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繆希雍 有一種朋友,可以生死相托

要說我們繆希雍四處雲遊,尋訪高人,提高醫術,大家可能想他這十來年就沒回家,一直在外面來著,其實不是,他在江南一帶雲遊的時候,是經常回家看望母親的,因為江南就那麼大的地方,哪兒到哪兒都不遠。

不用我說大家也看出來了,這十來年對繆希雍簡直是太重要了,由於他為人豪爽,謙虛好學,結果廣闊大地到處都是他的課堂,每天他都能學到新的知識,這些內容那可都不是我們在書本上能夠學到的啊,這些知識在他那勤于思考的大腦中醞釀、激發,那可就無法估量其分量了。

在繆希雍將近四十歲的時候,他認為自己已經取得了預想的成果,就準備結束遊歷的生活,就在這個時候,他犯了一個錯誤,這個錯誤可能會讓他遺憾終生。

事情是這樣的,繆希雍這個人博學多才,大家不要以為他只是學習醫學這些內容,實際上他在好多領域都有所建樹,比如,他精通水利(他和清朝的徐靈胎估計特有共同語言),對如何興修水利有些見解;他還精通堪輿(就是現在說的風水),堪輿界有一本很有名的書叫《葬經翼》就是我們的繆希雍寫的;前面說了,他在釀酒方面還有點絕活兒,總之,這位繆希雍大俠是個多面手,總喜歡思考點問題,關心一下國計民生。

我發現過去的醫生都有這個問題,按照我們的想法,您把自個兒的病瞧好了,就算是為人民多作貢獻了,可這幫古代的醫生似乎總是覺得這樣還不夠,總是想在本職工作之外,再折騰點兒什麼事兒。

這不,我們的繆希雍沒事兒的時候就想了,這每年北方的糧食都不夠,都要從南方通過漕運運到北方,這船夫也要吃飯,等一路運到北方,這糧食可就消耗很多了(這是實際情況,每運一石糧食,需要消耗數石船夫的口糧),應該在北方也開墾水田,這樣就可以解決大問題了,南方百姓的負擔也不那麼重了,這豈不是大大有利於國家?

您瞧瞧,他都想到糧食部、交通部的工作領域去了,這就好比我在這裡看著病呢,突然就想到京廣鐵路那裡需要改進,這的確是精力太旺盛了。

他不但這麼想了,還查閱資料,認為這非常的合理,於是就寫了份報告,這份報告就交給了一個叫徐貞明的官員。

這位徐貞明是誰呢?原來,他是隆慶五年進士(和那位趙用賢是同學),中了進士後,擔任浙江山陰縣令,若干年後,他將成為倡導海河水利的代表人物,在中國水利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當時,繆希雍就把自己的看法和這位徐貞明聊了,徐貞明也特有責任感(其實這事兒皇上一點都不上心),認為這個想法合理。

恰巧,這位徐貞明同志工作努力,沒多久就被提拔到了北京任工科給事中,他到了北京以後,詳細地考察了北京周邊的地理狀況,他發現,北京周邊駐軍的軍糧這樣從南方運來,不但損失大,如果水路受阻,那麼軍糧供應就會中斷,這樣極其危險,應該在北京周邊效仿南方,開墾水田,興修水利,以保證糧食供給。

於是他就不斷地上書給上面,後來,皇上就命令他和一些大臣一起進行實地勘測和考察。

這個時候,他想起了繆希雍,於是就給繆希雍來了信,說這是個為老百姓做事的大好機會,希望你能過來幫我。

繆希雍接到信以後,心裡卻開始矛盾了。

為什麼呢?原來,繆希雍在這次回到家鄉後,發現自己的母親明顯的衰老了,自己整天在外面給人家看病,其實自己的母親也需要照顧啊。

於是,繆希雍就決定結束這長達十年的遊歷,守在母親身邊,照顧母親,不再遠離。

其實,人在青年的時期都是喜歡遠行的,但是一到了中年就會發現,你能夠和父母在一起相處的時光就只有那麼幾年。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繆希雍收到了徐貞明的邀請函。

怎麼辦呢?繆希雍很猶豫,自己有心去做這件利國利民的事情,可是,自己的母親身體衰老了,也需要照顧啊。

就在這時,繆希雍的老母親周氏看出了繆希雍的心思,一天,她把繆希雍叫到了面前。

她對繆希雍說:「兒子啊,你還記得你小時候,和遊俠少年混在一起,為娘曾經教訓過你什麼嗎?」

繆希雍回答:「記得啊,孩兒一輩子都記得,娘告訴我,要像父親那樣,一心為百姓做事。」

周氏:「是啊,現在在北京開墾田地,這是功在千秋的事情啊,有多少老百姓將會受益,你一定要去啊,為娘的身體不要緊,但是,如果你喪失了這次機會,卻是為娘一輩子都會內疚的事啊。」

繆希雍:「這……」

周氏:「不要再猶豫了,為娘命你,即刻啟程!」

周氏老太太早年就失去父母,成為孤兒,但是,她卻深明大義,就是在這麼大歲數上,還不忘記教育自己的孩子,有這樣的母親,實在是繆希雍的幸運啊。

就這樣,繆希雍在母親的叮囑下,出發去了京城。

在離開前,他不放心自己的母親一人生活,就把母親託付給了自己的好朋友康孟修,就是前面我們提到繆希雍和王肯堂一起給治病的那位。

康孟修此時已經是繆希雍的知心好友了,他對繆希雍保證:「繆兄,你的母親住在我這裡,我對自己的母親有多孝順,就一定對繆兄的母親多孝順,我只把她當作自己的母親,請你放心吧!」

後來,他果然兌現了自己對朋友的承諾。

繆希雍感激地握著朋友的手,久久不能放開。

最後,他踏上了赴京之路。

在北京,他們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由於繆希雍精於考察地理山川(估計是看風水練的),他們繪製了大量京郊的山水地理圖,然後在經過周密的設計後,開始開墾水田,興修水利。他們夜不安寢,嘔心瀝血,在這種艱苦的努力下,不到半年,就在平谷、三河、密雲、薊州、遵化、豐潤、玉田等地,開墾出水田近四萬畝。

今天,北京周邊的許多良田仍然是當初他們所開墾的。

然而,就在徐貞明繆希雍他們準備大展宏圖的時候,皇帝卻一道聖旨,廢止了開墾。原來,他們的開墾政策是哪個百姓開墾,地就歸誰,可朝中一班閹人、貴族在京郊佔有大量閑地,如果都被開墾為水田,誰開墾歸誰所有,他們的損失太大了。於是,他們一有機會,就在皇帝面前進讒言,皇帝當然也是個糊塗蛋(不知道腦袋是怎麼長得),也覺得墾水田、興水利之舉不妥。於是眾人的一腔愛國熱血,終於被皇帝給徹底地澆涼了。

就在這個時候,繆希雍的家裡也出事了。

原來,繆希雍的母親在康孟修的家裡住得好好的,卻突然一不留神,患了痢疾,把老太太給瀉的,真是太痛苦了。

康孟修夫婦也確實做到了對朋友的承諾,文獻記載,他們對繆希雍的母親,百般照顧,朝夕伺奉,像對待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孟修夫婦百方周旋,晨夕供奉,如子媳)

但是,他們都不是醫生啊,王肯堂此時也不在此地,請了些其他醫生,都毫無效果。

在最後,周氏老太太把康孟修叫到面前,與孟修絕別曰:「吾兒雖北游,有公在,如吾子,吾目瞑矣!」

說完以後,老太太就去世了。

康孟修痛哭流涕,沖著北方跪下,心中祈求著朋友的原諒。

若干天以後,遠在北京的繆希雍接到了康孟修的信,讀了以後,知道母親已經離開了自己,他沒有想到,自己與母親那天的對話竟然是最後一次了。

作為一個醫生,一生救人無數,最後卻連自己的母親病了,都未能挽救,這是何等的痛心啊!

此時,繆希雍望著開墾了一半的田地,悲從中生。

向南方跪下,叩拜,然後放聲大哭。

在經過長途奔波之後,繆希雍回到了家鄉,見到了康孟修。

康孟修感到無比的自責,他給繆希雍跪下,說自己沒有臉面再見朋友了。

繆希雍流著眼淚上前扶起康孟修,說:「我的好朋友,人生都有生老病死,你已經盡到一個摯友的職責了,我怎能怪你呢?!」

然後,繆希雍將母親葬在了陽羨山中,距離自己的父親和大老婆孫夫人的墓地幾里地遠的地方。然後,在旁邊也給自己擗出了一個位置。

這一年,繆希雍已經四十歲了,在四十一年以後,這裡將是他永遠陪伴母親的地方。

那位和繆希雍一起為北京開墾了四萬畝良田的徐貞明先生,極度失望之餘,憤然辭官歸家,四年後,抑鬱而死。

今天,北京周邊水庫密布,河道縱橫,良田無數,糧食產量已經直超江南。

但是,我們無法忘記,那些質樸的先人,為了老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曾經做過的努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