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王孟英 王孟英有什麼業餘愛好

在從婺州回到杭州居住的這些日子裡,王孟英的生活一直都沒有富裕過,他連個自己的房子都沒有買下(估計那時杭州的房價就開漲了),只是居住在父親的老朋友金履思先生借給他的房子里,具體給沒給租金文獻沒有記載,但是我們知道他整整住了十年,十年後又帶著全家搬去了錢塘的髦兒橋。

在以後,王孟英在他的一生中,一直是個「租房族」,從來沒有擁有過自己的房子,直到最後去世也沒有。

我在看王孟英的醫書的時候,總是忍不住去想像王孟英這個人的性格,到底他的人生動力是什麼呢?一個人,家裡一貧如洗,只有些書籍,還每天那麼精神抖擻地去給人看病,看得還不是一般的病,都是別人治不了的,或者是給治壞了的重病,最後把自己累得都脫了層皮,天天殫精竭慮地熬著,卻始終情緒高漲,他到底圖的是什麼呢?難道在深夜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就不為自己打算打算?不想想怎麼讓老婆孩子過上好日子?不想想怎麼攢錢買套商品房?

但是從他的書中,無論我怎麼翻,都似乎找不出他思考這些內容的任何痕迹,反而倒是有很多關於老百姓的,比如鴉片。

王孟英在《歸硯錄》中用了很大的篇幅來論述鴉片的害處(因為當時很多人把鴉片當作一味妙藥),說鴉片「始則富貴人吸之,不過自速其敗亡,繼則貧賤亦吸之,因而失業破家者眾,而盜賊遍地矣。故余目之為妖煙也」。在這個書里,王孟英還非常詳細地記錄了每年鴉片的進口數量,比如咸豐五年,有六萬五千三百五十四箱進口,「進口之數若是之廣,有心人聞之,有不為之痛哭流涕者耶?」

看來,他並不是個傻子,而是個「有心人」,只不過,他的心思沒有用在自己的身上,而是全部都用來關注老百姓了。

而且,晚上他除了批註古代醫書,還要思考白天治療的得失,比如他治療康康侯副轉的疾病,在治療過程中也是歷盡千辛萬苦,旁邊不斷地有醫生鼓動患者使用溫補的藥物,結果患者一會兒服用王孟英的葯,一會兒聽別人的溫補,最後證明是王孟英的效果好,服用溫補後病情反而加重,這才一直服用王孟英的藥物了,但是到了最後,這個患者腿部的水腫怎麼也消不下去了,王孟英回到家裡,晚上「廢寢忘食,窮日夜之力以思之」,最後想到用蔥須一味葯加入方子里,結果水腫就消了。

有的網友問:難道這些名醫就不失手嗎?自己失敗的病例有嗎?就沒有個自我批評的過程?

我認為,達到了王孟英這種治療境界的人,如果對病情還「窮日夜之力以思之」,基本上失手的機會是很小的,您說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