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王孟英 我們回家吧

後來,由於還有尚在襁褓中的孩子,王孟英又娶了第二任妻子吳氏,這位吳氏夫人從此開始跟著王孟英過起了動蕩不安的生活。

在公元1849年到1852年期間,也就是王孟英四十幾歲的時候,他的朋友們幫助他刊印了《回春錄》《仁術志》《溫熱經緯》等書。

在公元1851年的時候,王孟英的老母親去世了。

母親的去世給王孟英的打擊很大,母親在臨終的時候讓他把自己葬在皋亭山,說這是回海昌老家的便道,方便以後孩子們來祭拜她。

這是那年的夏天。

江南天氣濕熱。

王孟英跪在母親的墳墓前。

突然,他感覺自己開始思念家鄉了,那裡,是安葬著他祖輩的地方。

其實,王孟英也思念故鄉很久了,此時太平天國的隊伍已經要打過來,杭州城內的物價飛漲,像王孟英這樣的貧困人家已經開始感到無力支撐。

但是,老家海昌祖上留下的幾間房子已經被族人給分了,自己回去沒地方住啊,怎麼辦呢?

這時候,一位叫謝再華的朋友出現了。

這位謝再華是怎麼回事兒呢?原來,他是住在杭州城的保佑坊那裡的,不知道怎麼就和王孟英認識了,有一天王孟英就對謝再華說,你住的這個地方會有火災,希望你趕快搬家,這位謝再華也特聽話,回家收拾收拾打個包就搬走了,等到了秋天,果然保佑坊那裡發生了火災(反對中醫的人一定認為是王孟英放的火,否則不會這麼靈),謝再華僥倖躲過了,從此對王孟英感謝異常。在他聽說王孟英想要搬回海昌老家,卻沒有房子住以後,就開始東奔西跑,為王孟英打探消息,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沒多久,他領來了一位叫管芝山的朋友,介紹給王孟英,說:這位管芝山就住在海昌,他們家在海昌北鄉的渟溪,那裡風景非常的漂亮,民風也淳樸,如果您願意回去,他可以帶您去,你們可以做鄰居。

王孟英大喜,有人帶路,當然大大的好,也沒客氣,就立刻跟著管芝山,乘船來到了故鄉海昌,一看,果然是世外桃源,於是,就租了一個姓朱的人家的房子,然後,立刻行動,就把家人(此時只有老婆和幾個女兒,根據文獻分析,可能還有幾個侄兒)帶來定居了。

其實,王孟英此時返回故鄉,是很凄涼的,因為他的家裡基本上是一貧如洗,什麼都沒有,值錢的家當也就是個硯台,我估計他搬家肯定特簡單,也甭什麼搬家公司了,自個兒包了幾件破衣服,手裡端著個寶貝硯台,就算搬家了,他說他在父親去世以後,「即攜一硯以泛於江,浮於海,荏苒三十餘年,僅載一硯歸籍」,所以後面出版的一本醫案集的名字他就給起成了《歸硯錄》。

這一年,王孟英五十一歲。

一個五十一歲的人,在江湖上混了幾乎一輩子,最後家當卻只有一個硯台,從我們現在以金錢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角度看,他活得太失敗,幾乎可以作為成功學勵志講座的反面典型了。

但是,他卻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精彩的中醫著作,救治了那麼多的瀕於死亡的患者,從這個角度來說,他是成功的。

至少,他實現了對父親的承諾:做個對世界有用的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