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4

白蘞

釋名白草、白根、兔核、貓兒卵、崑崙。

氣味(根)苦、平、無毒。

主治1、疔瘡初起。用水調白蘞末塗搽。

2、一切癰腫。用白蘞、赤小豆、網草,共研為末,加雞蛋白調勻塗搽。又方:用白蘞二分、藜蘆一分,共研為末,酒調塗搽。一天三次。

3、臉上粉刺。用白蘞二分、藜蘆一分,共研末,酒調塗搽。一天三次。

4、凍耳成瘡。用白蘞、黃櫱,等分為末,加生油調勻搽耳。

5、湯火傷。用白蘞研末敷塗。

6、風痹筋急。用白蘞二分、熟附子一分,共研為末。每服一小撮,酒送下。一天服二次。以身中暖和為度。忌食豬肉、冷水。

附方

山豆根

釋名解毒、黃結、中藥。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1、急黃。用山豆根末,水送服二錢。

2、赤白痢。用山豆根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白開水送下。三服後即可止痢。

3、水盅腹大,皮膚變黑。用山豆根研為末,酒送服二錢。

4、頭風熱痛。用山豆根末,調油塗兩太陽。

5、牙齦腫痛。用山豆根一片,含在痛處。

6、喉中發癰。用山豆根磨醋,噙口中。病重不能言語者,不斷地以雞毛掃葯汁入喉,引出涎水,即可言語。

7、疥癬。用臘豬油調山豆根末塗搽。

8、喉風(牙關緊閉,水米不下)。用山豆根、白葯等分,水煎噙咽。

附方

黃葯子

釋名木葯子、大苦、赤葯、紅葯子。

氣味(根)苦、平、無毒。

主治1、項癭。用黃葯子一斤,洗凈,銼細

,泡酒一斗,每日早晚飲酒一杯。忌一切毒

物,並須戒怒。

2、咯血、吐血。用蒲黃、黃葯子,等分為

末,放手掌上,頻頻舐食。又方:用黃葯子

、漢防已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飯

後服,小麥湯調下。一天服二次。

天泡水瘡。用黃葯子研末塗搽。

3、天泡水瘡。用黃葯子研末塗搽。

附方

白葯子

釋名白葯

氣味(根)辛、溫、無毒。

主治1、風痰上雍。用白葯三兩、黑牽牛半兩,同炒香,去牽牛一半後,共研為末,加防風末三兩,和勻。每服一錢,茶送下。

2、咽喉腫痛。用白葯末一兩、龍腦一分,加蜜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咽一丸。

3、吐血不止。用白葯燒存性,每服三錢,糯米湯送下。

4、眼爛生翳。用白葯子一兩、甘草半兩,共研為末,取五錢摻入切開的豬肝中,煮熟吃下。

5、癰腫不散。用生白葯根,搗爛幟患處。葯干即換。

附方

威靈仙

釋名

氣味(根)苦、溫、無毒。

主治1、腰腳諸痛。用威靈仙末,每服一錢,空心服,溫酒送下。又方:用威靈仙一斤,洗乾淨,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為末,加麵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泡葯的酒送下。

2、手足麻痹。用威靈仙(炒)五兩,生川烏頭、五靈脂各四兩,共研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鹽湯送下。忌茶。

3、喘咳嘔逆,不能進食。用威靈仙(焙)、半夏(薑汁浸,焙),共研為末,加皂有水熬膏,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七至十丸,薑湯送下。一日服三次。一月後見效。忌茶、面。

4、腹中痞積。用威靈仙、楮桃兒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溫酒送下。此方名「化鐵丸」。

5、腸風瀉血。用威靈仙、雞冠花各二兩,在米醋二升中煮干,炒為末,以雞蛋白調作小餅,炙干後再研為末。每服二錢,陳米湯送下。一天服兩次。

6、痔瘡腫痛。用威靈仙三兩,水一斗煎湯先熏後洗。

附方

茜草

釋名茅搜、茹蘆、地血、染緋草、血見悉、風車草、過山龍、牛蔓。

氣味(根)苦、寒、無毒。

主治1、吐血。用茜根一兩,搗成末。每服二錢,水煎,冷眼,用水調末二錢服亦可。

2、婦女經閉。用茜根一兩,煎酒服。

3、盅毒(吐血、下血如豬肝)用茜草根、蓑荷葉各三分,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服。

4、脫肛。用茜根、石榴皮各一把,加酒一碗,煎至七成,溫服。

附方

防己

釋名解離、石解。

氣味辛、平、無毒。

主治1、皮膚水腫(水氣在皮膚中,按之下陷,但不怕風)。用防己、黃芪、桂枝各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三兩,混合後,每取一兩,加水一升,煎成半升服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防己茯苓湯」。

2、關節風濕微腫。用防己一兩、黃芪二兩二錢半、白朮七錢半、炙甘草半兩,共銼為末。每取五錢,加生薑四片、棗一枚,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溫服。過一段時候再服。此方名「防己黃芪湯」。

3、小便淋澀。用木防己、防風、葵子各二兩,搗碎加水五升,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此方名「三物木防己湯」。

4、喘滿(心不痞堅,面黑,脈沉緊)。用木防己三兩、人蔘四兩、桂枝二兩、石膏如雞蛋大者二枚,加水六升煮成二分,分次服。如無效,可去石膏,加硭菹三錢。

5、傷寒喘急。用防己、人蔘,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桑白湯送下。

6、肺痿喘嗽。用漢防己二錢,加漿水一碗,煎至七成,細細飲服。

7、咯血多痰。用漢防己、葶藶,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糯米湯送下。

8、堆亂吐利。用防己、白芷,等分為末,水沖服二錢。

附方

通草

釋名木通、附支、丁翁、萬年藤,子名燕覆。

氣味辛、平、無毒。

主治上能通心清肌、治頭痛、利九竅,下能泄濕熱、利小便、通大腸,治遍身拘痛。

通草根:可治項下癭瘤。

通草子:厚腸胃,令人能食,止渴,利小便。

附方通脫木

釋名通草、活奪、離南。

氣味甘、淡、寒、無毒。

主治水腫癃閉,明目退退熱,瀉肺,利小便。

附方

鉤藤

釋名

氣味甘、微寒、無毒。

主治1、小兒驚熱。用鉤藤一兩、硝石半兩,甘草(炙)一分,共研為末。每服半錢,溫水服,一天服三次。此方名「延齡散」。

2、班疹。用鉤藤的鉤子、紫草茸,等分為末。每服三分或半錢,溫酒送下。

附方

白英

釋名谷菜、白草、白幕、排風,子名鬼目。

氣味(根、苗)甘、寒、無毒。

主治1、風疹、丹毒、瘴瘧。用白英煮汁飲服。

2、目赤頭旋(風熱上攻,眼花面腫)。用白英子(鬼目)(焙)、甘草(炙)、菊花(焙)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臨星時溫水送下。

附方亦可用為清熱、解毒、祛風濕。近年亦用以治肺癌、胃腸道癌等症。

烏蘞莓

釋名五葉莓、蘢草、拔、蘢葛、五爪龍、赤潑藤。

氣味酸、苦、寒、無毒。

主治1、小便尿血。用烏蘞莓陰乾,研為末。每服二錢,開水送下。

2、項下熱腫(俗名蛤蟆瘟)。用烏蘞莓搗爛敷塗。

3、乳癰、惡瘡初起。用烏蘞莓的藤或根一把、生薑一塊。一起搗爛,加好酒一碗,絞取汁,熱服令發汗,同時以藥渣敷患處。方中的生薑,用大蒜代亦可。

4、跌打損傷。用烏蘞莓搗汁,加童便,以熱酒送服。

附方

律草

釋名勒草、葛勒蔓、來莓草。

氣味甘、苦、寒、無毒。

主治1、小便石淋。取律草根汁一升飲服,石當出,不出再服。

2、小便膏淋。取律草根生汁三升、醋二合,混勻一次服下。

3、尿血。治方同上。

4、久痢。用律草研為末,裝管中吹入肛門。數次後即見效。

5、瘧疾。用律草末、常山末等分,以淡漿水兩碗,泡葯露一夜,五更時煎成一碗,分二次服。以吐郵痰涎為愈。

6、遍體癩瘡。用律草煎成濃湯洗澡。

附方

絡石

釋名石鯪、石龍藤、懸石、耐冬、雲花、雲丹雲英、石血、雲珠。

氣味苦、溫、無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