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十五、戰敖倉曹操貪微利

敖倉位於官渡稍偏北的西部,基本處於官渡與孟津的之間的正中位置,黃河流經敖倉北側,是黃河南岸由西向東北所經:孟津、敖倉、延津、白馬四大黃河渡口之一。

從這裡進擊許都距離稍遠於官渡,但由於有嵩山阻隔,卻不適應大軍輜重行軍,所以袁紹在曹操集結兵力於官渡,棄守敖倉時,僅是出兵佔據了這個重要的戰略要地,韓嵩的一千輕騎就是從這裡渡過黃河,對曹軍糧道採取的行動,除此外袁紹並未在此有大的動作。

但現在不同了,袁紹官渡兵敗,官渡之東的各郡城已經被曹軍趁勢掃蕩一空,敖倉成了袁軍現存於黃河南岸的唯一軍事據點,這裡西出可以切斷河內與許都的聯繫,東向可以威脅官渡側背,尤其還有重要的一點:敖倉,顧名思義,乃古之囤糧要地,從這裡可以控制嵩山以北、黃河以南廣闊的產糧區,實是建在曹操家門內的一個橋頭堡。

但曹操在官渡大破袁紹之後,前期忙於東向收復所丟各城,及至年末,黃河封凍,軍糧不足,已經無力兵向敖倉了。

建安六年(201年)四月,就食於兗州東平的曹軍殘春熬過,傾力收集了點軍糧,該對敖倉下手了。敖倉不克,曹軍永遠不能北渡黃河,對袁採取攻勢作戰。

袁紹現在也早來到了敖倉,經四個多月的整頓恢複,袁紹已經初步重振兵勢,畢竟是集四州之力重建一支機動部隊,只要能接受官渡之敗的教訓,再與曹操一爭高下並非妄想。

接受教訓並不那麼容易,往往因事而變,因人而異。謀士沮授已被袁紹丟棄而致殞命,那麼另一個對戰事判斷對頭的謀士田豐命運如何呢?

已經被袁紹殺掉了!

那袁紹平素外貌寬厚,憂喜不形於色,但其實性格孤傲,自持甚高。官渡大敗,逃到黎陽,見了守將蔣義之時,甚是倉皇,執其手慘然說道:「我袁紹的頭顱從現在起就算交給你了啊!」把蔣義嚇得魂飛魄散,趕快讓出中軍大帳,從此沒有袁紹召喚再也不敢入內。

潰散部屬聞知袁紹尚在,後稍復集黎陽,袁紹安危剛剛無慮,便又對回到鄴城羞見田豐發起愁來,尤其是出去巡營時聽到有的士兵哭泣著對話:「如果有田豐在此,我們怎麼也不會落到這種地步啊!」這些話簡直成了田豐的催命符!

其時護軍逢紀正好在身邊,袁便對逢紀說了心裡話:「冀州軍民聞我軍敗,估計大多會感念我平常的恩德,給予理解,惟有田豐曾在戰前諫止過我,現在戰況被他說中,該田豐看我的笑話了!我實在羞於見他呀!」

恰那逢紀素來妒忌田豐之才智,與田豐一向不和,現在終於等到了落井下石的機會,那還不趁機除去政敵?

這種缺德事大家只要稍細心,就會發現我們今人的身邊也是常見,不足為奇!

逢紀這次憑空造了塊足以置田豐死地的大石頭:「聽說田豐聞聽將軍大敗,拊手大笑,像遇到什麼喜慶似的對人說:『怎麼樣?我田豐言之必中吧!』」

實際上鄴城監獄中的田豐對自己的命運早就有數,當獄卒向他恭喜袁軍如他所諫,兵敗官渡,先生必得重用時,田豐嘆道:「主公貌寬而內忌,不會感念我的忠心;我曾多次對你們說過:『我軍若勝,主公欣喜,必能赦我;我軍戰敗,主公必怨,內忌將發。必先除我!』;今我軍既敗,我沒希望活著了。」

果然不出田豐所料,袁紹聽得逢紀之言,正好借題發揮,大怒:「吾不用田豐言,果為其所笑也!」人還沒回到鄴城,立斬田豐的命令先下到了獄中,田豐從容就死。怎不令時人及後人感嘆唏噓!

趁冬末春初無戰事,袁紹忍住懲罰降曹各縣的慾望,從四州各郡調集兵員,到了建安六年三月,袁紹再率部增援敖倉時,所部已經又是接近十萬了。

任何一個戰役,都有一個明確的戰役目標。但曹操對將要開始的敖倉之戰,卻是難以決斷自己欲達到的目的:

若僅是為了收復失地,綏靖後方,那倒不用多費心思,袁紹重集的部隊其戰力,是無法與去年官渡之戰時的精兵相較的。就算死打硬拼,也肯定能拔除河南的這顆釘子。

問題在於,假如袁紹不與你硬拼呢?採取守勢,於敖倉城頭與你先拼佔地利的消耗,再於適當的時候全師退過黃河,讓曹軍付出巨大代價,最後得一座空城,這樣一來,對將來的出擊河北作戰是肯定不利的。

能否把袁紹的有生力量消滅在黃河以北?這是個誘人的想法,畢全功於一役!中國北方將速定也!

可是官渡之戰的孤注一擲,實在讓曹操後怕,多少個一旦,多少個萬一,都是曹操如履薄冰般渡過的,可那是置於死地而後生的無奈之舉呀!現在用兵行險,還犯得上嗎?

其實如果下決心冒險一戰的話,作戰方案並不難以制定:兵分三路,左軍暗渡孟津,截斷其糧道及歸路;右軍渡白馬奇襲黎陽,奔襲鄴城,正面部隊緩逼敖倉,趁其退兵時掩殺追渡河北,如此一戰可定冀州!

就擔心一點:那袁紹狹官渡之怨恨,不要後方,徑直出動全軍攻擊我正面部隊,我以三分之一的兵力是無法與之抗衡的,一旦有失,則許都震動,那許都之南劉備的汝南賊軍必趁火打劫,如果真的形成這種局面?那官渡之前功,將於敖倉盡棄也!

有沒有一個萬全之策?兩面皆顧,既殲袁軍,又無風險,吾當重賞之!

臨戰的曹操偏偏就忘了他自己以往的戰例:凡求萬全時,無有不敗,橫心行險時,基本完勝!

估計現在的曹操需要老孫去給他講講兵法了!老孫興許有幾個現成的近代戰例告訴老曹,不要你的重賞,就一個條件:今後杜絕屠城殺俘!

用兵之道,在乎一心!

工農紅軍以弱旅抗擊國軍進剿井岡山之役:

先示弱而誘敵輕進;

後設伏於龍崗天險。

趁天降霧,大軍合圍;

前截後堵,遙相呼應。

殺聲四起時,神龍見首不見尾;

兩軍一接間,猛虎張牙更張威。

千嶂暗蘊神兵降;

萬樹明搖草木槍。

彈洞前村壁之時;

敵酋受縛俘之際!

此役:前敵指揮林彪,後方帳幄潤之。

詩人曾留句:「……霧滿龍崗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遼瀋戰役:

戰略大師毛澤東一心聚殲國軍於關外,電示前敵司令林總:必須置長春困兵、瀋陽強敵於不顧,主力聚集東北咽喉錦州,東、南、北三方向阻敵增援,孤注一擲拿下要地錦州,關門打狗。東北遂定。

之後:中原江南戰事,勢如破竹,席捲神州大陸,新朝乃立,皆由此戰奠基。封堵國軍精銳,不讓其退回關內,實乃用兵大手筆也!

而曹操卻無能耐預知千年後事,又不能聽老孫教給他奇想妙思,猶豫再三,做出了一個避今損留後患,貪目前微益,失速勝良機的用兵方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