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東垣 必須參加工作

四年以後,李東垣同學畢業。

張元素老師已經把自己的學問傾囊相授了。

在畢業典禮上(當然,該典禮有可能只有當事人兩人參加),張元素老師滿懷深情地對李東垣同學說:「你現在的醫學知識已經知道得夠多了,但是,你還不是一個出色的醫生。」

李東垣同學:「為什麼?」

張元素老師:「因為,你的臨床經驗還太少,只有在你得到足夠的歷練之後,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醫生,這個歷練的過程可能很長,但是我相信你遲早有一天會完成的。」

他的話言中了,後來,李東垣確實用了很長的時間來磨鍊自己的醫術。

二十來歲,該參加工作了,一天,李東垣的父親找來了李東垣:「你真的打算要做醫生嗎?」

李東垣:「是啊,這是我的志願啊。」

李父:「可是你現在還不能去做醫生。」

李東垣:「為什麼?」

李父:「你忘記了你的母親是如何去世的嗎?」

李東垣:「刻骨銘心,為庸醫所害。」

李父:「可是,你現在只是學了四年的理論,還沒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如此行醫,能保證自己就不是個庸醫嗎?」

這話如同一記鐘聲,震蕩在李東垣的耳旁。

他的面容凝固在那裡,是啊,自己真的有把握保證嗎?

半晌,李東垣才問:「那我該怎麼辦呢?」

李東垣的父親嘆了口氣,放下手中精緻的茶杯,慢慢地說:「山西濟源那個地方稅務局的局長和我打過交道,估計安排個工作沒有問題,你可以到那裡先工作,業餘時間搞搞醫嘛。」

李東垣沉默不語。

李父:「在工作中慢慢總結經驗,等經驗成熟了,到時候再想搞什麼你自己決定,我就不管了。」

李東垣抬起頭:「好吧,那我就先去工作吧。」

在一個優秀醫生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

李東垣學醫的緣起是受母親去世的刺激,產生了很大的動力。

這使得他能夠尋找當時的國手學習,學到很高的醫學技術。

但是,由於他的經歷,他此時並沒有達到那種悲天憫人、普救眾生的境界。

此時的他,只有醫術,尚不懂醫道是什麼,因此,很容易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只有當他在後來,經歷了人世間的苦難,尋獲了醫道的真諦的時候,他才最終成為了偉大的醫生李東垣。

那些故事我們將在後面講述。

就這樣,李東垣在二十歲的時候,踏上了去濟源的道路,並很順利地坐上了公務員的位置。

歷史上記載:「進納得官,監濟源稅」。

這件事情使得後世的很多人對李東垣有些非議(很多書里都有類似的評價),認為你醫學成就是可以的,小時候潔身自好也是有記載的,但是靠交錢當上公務員這個事情搞得影響不大好嘛,給大學畢業生樹立了一個不好的榜樣。

事情果真如此嗎?

記錄這件事情的是李東垣的朋友硯堅先生寫的《東垣老人傳》,文中對李東垣褒獎備至,試想,如果「進納得官」在當時是一件為人不齒的事情,他怎麼能如此大方地記錄下來呢?這就好比說您寫了本書,讓朋友在書的前面寫個你的傳記,您的朋友就記錄了「該人曾經貪污若干」,您覺得這合適嗎?

同樣在李東垣的學生羅天益幫助整理的《東垣試效方》一書中,也記錄了「泰和二年,先師以進納監濟源稅」。

這就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了,如果「進納」是件當時的人認為很有違節操的事情,您覺得以羅天益那麼尊敬老師的人,能記錄這種類似於「該人貪污若干」的事情嗎?

那麼事情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原來,「進納」——也就是交錢當官,在當年是正常的事情。

在古代的某些朝代,國家規定當官的途徑可以有很多種,比如有思蔭(任子)、科舉、軍功、進納等方式,也就是說,有老子當官比較有功勞,兒子可以繼承爵位的,有通過科舉的,有在邊防上建功立業的,也給官位;也有在工商等行業賺了錢的,把錢交給國家,和在邊防上殺敵一樣是有功勞的,也給官做。

可見,進納是國家規定的正式的和科舉、軍功等一樣的做官渠道,不但沒有被人瞧不起,還是比較榮耀的立功表現。

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時的人們在寫李東垣的時候要特別殷切地加上:「進納監濟源稅」,不但不是貶低的意思,還是以一種崇敬的筆調來寫的呢。

李東垣去做公務員那年是泰和二年,這個時候的大金國實際上已經陷入了嚴重的財政危急,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風頭十足的日子了,因此我們可以想見,在這個時期的大金國,用進納的方式來收斂資金應該是一種常態行為,因此對這樣的事情應該是鼓勵的。

總之,不管李東垣同學是否犯了錯誤,公務員是當上了,變成了李東垣同志。

就在李東垣同志剛剛走馬上任的時候,有狀況發生了。

簡直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啊,李東垣同志本想坐下來,想好好地研究一下稅務手冊。

就在這時,一場可怕的瘟疫來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