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徐靈胎 大文人袁枚

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徐靈胎慢慢地老了。他選了吳山邊上的畫眉泉做了自己的最後立身之地。他在這裡蓋了房子,從此居住在這裡,一直到最後的日子。

在他晚年的時光中,一位不速之客的到來,給他平靜的生活增添了幾分色彩。

此人就是大文人袁枚。

如果您對他不熟悉的話,您一定會熟悉一句話:「書非借不能讀也」,就是這位袁枚說的。

袁枚有一天突然覺得自己的左胳膊彎曲不能伸直了,找了別人看沒有效果,於是就想,到畫眉泉去找名醫徐靈胎吧,但是自己又不認識徐靈胎,怎麼辦呢?沒辦法,硬著頭皮乘小舟就冒昧地來了,先是讓人遞上了名片,沒想到的是徐靈胎一聽說是袁枚來了,還沒等袁枚怎麼著呢,自己就高興地把大門打開,親自出來迎接,握著袁枚的手就給請進來了。

然後就把自己家裡正在下蛋的老母雞給殺了,做成了紅燜雞塊,然後兩人把酒暢談了一天,最後,臨別時徐靈胎將丸藥贈與袁枚。

那麼,為什麼徐靈胎會對袁枚如此的重視呢?他們的交往難道真的像某些人猜測的那樣是徐靈胎巴結名流嗎?

實際上,當時徐靈胎的名氣並不比袁枚小,從袁枚在出發之前的心情忐忑,擔心徐靈胎閉門不見自己,和他回家後朋友對他說的「你真幸運啊」這樣的話來看,則根本沒有巴結的可能,況且袁枚的年齡比徐靈胎小二十餘歲,當時應該是抱著去拜訪一位兄長的心理去的,所以這個論點是不成立的。

那麼,為什麼徐靈胎對袁枚如此重視呢?

因為,兩者的脾氣相投。

徐靈胎應該早就看過袁枚的詩文,袁枚其人生性閑適,在做官的時候,能夠為老百姓做實事,政聲很好,三十三歲父親去世,於是袁枚辭去官職,買地建了隨園伺奉母親,從此寄情山水,是個非常有品位的文人,他寫文章最討厭陳腐的套路,這一切無不與徐靈胎的品位相投。

最重要的是,袁枚其人有豪放之氣,對朋友那真是好,他的一個叫沈鳳司的朋友去世後,由於沒有後代,所以沒有人去墳前祭祀,袁枚就每年都去他的墳上祭墳,三十多年從不間斷,其對朋友的這份情誼,實在令人感動。

徐靈胎亦是性情中人,因此,聽說袁枚到來,自然是喜出望外,出門相迎了。

事實證明,徐靈胎並沒有看錯人,兩人一見如故,從此成為朋友,這種友誼一直延續到了下一代,徐靈胎的兒子徐曦也與袁枚成為了好朋友,後來,徐靈胎的孫子還曾跟隨袁枚學習。

這是一種令人羨慕的友誼啊,這個故事讓人何時讀起來都會有一種心境暢快的感覺。

不知道友誼為什麼有如此大的魅力。

當一個人不在了,另一個人還會感受到它。

當兩個人都不在了,後世的人卻仍然能夠感覺到它的溫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