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柒 終日做著將軍夢的胡鬧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一生玩鬧累死「豹房」

「威武大將軍朱壽」去了兩回宣府,已經把朝中大臣們折騰得暈頭轉向,面臨崩潰了。現在他又要到南方,大臣們就更是五雷轟頂,於是想盡各種辦法,說什麼也不讓他去。先是大學士楊廷和率領高級官員出來反對,把所有能想的到理由都想到了,什麼不合祖制啊,江南災荒啊,塞北的蒙古人又要來啊之類,總之萬萬去不得。接著,科道言官們發動了政治請願,集體跪在皇宮門要求皇帝停止南巡。之後,在京官員又徵集到一百六十餘人聯名上疏,其中頗有難聽的話語,指著鼻子罵皇帝是孟子所說的「殘賊之君」,還說皇帝若是不聽他們的話,就會「不知死所」。這還不算,又有一位管皇宮警衛的金吾衛都指揮僉事張英,在皇宮門前以死相諫,幸好讓武士抱住,沒有成功。幾次三番下來,終於惹毛了皇帝,他下令對一百多名官員施行廷杖,當下就打死了十一人。不過,在打了臣下一頓屁股之後,皇帝也覺得沒趣,南巡的事就暫時擱下來了。

這時,江西寧王朱宸濠在南昌發動了叛亂,消息迅速傳到了北京。皇帝聽說後,大喜過望,這下,他可找到南巡的借口了。於是他宣布要御駕親征,討平寧王的叛亂。

這回皇帝的理由正大之至,而且下旨,誰再敢反對他南征,就一律砍頭。被他折騰的精疲力盡的朝臣們只好認命,聽之任之了。

武宗用不著偷偷摸摸,也就犯不上疲於奔命。皇帝大軍出發,一路浩浩蕩蕩,從北京到涿州,就足足走了四天。原來,這之中還有一段小插曲,皇帝在路過盧溝橋的時候,把劉娘娘留給他的信物丟了,到了涿州才發現,於是就停下來四處尋找了三天。

這位劉娘娘的來歷頗為神秘,有的說她是大同代王府的歌伎,又有的說她是太原晉王府樂工的妻子。她被叫做「劉良女」,不知道這就是她的名字,還是因為她是劉良的女兒,或者根本就是把劉娘娘的「娘」字拆成「良女」。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明武宗對她十分寵愛,把她帶回豹房,天天寢必同床,食必同案。豹房中有誰犯了錯,讓她向武宗說了情就好了。因此,雖然她沒有皇家正式的封號,但是大家都尊稱她為劉娘娘。這次皇帝御駕親征,出師照例是不能帶內眷的,於是武宗和劉娘娘相約在潞河會面。臨別之時,劉娘娘送給武宗一支玉簪,作為信物,相約迎接的時候以此玉簪為憑。結果皇帝把簪子丟了,到了山東臨清,派人去接劉娘娘,她卻不肯去,一定要見到簪子才成行,於是皇帝就親自乘船回去迎接。由此可以看出劉娘娘在他心中的地位,武宗雖然有皇后,卻把她看成是自己正式的妻子,在之後南巡的所有場合,他幾乎都和這位劉娘娘在一起。在寺廟裡祈福,也寫上「威武將軍鎮國總督」和夫人劉氏的名字,表示這是他和妻子共同所做的功德。看來這武宗倒也是個痴情種子,後來戲劇家李漁就曾把他和劉娘娘的故事寫成過傳奇《玉搔頭》,竟成了一段風流佳話了。

這邊皇帝正在找簪子,那邊卻接到了一個「壞」消息,寧王的叛亂,已經被大名鼎鼎的陽明先生王守仁平定了。

武宗拿著這份捷報,真是鬱悶之極,自己連戰場的邊還沒摸到呢,這寧王都已經被抓住了,實在太不好玩。而且,叛亂既然已被平定,「御駕親征」也就毫無必要。不過他也有自己的鬼主意,下令將捷報隱匿,不得對外泄露,接著繼續扛著他「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鎮國公」的旗號,率軍向江南進發。

不過叛亂已定,皇帝的南巡就由出征變成了一場遊樂,於是一路上晃晃悠悠,順便觀賞沿途景色。先到了保定,和當地官員比賽喝酒。幾天後又到了臨清,當地官員沒想到皇帝突然駕臨,非常意外,只好匆匆準備了一桌差勁的宴席宴請皇帝,在皇帝的座位連筷子都忘了擺。皇帝倒也不惱,還笑對他們說:「你們怎麼這樣慢待我?」也就算沒事了。這期間他還回去接了劉娘娘。十二月,皇帝一行到了揚州。

揚州是著名的出美女的地方,好色的皇帝自是不肯放過,當即下令在當地搜索。他「天良發現」,居然知道拆散人家夫妻不對,就命令只搜索少女和寡婦。此舉弄得民間驚恐萬分,老百姓紛紛「突擊」嫁女,一夜之間差不多把所有的少女都嫁光了。於是他讓太監暗中記著寡婦和倡優家之所在,待到半夜,打開城門,傳呼皇帝駕到,命市民燃燭接駕,如果發現有逃匿的,則破垣毀屋,直到搜到為止。當時,全城寡婦幾乎無一倖免,哭聲震動遠近。知府蔣瑤冒死懇情,情況才稍微平定一點。搶來的女子太多,武宗也有點顧不過來,就把她們關在尼姑庵里當肉票,讓家裡拿錢來贖。有些女子絕食而死,以示抗議,屍體就堆在尼寺中。蔣瑤只好把她們的家人找來,悄悄地收屍埋葬。揚州名勝很多,皇帝想起了楊廣的故事,要看瓊花,蔣瑤就說那不是什麼好東西,已經絕種了。皇帝又要搜羅揚州的稀罕物品,蔣瑤就說揚州是正經地方,不產稀奇古怪的東西。皇帝沒法,嬉皮笑臉地說白布總算揚州特產了吧。於是蔣瑤就進獻白布五百匹,給他一個台階下。皇帝雖然糊弄過去了,但他身邊的太監可不那麼好通融。他們向蔣瑤索賄,蔣瑤不給,他們就拿鐵鏈子把蔣瑤捆了好幾天,後來還是蔣瑤的屬下向皇帝告狀,皇帝才把他放了。

離開揚州,武宗就到了南京,在那裡住了二百多天,自然是大玩特玩,擾得當地雞犬不寧。不過皇帝在玩鬧之餘總算想起正事來:他這次南巡是為了平定寧王叛亂,雖然他壓下了報捷的奏摺,但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寧王之亂已經被王陽明平定了,與他這個「威武大將軍」沒有半點相干,這讓皇帝心中極為不爽。而那邊王陽明的處境也十分尷尬,本來他是立了大功的,可逆了皇帝的心意,卻弄得像是犯了大罪一般。而且皇帝身邊那幫太監向他索賄不成,竟在皇帝面前誣陷他和寧王勾結圖謀不軌。於是,這個寧王在他手上就像一個燙山芋。這時,武宗太監張永去和他交涉,想把寧王要過來,還讓他再寫一封奏疏,說明是在那位「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鎮國公朱壽」的英明領導下,靠他老人家的威德和方略,以及身邊一干功臣,才迅速平定了寧王叛亂。王陽明正不知道該把寧王怎麼樣才好,一看這個機會,樂得把手裡的燙山芋拋掉。不過他也有自己的原則,臣子歸功於皇帝是天經地義,但卻和那個亂七八糟的什麼「威武大將軍朱壽」不相干。皇帝無可奈何,但人家已經退讓了一步,自己也只好勉強接受了。

現在寧王到了皇帝手裡,可皇帝一想自己千里迢迢地只為接個俘虜入京,也太窩囊了。於是他身邊的江彬給他出主意,讓他再把寧王放回去,給他點兵,然後皇帝親征,再把他捉住。荒唐的皇帝居然也會覺得這個建議太荒唐,就沒答應。不過他也沒有放過這個玩樂的機會。在獻俘大典上,皇帝威風凜凜地登上了點將台。台下的軍隊將寧王押了上來,解除了所有的刑具,讓他在場中自由行動。然後,「威武大將軍朱壽」再揮著令旗,指揮軍隊,把這個俘虜抓獲。這麼一番折騰,才算是給皇帝找回一點滿足。他在南方也玩得差不多了,於是準備回京。

皇帝在回京的路上依舊東遊西逛,到了淮安清江浦,又興起了泛舟捕魚的念頭。他正在船上玩得興高采烈,不知道為什麼,船卻突然翻了,皇帝掉進了水裡,周圍的人嚇得要命,紛紛下水,七手八腳地把他救上岸。但皇帝卻因為受驚而生了病,而且病得越來越厲害。

這下武宗不敢再耽擱了,他立刻回到北京,但不肯回宮,而是去了豹房。他的病情一直沒有好轉,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這個好玩好鬧的大明天子,「威武大將軍」走完了他的一生,在豹房駕崩。他生前沒有子嗣,由首輔楊廷和與張太后一起決定擁立興獻王之子入繼大統。

明武宗生前一直以與文官集團作對為己任,屢次把他們捉弄得暈頭轉向,啼笑皆非。現在他死了,首輔楊廷和以他的名義擬了一份遺詔,在裡面把他十五年來的所作所為統統否定:令京師的邊兵歸鎮,罷遣豹房的蕃僧和樂工,散四方進獻的女子,收宣府行宮金寶歸諸內庫……其結果是「中外大悅」,成了武宗所有詔書中唯一令人滿意的一份。不知這個愛玩愛鬧的皇帝死後有知,對此將作何感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