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柒 終日做著將軍夢的胡鬧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模範皇帝的獨生子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十八日,皇太子朱厚照即皇帝位,時年十五歲,改第二年年號為「正德」。

比起一些皇帝充滿陰謀與殺戮的登基過程來說,朱厚照的即位實在是順利得平淡無奇,但這也說明他十分的幸運。他是明孝宗唯一的兒子,為張皇后所生,既是嫡子,又是長子,所以既沒有經受宮廷之外形形色色事變的驚擾,也沒有遇到來自宮內爭權奪位的摧殘和腐蝕,會理所當然地在父親死後登上皇位。因此明孝宗在彌留之際吩咐遺言的時候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強調皇太子好逸樂,請諸位大臣一定要在這方面多多管教。

明孝宗當時悲傷的顧命大臣可能並沒有太把這話放在心上,也許在他們看來,這個「粹質比冰玉,神采煥發」的皇太子絕對會成為一位聖君。然而他們卻沒有想到,這個十五歲的少年,居然會在以後十五年的歲月里,把大明朝攪得亂七八糟,使他自己也成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最能惡作劇的皇帝。而他的年號還偏偏叫「正德」,真是一個絕妙的諷刺。

對於這種巨大的反差,群臣一定大惑不解,在他們看來,這樣的結果是不可思議的。因為朱厚照的父親孝宗是一個模範的皇帝,他遠離奸佞——剛剛即位就把憲宗朝那些靠進獻房中術得寵的萬安之流趕了出去;勤於朝政——每天的早朝就不用說了,還恢複了午朝,此外,又開闢了文華殿議政,以便在早朝與午朝之餘的時間,與內閣共同切磋治國之道,商議政事;留心治道——恢複了經筵侍講制度。此外,他對朝臣也非常尊重,不少明朝皇帝很喜歡的廷杖,他一次也沒有用過。所以,在他統治的十八年里,政治清明,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總之,沒有什麼大事值得記下來,歷史在這裡可以輕鬆地翻過。

這並不是貶詞,事實上,明孝宗完美地做到了一個守成的皇帝該做的所有事情。他不是太祖或成祖,負有建立王朝,抵禦外敵的任務。他只要把祖宗留下來的這份基業守住,完好地交給下一代即可。他最大和最應該的作為,就是「無為」:不要興什麼新花樣,要保證一切井然有序,按部就班地運行下去,最好讓大家感覺不到皇帝的存在,就像當年人們稱讚堯的統治能做到「帝力於我何有哉」一樣。或許這樣看起來太過「平庸」,但是,想想歷史上輕描淡寫的一筆記載,也許就會是幾萬甚至幾十萬的人命,站在當時人的角度,或許孝宗這樣的皇帝才是最值得稱頌的吧。比照之後明武宗的所作所為,也許會令人更加深切的感受到這一點。

明孝宗不但給朱厚照樹立了一個做皇帝的榜樣,還給了他一個和諧而祥和的家庭。與一般皇帝的後宮無數,粉黛三千比起來,明孝宗可以說是在夫妻關係上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模範,他也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堅持一夫一妻制的皇帝。他非常喜歡自己的皇后張氏,天天和她在一起,終身沒有再納別的嬪妃,甚至朝臣以皇后不生育勸他納妃,他都置之不理。所以當張皇后終於在弘治四年(1491年)生下朱厚照的時候,明孝宗的歡喜也就可想而知。這個孩子的八字也十分不平凡,他出生的具體時間應該是亥年戌月酉日申時,正好是申酉戌亥這個排列順序倒過來,在古代這被看成是個大吉大利的生辰,尤其是據說這個生辰與太祖朱元璋有著某些暗合之處。孝宗更加高興了,他對這個兒子充滿了期望,按照明朝制度,為其取名厚照,厚為輩分,照字則是希望他「四海雖廣,兆民雖眾,無不在於照臨之下」,並很快冊封為太子。

在沉浸於歡喜之中的孝宗看來,這個孩子與太祖八字相合無疑是一件大吉大利的好事,意味著他也會像太祖一樣有著蓋世的功業,成為一代名君。但是,孝宗也許沒有意識到,在一個需要守成之君的時代里,明太祖那樣的雄才大略會意味著什麼。一個有著超人的膽量、充分的好奇心、豐富的想像力的孩子,他旺盛的生命力在那些注重道德規矩的大臣眼中,也許只能造成他的荒唐。而且,這個孩子周圍還有一群號稱「八虎」,引誘他遊玩的太監,為首的劉瑾,更是一個陰險狡猾之人。

明孝宗給武宗留下的三位內閣大臣是劉健、謝遷和李東陽,時稱「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意思是李東陽比較能出謀劃策,劉健善於決斷,而謝遷善於提意見。這三個人當時號稱「賢相」,但在小皇帝眼裡,他們讓他勤於早朝,參加經筵的勸諫不過是令人厭煩的嘮叨。而大臣們則把皇帝對朝政的冷漠歸結為他身邊太監們的誘惑。於是,在朝臣和太監之間,一場皇帝爭奪戰開始了。

先是內閣大臣聯合九卿集體向皇帝上疏,彈劾「八虎」在平時用各種遊戲誘惑皇帝不理朝政,要求將他們「明正典刑」。據說小皇帝當時也給嚇著了。畢竟這些人一直在他身邊伺候,他就派人去內閣和大臣們商量,覺得把他們發配到南京去閑住就算了,沒必要處死吧。但是內閣本著除惡務盡的原則,態度強硬,非處死不可。皇帝就先拖著,慢慢再想辦法。

「八虎」聽到了風聲,也很害怕,在劉瑾的帶領下,一齊來到皇帝面前跪下哭訴。皇帝本來就覺得在感情上對不起他們,心中不忍。劉瑾又說朝臣在密謀逮捕他們,皇帝對於自己居然不知道此事十分生氣,於是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決定站在「八虎」這邊了。於是他否決了大臣們對於「八虎」的處置意見。三位顧命大臣立即表示不滿,要求辭職。皇帝也就立即批准劉健謝遷辭職回家,只留下了性格比較溫和的李東陽。經此一事,劉瑾獨霸內廷,很快執掌了朝廷大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