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七、拳頭不硬的同學一般是受氣包

還是老話題,就是「仁義」這兩個字。

現在好多品史專家都喜歡用現代人的道德觀念評價古人,這沒什麼不對,問題在於大多數大師還喜歡根據現有的史料發揮,用現代人的觀念來推測古人一切行為,這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現代人的道德觀念是什麼?利字當先,也就是俗話說的「無利誰起早五更」?古人能有這種商業頭腦嗎?古人有些行為用我們新人類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解釋不過去的。

那時候的人們對善與惡的分辨就是靠一把「仁」字牌顯微鏡,對生命的價值的估量就是靠一架「義」字牌天平,當然也有人不遵守這個,卻難免要遭到時人的唾棄與後人的鞭撻。

例如:臧洪因袁紹拒絕出兵援救張超,從此斷絕了與袁紹的來往,袁紹用大軍圍了臧洪的陽武城,攻打年余,城中糧盡,臧洪便殺了自己最心愛的小妾供將士們墊飢——這也算愛心?——卻無法供幾千部隊吃上一頓,無奈跪求將士們出城自行逃命,但所有將士及城內官吏、士民男女七八千人皆無一人願活,最後全部相枕而卧,生生餓死。

城破之後,袁紹在審斬臧洪時竟有洪邑人陳容主動求死,原話是:「夫仁義豈有常,蹈之則君子,背之則小人。今日寧與臧洪同日而死,不與將軍同日而生!」結果二人同時被殺。如果是現代,理所當然要被冠以天字一號的傻瓜,最起碼也會被責為「迂腐」。問題是有七千人全部傻瓜、同時「迂腐」的道理嗎?

所以,在「孔明擇主、陳宮叛曹」等問題上,用「打工仔選老闆」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心理去推斷古人是不妥的,這是對祖宗的侮辱,是標準的以今天小人之心度古人君子之腹!假如他們真的英靈有知的話,也會被氣得魂魄消散。

當然,就像任何地區的人都有良莠不齊一樣,任何時代的人們也是善惡共存的,即使同一個人也不例外,極難用好與壞來斷言他終其一生的多種行為。比如袁術就是一個從不知仁義為何物的傢伙。

但就是這種人也有表現出「仁義」的時候,例如:袁術從蘄陽鼠竄後,勢孤兵弱,大將盡折,眾親離叛,再加上天旱歲荒,江淮間人民相食殆盡。這時,袁術交給沛國國相舒仲應十萬斛米軍糧,舒仲應接到糧食後全部散給了饑民。袁術大怒之下要斬舒仲應,舒仲應說:「知道你必然殺我,我寧可以一人之性命,救百姓於塗炭。」感動得袁術立即下馬握住舒仲應的手:「仲應,足下想自己獨享天下重名,為什麼不叫上我一起來呢?」——不殺了。

而恃勇擊敗了袁紹的呂布卻是舊習難改,這裡說的是他反覆無常、不講信義的舊習。打敗了袁術,解除了來自南方的軍事威脅,他立時趾高氣揚起來,轉臉就對被他自己安排在小沛的劉備動手了,因為他聽說劉備在小沛挺得民心,部隊又恢複到萬餘人了,袁術的威脅不存在了,也該輪到烹你這條「看門犬」了。

呂布親率大軍殺向小沛,劉備當然要與呂布拼殺一場,無奈還不是呂布的對手,一場接觸戰便被呂布把剛整訓的新兵給打散了,只得帶殘部退到海西。

恰遇到楊奉、韓暹在海西率部搶掠老百姓,劉備這回來了個另類「仁義」,宴請擊敗了袁術大軍、勞苦功高的二位將軍,楊奉、韓暹也是貪吃昏了頭,忘記了自己全國通緝犯的身份,在慰問宴會上被劉備砍了腦袋,此舉劉備做的是為了百姓的大仁義。

不光如此,這還是為朝廷立了一功,為現掌朝政的曹操除了一害,朝廷——也就是曹操不是正通緝二人犯嗎?現在可以去曹操那裡暫棲殘部了,雖不能說盡釋前嫌,但總不能說是勢不兩立吧?

此舉實在是因為劉備的確無處可去了,依附曹操最起碼能對天下人有個冠冕堂皇的說法:我保的是大漢皇朝,依附的是天子獻帝,「大丈夫能屈能伸」此時便是「屈」的時候。

曹操胸懷的確如同海納百川,像是忘了曾經與劉備在郯城拼過血仗,馬上以朝廷的名義封劉備為豫州牧。積極為劉備的部隊補充軍糧,而且允許他帶自己的部隊重回小沛,收拾劉備被打散的部卒。當然也是為了讓劉備暫時拖住呂布,以便自己對張綉再次用兵。

建安二年(197年)十一月,曹操再次率兵南征張綉。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個人及時地補充了典韋的重要位置,而且勇猛不亞於典韋,忠誠不亞於典韋,戰場謀略、帶兵治軍卻是典韋遠不能比擬的。這個人就是曹操在這次巡視淮汝一帶時,得到的猛將許褚。

許褚字仲康,曹操的同鄉人。據史載身長八尺余,腰大十圍,(一圍是多長?大概是一拃吧?那也夠粗的!需要訂作多少腰圍的褲子呀!)相貌雄毅,勇力過人。曾拉著一條牛尾倒退過百餘步,名震淮汝!

曹操一見許褚,就對其雄毅氣慨大為讚賞,說:「真是我的樊噲啊!」看來曹操任何時候都忘不了把自己比作漢高祖,樊噲是漢高祖劉邦手下之猛將,項羽鴻門宴上想要殺掉劉邦,樊噲當面予以斥責,保護劉邦得以安然脫險,因此名標史冊。

曹操又表現了他非同常人的一面,用人不疑,不論新老。當即任命他為都尉,接替典韋做了自己的親隨侍衛。許褚帶來了幾百人,估計都會些中國功夫,曹操全部任為自己的警衛,並且給他們起了個「超猛」的名字:虎士!

歷來好事難成雙,就在曹操大軍出動南征的時刻,緊急軍報到了:那張綉提前聯繫好了強援(估計又是賈詡的點子),劉表派大將鄧濟佔據了湖陽,如對穰城的張綉用兵,湖陽的鄧濟必然威脅側後,看來「臨門一腳」又要被迫轉向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