,年僅十六的諸葛亮便留在了隆中卧龍崗這塊寶地務農為生,此地未經戰事,民風祥和,諸葛亮躬耕隴畝,讀書交友,倒也自得其樂。

建安五年,其兄諸葛瑾經孫權姊婿引見在江東參加了工作,這下諸葛家又重新出了一個做官的,可惜對於居住在荊州南陽的諸葛亮來說,卻不是什麼好事,因為江東孫家正是荊州牧劉表的死敵!

雖然劉表素以寬仁著稱,沒發明什麼「四類分子」之類的玩意來進行殘酷的階級鬥爭,不會對作為敵方眷屬的諸葛亮及其幼弟諸葛均採取什麼株連措施,但卻杜絕了諸葛亮出仕荊州的可能,是否搞了些「家庭出身」、「社會關係」諸類名堂記在個人檔案里?老孫不敢說,但從後來與諸葛家做親來看,好像劉表的政治嗅覺也沒有那麼敏感;再說諸葛亮對在荊州做官也沒有啥興趣,雙方都無意,自然也就湊不到一口鍋里動勺子。

朋友們也經常問到諸葛亮將來的去向,諸葛亮時常抱膝指點:某某人可以官至太守,某某人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刺史,但卻從沒評價過自己將來可以當上多大的官。

幾位了解諸葛亮的密友卻知道:諸葛亮是自詡為古之良相管仲、名將樂毅的,不了解諸葛亮的人們當然會認定諸葛家出了個狂妄之徒,但例如徐庶、孟建、馬良等好友甚至認為諸葛亮這是在委屈了自己。在他們的心目中,諸葛亮比起這兩位古人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即便如黃承彥、龐德公、司馬徽這般之前輩高人,也對諸葛亮這後生小輩的這種自詡從無異議,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便娶了諸葛亮的姐姐為妻,那黃承彥更是把自己的獨生愛女嫁給了諸葛亮。

黃家在荊州非同小可,黃承彥本人為荊襄地區有口皆碑之名士豪紳,又與州牧劉表同為東漢名門官宦蔡家的女婿,州牧的「連襟」,執荊州軍權的蔡瑁將軍之親姨夫,所以官民兩道黃家都是威震荊襄。

正史有載:黃承彥在嫁女時曾自謙:「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許,即載送之。時人以為笑樂,鄉里為之諺曰:「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注引《襄陽記》)

且不論這《襄陽記》有多少可信之處,作為父親的總不能對看中的女婿去誇自己的女兒貌若天仙吧?就是放在今天,有誰以口誇女兒漂亮招引女婿的?那不成了專誘色狼入室了嗎?估計以此來測試諸葛亮是重才還是重色倒還貼譜。

從「孔明許」這三字推測,說這諸葛亮久聞黃家女兒才貌雙全還合理些,那諸葛亮又豈是趨炎附勢之徒?若想牛郎賣身求功名地位,去投奔兄長諸葛瑾去豈不更近便?至於鄉諺俚語,更不能作為諸葛亮之妻的古代相片,誰知道是始於哪家閨秀的妒心怨口?

要知道,諸葛亮身高八尺(約1.84米),容貌甚偉(陳壽原句),舉止飄逸瀟洒,又負群逸之才,英霸之器,周圍若沒有一大批芳心暗許的異性「粉絲」那才是不合情理呢。

歸根結底,美由心出,諸葛亮本人滿意,勞我們這些後代人操這種無聊的閑心幹嗎?人家諸葛亮現在的注意力都不在這兒,在哪裡?北方曹操掃蕩袁家餘孽的戰爭。

諸葛亮年已二十七歲,已經到了決定自己人生之路的走向的時候了,「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候」(出師表句),是因為諸葛亮還沒有等到機緣,是金子總有放光的一天,老死鄉間非諸葛所願,不然也就不會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了。

對於曹操,諸葛亮有兩個發自心底的情感:發自心底的痛恨這個曾殺戮自己家鄉徐州幾郡達「雞犬不留」的惡人;發自心底讚歎這位自幼的仇人之政治遠見及軍事才能!

投靠自己厭惡的曹操以取富貴?諸葛亮從未有過一絲念頭;窮自己生平之力與之對抗?要先創造必要的條件,不然只能是呆在隆中空想。

諸葛亮一直在關注當今中國的各方勢力的組合變化,分析各個地方豪強大佬的強弱優劣,從中要尋覓到一個足以對抗曹操的人來,這位諸葛亮心目中的英雄在何方呢?

幾年觀察掂量,諸葛亮不禁沮喪:當今中國還沒有一人能單獨與曹操抗衡!

雖然這是個使人心裡極不舒服的結果,但你還不得不承認這是事實。改變既成事實的唯一途徑就是首先要承認它,然後才能尋找改變這個事實的有效辦法,諸葛亮不禁想起了戰國時期的縱橫之術。

一家不能抗曹,那就唯有聯合多股力量,但諸葛亮可不想學那戰國張儀,遊說各方結盟抗曹。再說時過境遷,客觀條件已與戰國時期大不相同,別說大家聯合,就是能兩家結盟的,諸葛亮至今還沒有發現。

最近的劉表:早已無當年銳氣,性格已變得多疑懦弱,知善而不能依賴,明惡而不能嚴懲,大敵將至,卻仍想僥倖自守,且又與東鄰孫權勢同水火,刀兵不斷,荊州即將不保已成定局!

稍遠的孫權:雖少年老成,武略逐顯,但由於自己的兄長在其任職,諸葛亮對此人並不陌生,孫權本人無北討曹操之意,只欲兼并鄰弱,坐守江東,且又與荊州軍方有父兄血仇,無可緩解,欲說其參與抵抗孫權他自己的近親曹操?那要先等荊州換主、江東危機時才有可能。

益州劉璋:昏暗聞于海內,守天府之國,反治理的百姓民不聊生,北對區區張魯一郡之地,倒嚇的惶惶不可終日,自身難保,休想作援。

至於涼州馬騰、漢中張魯,地處僻壤,實力有限,更是指望不得,的確是連兩家能暫時聯合的也不存在。

對於建安六年退到荊州新野的劉備,諸葛亮一直將其納入自己的視線長期觀察:其軍事力量不值一提,地盤屬於寄居荊州一小縣,連諸葛亮也看不到這劉備將來能發展輝煌的前景。

但諸葛亮也同時注意到了劉備過人之處:

有極佳的名聲:仁義二字不只是掛在嘴邊,凡其治理過的地方莫不有口皆碑,人民擁戴;

有極好的人緣,即使是曾為仇敵的人也不舍將其拒為朋友,如:曹操、袁紹;

有堅韌的意志:其半生基本處於屢敗屢戰狀態,從不灰心,最起碼從表面看是把匡扶漢室作為己任;

與曹操有不可調和的矛盾:舍左將軍高位而不屑,暴動於徐州,騷擾於汝南,敗夏侯敦於葉縣。

關鍵一條:心中有老百姓!天下倒在其次。這是最令諸葛亮心儀的地方,如此方為大丈夫!

至於後世小輩信口開河誣我孔明為爭將來之地位而趨附劉備?也只有你們那個時代才能出你那般紅人啊!尤可氣的是:為嘩眾取寵,竟然將隆中英雄際會品味成色男同志相親!真該爛爾之惡婦之舌,算了,看在你經常用一成語自辱的份上,就暫放過你那該割掉的肥舌吧。

昨天去岳丈家不在隆中,聽鄉鄰說那劉備簡從來訪,我當然知道你左將軍的意思,這定是那徐庶之功。不過,站在決定性之人生岔路口,謹慎些又何妨?有機緣終能相聚,初會待他日。

但從今天起,倒要以你劉備的角度來思量一些問題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