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十一、三國不能這樣品讀

根據子金山所了解的,青梅確能增酒興,但不是用火滾煮,滾煮的青梅酒便成為一種醒胃、殺蟲、止痛的藥酒了,乾脆把《百病中醫藥酒療法》所載的配方也附在這裡吧,朋友們可自行配製,品嘗口味如何,用來治病據說療效顯著,以其助興飲酒?可能不怎麼樣。

原料青梅30克,黃酒100毫升。

製法將青梅和黃酒放入瓷杯中,置有水的蒸鍋中加熱蒸燉2分鐘,去渣,即成。

功用醒胃、殺蟲、止痛。

主治食欲不振,蛔蟲性腹痛以及慢性消化不良性泄瀉者,均可用之。

用法口用。每次溫服10~30毫升。

但成熟的青梅或楊梅用來泡酒卻是味道極好,經長達一月的浸泡,這時被青梅泡過的酒已很少酒味,只是些帶酒味的酸甜略香的液體,而酒中的青梅卻是飽吸了酒精,一般四五粒即能醉人,由此可見,梅子確有聚積酒精的特性。

子金山現在絕非胡侃,是親自製作品嘗過的。在尚未發明出蒸餾釀酒技術的東漢時期,酒的酒精含量最高僅能達13%,以青梅作工具,來提高酒精的度數,的確是個聰明的辦法。

在二人酒酣時,曹操好像很隨意的樣子問劉備,能說出幾個當世英雄嗎?這也沒什麼,我們今天幾個好友如到了一起,灌上二兩小酒,不也是經常評古人論今人嗎?

劉備卻是心知肚明:這是曹操在找話題讓自己拍馬屁呢,這可不是劉備樂意做的事情。

人喝點酒偏有一股犟勁,便東扯葫蘆西扯瓢,堅決不給曹操戴這頂「英雄」帽子,實在躲閃不過去了,就乾脆把曹操最大的敵人袁紹的名字作為英雄點了出來,這下不是在裝傻了,有點與曹操鬥氣的味道了!

曹操於酒酣之際卻沒有意識到劉備的敵意,反而向劉備說了這麼一句肺腑之言:「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劉備本來心裡就懷著鬼胎,聞聽之下,大驚失色,手中竹筷落地而不覺,實是驚疑曹操覺察了自己哪兒反常?

也難怪劉備魂魄欲散,這簡直就是在與劉備挑明:將來與我曹操爭天下的就是老兄你呀!

被領導恭維可不是什麼好事情,尤其是誇你與他的水平相當的時候,通常意味著你快要倒霉了!

就是接近也是絕對不行的,你就是事後補救說領導您是中國唯一的大英雄!也一切都已遲了,那免不了的結局肯定是免不了的。

據裴松之注引《華陽國志》說:於時正當雷震,備因謂操曰:「聖人云『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

也就是說,當時老天爺幫了劉備大忙,及時地降了一個霹靂,劉備才得以掩飾了自己的失常行為,此事在沒發明成功「時間機器」之前看來是無法考證其真偽了,姑且算有此事吧。

偏曹操並未對劉備失驚落箸的反常表現引起注意,由此看,此時的曹操對劉備還是深為信任的。而劉備卻更加不能心安,急於離開許都脫離曹操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插點並非題外的話:現在有些品讀三國歷史的專家竟然把羅老先生的藝術大作當成正史品論了起來,再抄段書:

抄這麼長的書有湊字數之嫌!非學安意如大海,只為靜心似平湖。實在是欲讓大家明白子金山想說什麼:

一、說袁術已是「冢中枯骨」只不過是句形容而已,是不妨礙繼續說「吾早晚必擒之」的;

二、這裡主要欲說明的是:陳邇冬先生髮現的錯誤本身就是他自己的錯誤。——「……他說的也不是袁術,而是袁術的先人。」這個論斷明顯是錯誤的。

上面《品三國》文中:孔融說:「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耶?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也就是說,你不必擔心,老袁家那「四世五公」早就在墳墓里了,怕他做甚!

——這樣解釋孔融的話對嗎?這裡很清楚:孔融明明是在說「袁公路」本人呀,與「老袁家那『四世五公』」何干?哪能跟著陳先生繼續錯下去?對大師們故意裝著看不懂這麼粗淺的半文言文,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

還是繼續我們不會有什麼「青梅」的青梅煮酒論英雄,正好有軍情來報:淮南的袁術皇帝做不下去了,欲將皇位讓給他一直不屑的嫬兄袁紹,並獻上從孫堅遺孀那兒勒索來的皇家御印,那袁紹竟然默認,派兒子袁譚從青州迎接。

淮南去青州必經徐州,劉備趁機表態,要督軍去徐州截擊袁術。曹操未經細慮,便應允了劉備協同大將朱靈一起帶兵前往。劉備生怕曹操變卦,借口戰機稍瞬即逝,點兵匆匆而別許都。

程昱、郭嘉聞曹操派劉備出征,一起放起了馬後炮:「劉備不可縱!」曹操雖然醒悟,但後悔莫及。

那劉備如同鳥出牢籠,魚歸大海,從此再也不會回來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