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朱丹溪 八華山中

這樣算算,此時的朱震亨已經三十五歲了,由於學習《黃帝內經·素問》只是為了給母親看病,所以還沒有做個醫生的打算。

老天爺似乎是為了給朱震亨的命運再加上些分量,竟然安排了一個有趣的道路。

這個時候,在朱震亨家鄉不遠的東陽八華山中,來了位高人。此人叫許文懿,是宋代大理學家朱熹的四傳弟子。他來到八華山中開始講授程朱理學。

這位在當年那可是大名人,名聲大得很,跟現在相比,估計比眼下《百家講壇》的那幾位名氣可要大多了。

這位許文懿往這山裡一住,四方的追星族就開始來了——敢情在那個時候就有追星族這碼事兒了。

記載中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況,說擔著行李鋪蓋到八華山裡跟許文懿公學習的人,有幾百人之多。

也不知道沒有擴音機揚聲器的許老先生是怎麼講課的。總之當時許文懿老先生辦了個巨型的補習班,影響頗大,為現在的許多民辦學校所不及。

最關鍵的是社會效益極佳,大家反應極好,都說他講得明白,本來挺複雜的能把人難為得想撞牆的大道理,經他那麼一講,明白了。一落了幾次榜連個專科都沒撈上的笨孩子,經他這麼一補習,居然考上了省重點。所以家長們都急了,就是讓交擇校費贊助費都在所不惜,勢在必奪。

這消息也傳到了朱震亨的耳朵里。

別誤會,不是朱震亨也要送孩子去,是他自己要去。

朱震亨此時三十六歲了。

當時的大文人宋濂記載道:「(朱震亨聽說後)嘆曰:丈夫所學,不務聞道,而唯俠是尚,不亦惑乎?」於是拎著行李就往八華山去了。

每次我看到這的時候都覺得有點恍惚,隱約感覺似乎朱震亨有跟著起鬨的嫌疑。

也就是說,這個記載有點讓人不大明白,朱震亨還沒有去學呢,怎麼就幡然醒悟了呢?

難道,聽到這麼個小道消息,或者在食堂門口的招貼欄看到個招生海報,就突然發了這麼大個感慨?然後人生觀都改變了?

您信么?

那麼,這又到底是為了什麼呢?為什麼朱震亨會突然發出這樣的感慨呢?

讓我們從他當時的年齡來分析吧。

一個人在三十六歲時會想些什麼呢?

尤其是一個無正當職業,但心中還隱約有點兒小抱負的人,在三十六歲時會盤算些什麼呢?

他一定是每天都在琢磨自己未來的人生之路。因為馬上就要進入四張的年齡了,再不幹點兒什麼,可就要幹什麼都沒戲了。

難道這一生就要這樣混過去嗎?朱震亨一定是在心中反覆想這個問題很久了。

而許文懿老師的到來,只是給朱震亨一個做決定的機會而已。

三十六歲重新回到學校,心情一定既新鮮又感到急迫,因而在補習班裡表現得非常勤奮。

老先生課講得也確實不是蓋的,那叫一個明白,人生的道理掰開了講。

宋濂描述當時朱震亨聽了許文懿公講的課以後,回想到自己以前任性的生活態度,「汗下如雨」,這種記錄宋濂沒有必要瞎掰,想必是朱震亨自己曾經形容過自己當時的狼狽狀態,宋濂就記載下來了,否則如此細節別人無法臆想。

朱震亨在接觸到朱熹的理學思想後,感到深受震動,深加研習,感到日有所悟,學問日長。他幾乎每天和同學們探討問題或者看書到四鼓時分,力爭把每個問題都搞清楚,「不以一毫苟且自恕」。

程朱理學中的格致思想對朱震亨日後的醫學思想影響甚大,連他寫的一本著名醫著都以此為名:《格致餘論》。

在跟隨許文懿公學習的四年里,朱震亨猶如一隻正在蛻皮的蟬,在撕皮裂膚的痛苦中,蛻去舊有的皮膚,獲得了嶄新的軀體。

他用四年的時間由一個性情不穩定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堅毅的、有深厚的國學功底的中年人。

時機終於到了,中醫歷史上的那個中醫大家朱丹溪就要出現了,上天終於即將安排朱震亨走上中醫之路了!

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契機最後促使朱震亨走上中醫之路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