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陸 手藝精湛的「魯班天子」——元順帝妥歡帖睦爾 撲朔迷離的身世

據說明成祖有一次去太廟觀看歷代帝王像。看到宋代的帝王,就說除了宋太祖看起來不錯之外,其它的都太過文弱,哪裡像皇帝,倒像是太醫,怪不得守不住江山。等到看到元代的帝王,才說像這樣才算有帝王之相,可看到元代最後一個皇帝元順帝的時候,卻很奇怪地說,這個皇帝和前面的幾個大不一樣嘛,怎麼看起來也像個太醫?

這暗示了什麼?難道元順帝是宋朝皇帝的子孫?這種推論似乎太過荒誕。不過,這種看似荒誕的說法還真有民間傳說的支持。

當年元軍攻下臨安城,滅亡了南宋,五歲的小皇帝宋恭帝成了元軍的俘虜,被押往大都,封為「瀛國公」。後來,忽必烈大概覺得留他在大都,未免總會讓那些對元朝不滿的人惦記著,會鬧得人心不穩吧,就又送他到西藏學習佛教,法名「合尊」。出家後的宋恭帝潛心佛理,並將多部經書由漢文譯藏文,如《百法明門論》、《因明入正理論》等,廣為弘揚佛法,成為一代佛家大師,留名藏史。

西藏那邊的佛教和中土不大一樣,是允許僧人娶妻生子的,於是這位前大宋皇帝,合尊法師便娶了一位回族女子。這時,大元的一位王子恰巧也來到這裡,偏偏看上了那位女子。雖然是大法師,但前朝皇帝的勢力,自然比不得現任王爺,只好讓那位女子隨他而去。後來,那位女子生下一個男孩,再後來,這個男孩陰差陽錯地當上了皇帝,就是元順帝。

這樣離奇的故事,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考據興趣。不過,經過大家的紛紛考據,一致認為就這麼把元順帝認作宋恭帝的兒子,還是不太可靠的。那個元朝王子,即後來的元明宗,雖然有一位回族的妃子,但卻出身望族,認為她曾經嫁給合尊法師,在時間上和身份上都說不大通。所以,這個故事八成是心懷南宋的遺民編出來的,說起真實性來,大概也和那個傳說乾隆是海寧陳閣老的兒子的故事差不多。

不過,任何事情都不會是空穴來風,這個離奇的故事也有它的根據。元文宗天曆四年(1331年),朝廷頒下詔旨一道:宣稱先帝(元明宗)長子妥歡帖睦爾並非龍種,把他流放到靜江(今廣西桂林)去。這樣公開的給前任皇帝扣上一頂綠帽子,實在令人瞠目結舌,不過,這卻是當時激烈的宮廷鬥爭造成的。

元代自世祖忽必烈到順帝妥歡帖睦爾,中間不過短短的三十八年,可皇帝卻換了九個,大多數還死於非命。原來,這與元代的皇位繼承製度有關。忽必烈之前,蒙古的汗位由幾大部落推選,忽必烈以武力稱帝,規定以後皇位的繼承,可以父死子繼,也可以兄終弟及,而更關鍵的是,元朝的皇帝一般還要在上都(今內蒙錫林浩特市南面的正藍旗)登基才算數。這樣一來皇帝的即位,就與宗藩諸王勢力很有關係,常常不是家天下,而是各種宗族勢力調和的產物,所以導致皇帝輪流做,僥倖在位亦難長久。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宣稱為野種的妥歡帖睦爾居然當上了皇帝,還長達三十五年,除了各種陰差陽錯的機緣之外,不得不承認他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一點,果然是「順」帝。

先從他的父親元明宗說起,這一位能當上皇帝,完全是自己弟弟「慷慨大度」的結果。他的弟弟元文宗在權臣燕帖木兒的幫助下,奪得皇位,卻還想著這個遠在漠北的哥哥,便表示要把皇位讓給哥哥,派燕帖木兒前往漠北迎接。元明宗看到弟弟如此如此謙讓,使自己坐享帝位,自然也感激萬分,來不及回到大都,就封弟弟為「皇太弟」。而這位皇太弟也很歡喜,就要親自北上,迎接皇帝哥哥。北上和南下的隊伍在路上相遇,兄弟重逢,自然要大擺宴席,慶祝一下。於是,當宴會進行到第四天的時候,明宗便「暴崩」了,弟弟文宗又坐上了闊別八個月的皇帝寶座。

重登帝位的文宗將明宗的遺孀八不沙皇后母子接入宮中贍養。按照當初的許諾,文宗應該立明宗之子為太子的,可文宗皇帝卻透露出了想立自己兒子為太子的念頭。對此,八不沙皇后自然不滿,再加上對丈夫的死因一直表示懷疑,就不免有抱怨的話傳出來。文宗的皇后卜答失里便矯詔處死了八不沙皇后,也以此為自己的兒子做太子掃除障礙。之後,明宗的兒子便成了她的眼中釘,妥歡帖睦爾是明宗長子,當時已經十歲,是皇位繼承人選中年紀最大的一個,自然更為她所不容。於是,一件離奇的宮闈秘聞傳了出來:妥歡帖睦爾不是明宗的兒子。

消息的來源是皇子奶媽的丈夫,他信誓旦旦地說:明宗曾經親口對他說過,妥歡帖睦爾不是自己的兒子。這樣的無頭公案自然無從查對,不過對於文宗和皇后來說,也沒有查對的必要。他們迅速將妥歡帖睦爾流放到了遙遠的屬國高麗,安置在外海的一座大青島上。第二年,乾脆正式下了一道詔旨,把他流放到靜江。對於妥歡帖睦爾的弟弟,明宗的嫡子,也許是因為他年紀太小,文宗也有點天良發現,就把他留在宮中養育。

至此,妥歡帖睦爾算是跌到了命運的最低點,他登上皇位的可能性也幾乎為零。但是,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吧,兩年之後,文宗皇后卜答失里居然把十三歲的妥歡帖睦爾,立為了元朝的皇帝。

說起來不能不承認妥歡帖睦爾的運氣實在是太好。文宗夫婦把他流放之後,果然立了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可那孩子也許是命小福薄,在被立為太子二十來天后病死了。而且,他的弟弟也生起病來。文宗夫婦就這麼兩個兒子,死了一個,眼看另一個也不保,自然大為驚慌,四處求神拜佛。後來這個兒子總算好了起來,文宗又病了,他覺得這是由於自己對不起兄嫂的結果,為了向上天悔過,便在臨終時向皇后、皇子和重臣燕貼木兒叮囑,一定要明宗的兒子繼位。

對此燕帖木兒雖然不太情願,皇太后卜答失里卻也許是由於嚇怕了,一定要堅守丈夫的承諾,於是,妥歡帖睦爾的弟弟被立為皇帝,是為元寧宗。但這個小皇帝只當了四十三天,便突發急病死了。燕帖木兒再次要求立文宗的兒子繼位,但皇太后還是不答應,一定要立明宗的兒子。可明宗的兒子只剩下流放在靜江的妥歡帖睦爾了。她在這個時候恐怕忘了自己曾經宣稱妥歡帖睦爾是野種,派人去把他迎接了回來。

可是,雖然皇太后同意立他,手握大權的燕帖木兒卻怎麼看他都不順眼。當時太后曾以皇帝太小為由,封燕帖木兒為攝政王,軍政大權,集於一手。他拖著不給小皇帝辦登基手續,底下的大臣也不敢說什麼,這妥歡帖睦爾的皇位,也就岌岌可危。不過,幸好老天相助,兩個月後,燕帖木兒死了,於是,妥歡帖睦爾順利登基,是為元順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