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十九、欺軟怕硬另解

欺軟怕硬這個詞無疑是個貶義詞,同一個意思,如果換成了避實就虛那就好聽多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是懲強扶弱,人們喜歡的是殺富濟貧。人們最討厭的人是媚上凌下!

為什麼?因為上面是強勢,下層是弱勢啊,這個人做了與人們心理願望相反的事,當然遭到唾棄。

欺軟怕硬這個詞用在了戰術上,那就要用智慧來代替了;用在戰略上,那就可以稱為家了。

但有一個前提:必須得打勝!假如敗了,那還是不成的,比如袁術,絕對是一個欺軟怕硬的主,曹操打上門來就溜,變著法欺負劉備,偏還不顧所有人的反對自封了自己皇帝,這下終於把自己變成孤家寡人了。

袁術做上了皇帝,有一個人獲益最大,就是被他派出去征服江東地區的孫策。

孫策憑父親孫堅的老班底與個人魅力相結合,橫掃江東如卷席,平定江東。這中間的關鍵因素應該還是與戰略選擇上堅持了「欺軟怕硬」有關:當時江東地區基本上就是一些土豪列強,並且分散佔據各城,沒有一家能與孫策實力相抗衡的軍事集團,實是極聰明地選擇了戰略發展方向。

如果向西對付兵多將廣的劉表,或者北上招惹戰爭潛力巨大的徐州,就絕不會那麼輕鬆了。至於淮揚的袁術,那是自己的上司,就連剛征服的江東,名義上也是屬於袁術的地盤,但若要公開宣布脫離與袁術的隸屬關係,在那個年代是為世人所不齒的,除非這個上司做了十惡不赦的事情。

袁術就這麼及時地給了孫策獨立的借口,從準備稱帝那天開始,孫策就苦口婆心地上書勸過袁術,可還是沒能強過「皇帝」這個稱呼的誘惑力,孫策正好趁機宣布:為國斷私誼!正式與袁術絕交了。曹操及時地給予了鼓勵:代表皇帝任命孫策為討逆將軍,並封為吳侯。

其實孫策在給袁術公開上書中對曹操也是連損帶挖苦了的:「……河北通謀黑山,曹操放毒東徐,劉表稱亂南荊……是以未獲承命櫜弓戢戈也。」

但曹操裝著沒看見,依舊對孫策表示了貼近與善意。所以,對誰嚴厲,對誰寬大,是要一看對象、二看時機的。

甚至後來孫策伸手掄了曹操一巴掌,曹操都笑眯眯地用臉接了過去:陳登因破呂布大功,被曹操任命為廣陵太守,那孫策竟然拿陳登開了刀,揮師進攻陳登控制的匡琦城。誰知陳登不光謀略深遠,指揮作戰也不含糊,百戰百勝的孫策卻栽在了陳登手裡。

而後來曹操竟然借口陳登有功,把陳登調離了與孫策對峙的前線,安排陳登做了一個新劃割的東城郡太守,致使孫策無剋星,越做越大。

對此,曹操有句不大講理的說法:「猘兒難與爭鋒也!」等於公開承認怕孫策。至於曹操後來每臨大江望東吳悔而嘆道「恨不早用陳元龍計」時,一切都已遲了。

曹操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借孫策之手打擊袁術與劉表,應該說目的也算達到了:袁術沒用孫策打擊便逐漸式微,以往富饒的淮揚,硬是被這位仲氏皇帝揮霍一空,不用外人打自己就快滅國了;而劉表的主力黃祖軍卻是被孫策給摧毀的。

這年的十二月十一日,孫策率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將周瑜、領桂陽太守行征虜中郎將呂范、領零陵太守行蕩寇中郎將程普、行奉業校尉孫權、行先登校尉韓當、行武鋒校尉黃蓋等部將,進軍劉表部將黃祖據守的江夏。為什麼眾人的官銜前面都有不是「領」就是「行」那麼一個字?因為這些官都是孫策自己任命的,還沒有得到獻帝的承認,只能如此先湊合著當官唄。

孫策與兵力倍於自己的黃祖軍在長江展開了規模空前的水上大戰,孫策軍順風放火,兵趁火勢,水陸並進,廝殺竟日,除黃祖隻身逃走外,全殲荊州軍。俘獲了包括黃祖妻子在內的全家男女七人,砍下了二萬多顆腦袋,荊州軍僅被江水淹死的便達萬人以上,繳獲戰船六千餘艘,財物更如山積。

也正因為有了孫策的牽扯,劉表一直不能全力動員北上與曹操為敵,使曹操能集中精力對付勢力強大的袁紹。曹操忍耐孫策所獲得的利益也是無法估量的。

對於已經控制在手中的劉備,曹操用的是籠絡加防備的手段,但還是沒有用,那劉備在謀略上的功夫絲毫不亞於曹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