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劉備創業兩字真訣

子金山以前也曾著迷過拳腳功夫,並且廝打出了不小的名聲,從那就麻煩了,成天忙不迭地應付遠近高手、低手們的上門切磋,問題是大多數武林人氏簡直不堪一擊,子金山就納了悶:莫非你們都有挨揍的乖僻?

後來一位實在的哥們兒道出了原委:跟你討教,輸了又不丟人,萬一贏了那可就算是一舉成名了!子金山聽後恍然:這活路不能繼續幹下去了,俗話說,穿著大褂常趕集,沒有碰不見的親家。眾人的活靶子當不得,難道非要等哪一天讓人家揍個灰頭土臉再金盆洗手?於是乎,子金山立馬改邪歸正,從此退出武林,專門紙上談兵,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侃曹操。

這淺見的道理其實大夥都明白:前些時有位好友寫了本耐看的書,封皮上被書商加了幾個大字:PK易中天!立馬便火賣大江南北。

那曹操是何等人物?焉能不明白這其中PK的花活?所以他內心深處暗暗嘆息劉備玩得不值:想出名來投奔咱呀,這樣以命求名絕非智者所為也!

與劉備邂逅陳留,隱隱感到這織席販夫絕非常人:自己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卻替朝廷操著如何中興的閑心,非世間英雄誰能為之?不過英雄惜英雄那都是成了哥們兒以後的事,戰場上一般是英雄宰英雄的。既然你劉備站錯了隊,那就先拿你開刀吧!

劉備真是為掙這點虛名才來援陶抗曹的嗎?應該說這是其中因素之一,出身寒微的劉備實在太需要出名了,那年代招兵也好,做官也罷,都是需要大家看得起的,劉備憑什麼?就憑成天掛在嘴邊上的皇族身份?天下姓劉的多去了。張王李趙劉,走遍天下稠。哪個姓劉的不能引經據典地自稱是皇帝的本家?更何況,單是已經割郡霸州的確鑿皇族劉姓就四五個了:荊州劉表、益州劉焉、幽州劉虞……指望傍皇族身份當明星,成效不會有多大。

名聲最重要,大部分人們甘願躋身於熱血「粉絲」行列,就是因為你那點難辨真偽的名聲,「追星族」掏銀子擠在人堆里離老遠看你一眼,不就是因為你能讓他們痛快地意淫一把嗎?你是他們想像中的未來,也就成了他們精神上的希望,偶像就是這樣煉成的,「追星族」就是這樣煉成的。

PK至今還無敵於天下的曹操!這種想法一聽就能讓人熱血沸騰;更何況被見義勇為的對象還是一個大州的州牧,想一舉成名天下知,此乃千載難逢之良機也!不過對於劉備來說,這隻能算是一個附帶收穫,劉備真實的意圖不在搏名。

有侃史專家說:劉備援徐州乃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於鳩佔鵲巢也。這純粹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諒一個不起眼的平原相怎敢對徐州牧有非分之想?論資排輩也輪不到劉備呀,手頭這點兵守一城尚難,別說割據大州了。

縱觀劉備一生作為,便可以得到正確答案了,說劉備一生多麼忠於東漢皇朝?子金山看倒未必,老劉家的子孫們把他這個本家逼得靠編席度日,憑什麼要對這個始作俑者的政權效忠呢?雖然一桿漢旗打到底,那隻不過是在狗肉攤上掛只羊頭罷了,為的還是忽悠全國人民。

但劉備卻有個信念貫始終生:遠惡趨善,堅守仁義。

就連再怎麼貶劉的史家也難尋出劉備欺壓良善、作惡多端的明證,最多指責幾句「大耳兒」虛偽,不過子金山認為:若能將這種「虛偽」貫己一生,應該是十分難得了。

有人指責劉備晚年狠心斬義子劉封是其不仁,其實不然。且不論劉封該不該戮,劉備是否大義滅親,子金山認為這正是劉備在面臨他追求了一生的「仁義」二字出現了衝突時的痛苦選擇,殺子是為了保留那個「義」字,仁為義讓了位,此中關節以後再細說。

很明顯,曹操在一征徐州時殺戮無辜人民的行為在劉備心裡印下了一個「惡」字,而陶謙以往居官的名聲及其目前弱者的地位在劉備心裡留了一個「善」字,親善驅惡,符合劉備追求的「義」字,一旦能平息戰火便是實實在在地救了萬千人民的生命,符合那個「仁」字,所以只能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了。

孔子曰仁,孟子曰義,「仁義」二字實是孔孟之道的精華,也是中國人思想中的靈魂,中華文化能頑強地延續至今,廣播全球,傲于洋人,應是「仁義」二字的功勞。可惜在今天的一些人眼裡,仁義沒有美元實惠,全民經商的大潮與仁義是不沾邊的,在一切向錢看者那裡,仁義成了「傻帽」的代名詞,只不過偶爾撿起來往臉上抹一把:沒見大小超市的門上都書著「誠信」二字么?那便是改頭換面的「仁義」二字,目的還是讓哥們兒放心地掏腰包,還沒離開那個「錢」字。

仁義能當飯吃么?能頂多少部隊的戰力?這一點劉備清楚得很:慈不掌兵,仁義不能卻敵,戰爭與仁義無緣,真想擊敗曹操,還是要靠士兵們血腥地拼殺,更重要的是要靠主帥的智慧。換句實在的話,就是陰謀詭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