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話 第十三節

「我就要死了。死亡已經找上門來了。」和尚伸手捏捏鼻子,蒼蠅嗡嗡地飛開,「捉鬼妓的事情就要拜託你了。」和尚的話說完,蒼蠅繞了一大圈,又落在他的鼻子上。

「可是,我怕我沒有這個能力,我沒有跟我父親學過捉鬼妓的方術。我在三十幾年前遭遇過另一個鬼妓,我知道她的厲害。」爺爺遲疑地回道。

「呵呵,三十幾年前的事情你也是見證人之一吧。我和你父親就是那時見過一面,為這鬼妓的事,最後我和你父親都遵照了你的意願放過了她,她也果然像你所說,沒有再出現過。」和尚言辭開始有些吃力,「但是,但是這個鬼妓不同以前那個,她的怨氣太重。你只能收服她。就如那個兩面佛,好的鬼我們可以引導向善,惡性不改的我們不能心軟。」

爺爺輕聲說:「可是我父親沒有把他的所學全部交給我,我沒有辦法對付鬼妓。」

和尚想了想,說:「你父親不是有一本古書嗎?他沒有傳給你嗎?」

爺爺說:「傳是傳了,但是只給我古書的前半部分,後半部分藏在哪裡我不知道。只留下了七個字,猜出謎底才能找到後半部分。我到現在還沒有猜出來。」

和尚問道:「哪七個字?」

爺爺說:「那七個字是『移椅倚桐同賞月』。」

和尚笑道:「這是包公巧破對聯案里的上聯。花鼓戲裡有這樣的戲段子,你沒有聽過嗎?」

「包公巧破對聯案?」爺爺雖然也經常聽花鼓戲,但是顯然沒有聽過這一段。

後來爺爺跟我說到「包公巧破對聯案」時,我也是一臉茫然。我幾乎不聽戲曲,覺得那是老人閑得無聊才聽的東西,咿咿呀呀的煩人。因此我無從知道「移椅倚桐同賞月」的典故。於是,我問爺爺這個包公巧破對聯案的具體內容。相信讀者也跟我一樣好奇吧。

當時和尚已經接近圓寂,沒有這麼多時間跟爺爺講包公巧破對聯案的故事,這些都是爺爺在和尚圓寂後費盡心血問了很多戲迷才得知的。這為我們尋找《百術驅》的後半部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話說包公任監察御史時,發生過這樣一個奇案。

一對均已年過五十的徐姓夫妻,為十八歲的兒子娶親。在新婚之夜新郎入洞房之前,才華橫溢的新娘為了考考自己的秀才夫君,就出了一個對聯的上聯:「點燈登閣各攻書」。

這是連環對的形式,不但「燈」(古代繁體字是「火」和「登」組成)同「登」,「閣」同「各」是同音字,前字分別是後字加偏旁(或筆畫)而成,而且「點燈」二字還是雙聲(兩個字的聲母相同),若對出下句,是要頗費腦筋的。

新娘出了對句後,隔著房門對新郎說:「你若對不出下句,今晚就不準進入洞房。」

新郎苦苦思索了很久,也沒有對出下句,遂賭氣離家去了學堂。

第二天早上起床後,新娘見坐在桌前的新郎緊鎖眉頭,便問其故。

新郎說:「我直到現在還在為對不出你的對句而發愁呢!」

新娘卻笑著說:「昨晚夜深人靜之時,明月當空,你獨自一人在院內的梧桐樹下,不是已經對上了嗎?要不,我能讓你入洞房嗎?」

新郎一聽此話,吃驚地說:「我因對不上對句,一夜都在學堂里,是天亮後才回來的呀!」

新娘聽後,意識到自己引狼入室,讓壞人鑽了空子。過了一會兒,已失去貞操的新娘見新郎離開新房去見父母久久不歸,就悔恨交加地懸樑自盡了。

因為出了人命案,縣衙不問青紅皂白就把新郎抓捕。被刑訊逼供的新郎屈打成招後,被判為秋後問斬。聽到兒子將要被問斬的消息後,徐母也絕望地投河自盡了。

包公「訪」到此事後,深感案情蹊蹺,便決定以對句作為「突破口」,把此案弄個真相大白。於是,當晚他就借住到徐家。到了夜深人靜皓月當空之時,包公來到院中的梧桐樹前,面對著梧桐樹,左思右想,卻一時無有良策。

在這樣的情況下,包公就把思索案情的事放到一旁,叫隨從搬來一把椅子,靠在梧桐樹下,與隨從閑聊起來。聊著聊著,包公突然茅塞頓開,破案的關鍵之舉,竟在無意之中得到。

第二天早晨,包公離開徐家來到縣衙,馬上令人上街貼出告示,內容大意是開封府要在本地招取一名有才學的書生,到開封府任職,歡迎有志者到府衙應試。十幾個應試者來到縣衙,包公出的考題是「點燈登閣各攻書」的對句。應試者對出下句交上答卷後,包公選中了「移椅倚桐同賞月」的考生。

該考生見自己被選中,就十分高興地問包公:「包大人,不知您何時帶晚生回開封府?」只見包公冷笑一聲,把驚堂木一拍,就下令衙役把該考生捆綁了起來。接著包公讓人把那個秋後問斬的新郎帶來,當新郎在暗中確認該考生就是自己的同窗好友時,包公認定該考生就是夜進洞房糟蹋新娘的罪犯了。

包公之所以認定答出「移椅倚桐同賞月」的考生是「犯罪嫌疑人」,是因為他在徐家院內的梧桐樹下坐在椅子上同隨從閑聊時,突然想出了「移椅倚桐同賞月」的對句,因為此句亦是連環句,「移」和「倚」,「桐」和「同」是同音字,前字分別是後字加偏旁(或筆畫)而成,「移椅」也是雙聲,同時又想到了新娘臨死前對新郎說的「你獨自一人在院內的梧桐樹下,不是已經對上了嗎」這句話,所以才把答出了「移椅倚桐同賞月」的考生給「扣」了起來。

隨後包公一審該考生,該考生就從實招供了。

原來,那天晚上,新郎到了學堂後,正在學堂夜讀的那個同窗好友一見新郎在新婚之夜不入洞房卻來到了學堂,便問其故。新郎如實把對句之事告訴了這個考生,這個考生立刻就打起了壞主意。當夜深人靜之時,他借回家為由潛進了徐家。這個考生在徐家院內的梧桐樹下想出對句後,便裝作新郎的口氣向洞房內的新娘答對。已熄燈而未入睡的新娘一聽所答之對「移椅倚桐同賞月」天衣無縫,根本沒去想還能有除夫君之外的第二個人知道自己和夫君答對之事,於是就開門放人並讓其上床了。這個考生將新娘糟蹋後,在天亮前乘新娘睡熟之時便溜之大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