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喻嘉言 後記

喻嘉言去世後,一直有這樣的傳說,直到現在有很多研究者還這麼說,就是喻嘉言是明朝王族的後代,原本姓朱,我理解這麼說的人的動機,是想為喻嘉言的臉上貼金,覺得沾上了王族的氣,很榮幸,有的文章甚至用中醫隊伍中的皇族這樣的語氣來說事兒。

這種說法有兩種版本,第一種是說他是在明朝覆滅以後,為隱瞞身份,將朱姓改為喻姓,有人說這是錢謙益說的,其實不是,是後世的文人在描寫錢謙益和柳如是的故事時順嘴說的(見《牧齋遺事》,牧齋就是錢謙益)。

這種說法顯然不靠譜,因為喻嘉言在崇禎十六年出版的《寓意草》這本書就署名「喻嘉言」,如果他是改姓喻的,那麼這時候明朝政府還沒垮掉呢,他急著改什麼姓?

另一種說法是說喻嘉言的祖上是朱元璋的兒子寧王的後代,他的比較近的祖上朱宸濠在正德十四年造反失敗,因此喻嘉言家族被迫隱姓埋名,才由姓朱改成了姓喻。

這個說法在喻嘉言的家鄉得到了否定,在江西省新建縣朱坊喻家村,確實有朱、喻兩大姓氏,其中朱姓是洪武元年來此定居的,而喻姓是洪武二年(1339)來此定居,喻姓的祖上來自四川,是因為任南昌知府而遷到江西的,現在喻姓的百姓仍然每年清明都祭祀喻嘉言呢,這樣就清楚了,喻嘉言的祖上早在朱元璋那會兒就姓喻了,那個時候還沒有朱宸濠的造反呢(1589年乾的好事兒),哪來的改姓之說?

這事兒的澄清,要感謝當時任新建縣人民醫院醫生的熊振敏同志在1983年親自到喻嘉言的家鄉的考察,熊振敏同志所採集的第一手資料為我們提供了確實的證據。

這樣就清楚了,喻嘉言根本沒有可能是由姓「朱」的改成姓「喻」的。

但是,我比較擔心,別過些日子哪位又提出喻嘉言的祖先是打朱元璋那會兒就不招待見,隱姓埋名,由姓「朱」改姓「喻」了,反正不管怎麼說他都是皇族。

有意思嗎?您覺得?

您真覺得是皇族就那麼的貼金嗎?特有面子嗎?

要知道,明朝的那些藩王是地地道道的寄生蟲,他們不勞動,不生產,卻有吃有喝,老百姓還要交租給他們,他們不管人民的死活,過著腐化的生活,正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們魚肉人民,橫行鄉里,用我的話說是些真正的人渣,從各個方面看,他們都對社會毫無益處,他們絲毫談不上道德、境界,奈何要以此敗類之名,貼到為患者嘔心瀝血、普救眾生的一代名醫的頭上呢?

這豈不是辱沒了一代大醫的英名,辱沒了他的慈悲心腸,他的高遠境界?

此事可以休矣!

喻嘉言一生救人無算,普及中醫功德無量,其芳香自留人間,何須靠那些寄生蟲留名?

不多說了,此事看官心中自清。

最後,讓我們用錢謙益在順治八年贈給喻嘉言的一首詩來做結尾吧:

〖公車不就幅巾征,有道通儒梵行僧。

習觀湛如盈室水,煉身枯比一枝藤。

嘗來草別君臣葯,拈出花傳佛祖燈。

莫謂石城難遁跡,千秋高獲是良朋。〗

其實,不管錢謙益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但是,他和喻嘉言的友誼是真誠的,他們一直是好朋友,都活到了八十多歲,喻嘉言去世後,錢謙益把喻嘉言當作神仙供養,直到一年後自己去世。

現在心腦血管的疾病非常的多,翻開報紙,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名人本來事業如日中天呢,突然患心腦血管疾病就離開了人世,非常遺憾。而一些在外打拚的年輕人,最擔心的也是遠在老家的父母的身體了,很多老年人的心腦血管疾病都非常的嚴重,有的甚至是經常的需要搶救,這都是兒女們最揪心的事情了。

那麼,怎麼才能保養好自己的心腦血管呢?

喻嘉言可以給我們提供這個事情的借鑒。

首先是,情緒一定要調理平和了。我在生活中看到很多人心態不平和,很容易生氣,這是養生的大忌,要知道有句老話說:「肝氣不舒為萬病之源」,這話絕對了點,但是也很有道理,肝氣不舒,會導致體內的氣機紊亂,使得人體正常的功能出現問題,曾經有位重症肌無力的患者問我:羅老師,我在住院的時候發現患這個病的病友大都是脾氣特急、特要強的人,您說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種急脾氣看似對事業有利,但對身體是很不利的,一旦受了什麼挫折,就會肝氣不舒,會導致很多的疾病,後果很嚴重啊。

喻嘉言在年輕的時候性格就非常的急躁,我們從故事裡看到了,他雖然都是為了患者好,但有的時候確實很衝動,都敢把患者自己煎的葯給掀翻了,這還了得?也正是這種性格,導致了他的身體出現異常,後來發生了中風,在中風以後,他認真地反思了自己的性格,承認自己存在著急躁的毛病,這從他晚年寫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來,他反思自己詆毀古代醫家的行為,他說自己的做法是不妥當的,承認錯誤的態度非常的誠懇,這說明他確實從心理上已經開始發生了轉變,不再是那個急躁的人了。

同時,他對自己的中風治療也是很及時的,當時發病的時候,病情非常的重,他幾乎是神志不清了好久,後來自己服藥後,慢慢地恢複了健康。

那麼,喻嘉言對中風是怎麼看的呢?

原來,喻嘉言還真研究過中風這個病,他認為中風都是人體自己的正氣先虛了,然後才導致出現了問題,在以前,很多中醫都認為是被風吹到了,喻嘉言就認為是正氣虛導致的。

其實現在我們清楚了,心腦血管的疾病主要是由於血脈瘀阻造成的,但是,為什麼會血脈瘀阻呢?喻嘉言的分析是對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正氣不足。

我們可以打個比方,我們體內的血管就好比是很多管道,管道里流動的是一種液體,當流動正常的時候,管道的任何地方都會通暢的,不會出現問題,但是,會有兩個因素導致管道在某個地方堵塞,一個是液體的黏稠度太高了,幾乎流不動了,那麼就會在某個細微的管道里停住,堵塞在那裡。

另外一個因素呢?就是推動液體流動的動力,如果動力足夠的話,那麼液體再黏稠,也不會停留在哪裡的,會被推動開,而如果推動的動力不足了,無力推動了,那麼它才會停留下來導致阻塞,而這個動力,就是我們人體的正氣。

這就是為什麼老年體特別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原因,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大,人體的正氣開始衰減,我們前面提到的兩個因素他們都佔了,所以才會出現此類問題。

其實人體衰老的過程,就是正氣不斷減弱,瘀血不斷增加的過程,如果能夠把這兩個因素給阻斷,那麼衰老的進程就會放緩。

如何阻斷這兩個因素呢?

首先,我們要通絡去瘀,我建議老年人可以在當地醫生的指導下,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藥來服用,比如,用丹參每天五克泡水當茶喝,也可以放入三克的桃仁和三克紅花,這都是活血化瘀常用的藥物,長期服用,可以軟化血管,去除瘀滯。但是在服用前要諮詢一下醫生,有出血性疾病的人不要服用。

同時還要補足正氣,就是可以用一些西洋參、生黃芪等藥物來補氣,其中西洋參是補氣的,但是對於陰虛的人很適合,補而不燥,可以每天用三片含在嘴裡,生黃芪是補氣的一味主葯,藥性平和,對於陽氣虛的人很適合。

這兩個方法使用後,就把產生瘀血的原因給阻斷了,這也就可以使人減緩了衰老,降低了心腦血管的發病率。

但是有了解中醫的人該問了,您這個思路我們看著怎麼眼熟啊?

是啊,這個思路就是著名的補陽還五湯的思路。這個補陽還五湯是清朝的一個著名醫家王清任創立的,治療的就是中風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不清的,之所以起了這麼怪的一個名字,就是因為王清任有個觀點,他說這人到了歲數,正氣就自然的衰減,如果衰減剩下了一半,也就是十分正氣,剩下五分了,那就壞了,就會中風的,如果我們把這五分的正氣還給他了,那麼他就會恢複健康的。

這個補陽還五湯的方子我們可以拿來,把藥量給改進一下,成為:生黃芪十二克,當歸三克,赤芍三克,地龍三克,川芎三克,紅花三克,桃仁三克。

各位可以看到了,方子里補氣的是生黃芪,然後當歸是養血的,赤芍、地龍、川芎、桃仁、紅花都是活血化瘀的,這個方子的思路正好和我們的一樣。

那麼,怎麼使用呢?原來的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中風後遺症的,所以生黃芪王清任用到了四兩,現在我們只是用來保養,所以不用那麼多,也不用煎煮,我們就是把前面的方子買來,放在開水裡泡,然後當茶喝,可以每天喝一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您的舌質的顏色非常的紅,這說明有熱,那麼可以在方子里加入生地九克,用來滋陰清熱;如果舌質顏色正常,就不用加入任何的藥物了。

這個方子當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