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1

匾蓄

釋名扁竹、扁辨、扁蔓、粉節草、道生草。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1、熱黃疸疾。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味,煮羹湯吃。

2、霍亂吐得。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圳,煮羹湯吃。

3、蛔蟲病。用匾蓄十斤,銼細,加水一石煎至一斗。去渣,再次 煎濃。頭天晚上禁食,次日空心服一升,蟲即可打下。

4、痔發腫病。用匾蓄搗爛取汁服一升。不效可再服。另取匾蓄汁和面作餅,一天吃三次。

5、惡瘡痂癢。用匾蓄搗爛封患處,痂落病癒。

附方

蒺藜

釋名名茨、旁通、屈人、止行、休羽、升推。

氣味(子)苦、溫、無毒。(白蒺藜:甘、溫、無毒)

主治1、腰脊痛。用蒺藜子搗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胡豆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2、通身浮腫。有杜蒺藜每日煎湯洗。

3、大便風秘。用蒺藜子(炒)一兩、豬牙皂莢(去皮、酥炙)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鹽茶湯送下。

4、月經不通。有杜蒺藜、當歸,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米湯送下。

5、難產(胎在腹中,胞衣亦不下;或者胎死)。用蒺藜子,貝母各四兩,共研為末,米湯沖服三錢。過一會如仍不下,可再次服藥。

6、蛔蟲病。用初秋採集的蒺藜子,陰乾收存。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7、多年失明。用初秋採集的蒺藜子,陰乾搗成散,生前了一匙,飯後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8、牙齒動搖。用蒺藜去角,生研五錢,加水淡漿水半碗,鹽少許,溫時漱口,甚效。或以蒺藜根燒灰貼牙,亦能固齒。

9、鼻塞多年,不聞香臭。用蒺藜兩把,加水一大碗煮取半碗,先令病人仰卧。滿口含飯。隨好以葯汁一合灌入鼻中,如不通,可再灌。至鼻中噴出一、兩個小肉坨(息肉)子,病即愈。

10、面上瘢痕。用蒺藜子、山梔子各一合,共研為末。加醋調勻。夜塗臉上,清晨洗去。

11、白癜風。用白蒺藜子六兩,生搗為末。每服二錢,熱水送下。一天服二次。一月後斷根。服至半月時,白處見紅點,即預示有效。

12、疔腫。用蒺藜子一升,火熬,搗爛,以醋調勻封瘡上。拔根即愈。

13、蠼螋尿瘡。用蒺藜葉搗爛敷患處。如無葉,可用子代替。

附方

谷精草

釋名戴星草、文星草、流星草。

氣味(花)辛、溫、無毒。

主治1、腦痛、眉痛。用谷精草二錢、地在三錢、乳香一錢,共研為末。每用半錢,燒煙筒中,熏鼻。

2、偏正頭痛。用谷精草,研為末,加白麵糊調勻搜攤紙上貼痛處,幹了變換。又方:用谷精草末、銅綠各一錢,硝石半分,混 勻,隨頭痛的左、右邊,吸入左右鼻孔中。

3、鼻血不止。用谷精草為末,每服二錢,熟麵湯送下。

4、目中翳膜。用谷精草、防風,等分為末,米湯沖服,甚驗。

5、小兒雀盲(夜盲)。用羊肺(按:張紹棠味古齋版本是用羊肝)一具,原物不洗,竹刀剖開,放入谷精草一撮,瓦罐煮熟,每天吃一些,有效。忌用鐵器。如不肯吃,可炙熟後搗爛做成丸了,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附方谷精劃的訂功用是疏散風熱、明目退翳。李時珍指出,丹治各種眼病,加用本品,效果 很好,明目退翳之功,似在菊花之上也。

海金沙

釋名竹園荽。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1、熱淋急痛。用海沙草陰乾,研末。每服二錢,煎生甘草湯調上。葯中加滑石亦可。

2、小便不通,臍下悶滿。用海金沙一兩、臘南茶半兩、一起搗碎。每服三錢,生薑、甘草煎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3、小便膏淋如油。用海金沙、滑石各一兩,甘草梢二錢半,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麥門冬煎湯服。一天服二次。

4、血淋。用海金沙研為末。每服一錢,用親朋汲水或沙糖水送下。

5、脾濕腫滿(腹脹如鼓,氣喘,不能星卧)。用海金沙三錢,白朮四兩、甘草半兩、黑牽牛頭一兩半,共研為末。每服一錢,水送下。能瀉為好。此方名「海金沙散」。

附方

半邊蓮

釋名

氣味辛、平、無毒。

主治1、蛇咬傷。用半邊蓮搗爛,取汁飲下。藥渣敷傷處。

2、氣喘。用半邊蓮、雄黃各二錢,共搗成泥,放碗內,蓋好,等顏色變青後,加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九丸,空心服,鹽湯送下。

3、瘧疾。治方同上。

附方半邊蓮的功用是消腫解毒辣,常用以治蛇咬傷,內服、外敷都行。現在臨閑上還用本品與其它薌配合治療胃癌、直腸癌以及肝癌等。

紫花地丁

釋名箭頭草、獨行虎、羊角子、米布袋。

氣味苦、辛、寒、無毒。

主治1、黃疸內熱。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2、癰疽惡瘡。用紫花地丁(連根)、蒼耳葉等分,搗爛,加酒一杯,攪汁服下。

3、癰疽發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搗碎,和白面,放醋中泡一夜,貼瘡上,極有效。

4、疔瘡腫毒。用紫花地丁草搗汁服。又方:用紫花地丁草、蔥頭、生蜜一起搗爛貼患處。又方:用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共研為末。加油調勻塗患處。

5、喉痹腫痛。用紫花地丁葉,加醬少許,研成膏,點入喉部。取吐為效。

附方

見腫消

釋名

氣味酸澀、有微毒。

主治1、癰腫、狗咬。用見腫消搗爛敷貼。

2、一切腫毒。用見腫消草、生白芨、生白蘞、土大黃、生大薊根、野榮麻根,共搗成餅,加硭硝一錢,和勻,貼患處。貼時留頭,葯干即換。用再加金線重樓及山慈姑更好。

附方

大黃

釋名黃良、將軍、火參、膚如。

氣味(根)苦、寒、無毒。

主治1、吐血、鼻血(心氣不足)。用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熱服。下瀉即驗。

2、傷寒痞滿(心下滿而不痛)。用大黃二兩、黃連一兩,泡入麻沸湯中。過一會,絞渣取汁,分二次溫服。此方名大黃黃連瀉心湯。

3、熱病廉說胡話。用大黃五兩,銼細,炒到微紅,加水煎成膏子,每服半匙,冷水送下,此方亦治傷寒發黃。

4、腰腳風痛。用大黃二兩,切成不塊,加少許酥油炒士,不能炒焦。搗爛篩過。每服二錢,空心服,煮開過多次的薑湯送下。瀉出冷膿惡物,痛即止。

5、風熱積壅。用大黃四兩、牽牛子(半炒)四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了,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白開水送下。如要微瀉,每服可加十至二十丸。又方:基本上和上主柵,但不用煉蜜而用皂莢熬膏代替,稱為墜痰丸或「全真丸」,又名「保安丸」。

6、痰為面病(但水瀉及胎前產後的痰病不可服用)。用大黃(酒浸,蒸熟。切曬)八兩,生黃芩八兩,沉香半兩,共研為末,加青礞石(二兩)和焰硝(二兩)一起封固、煅紅、研細的葯末二兩,以水和各葯成丸,如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小病五、六十丸,緩病七、八十丸,急病一百二十丸,溫水送下後,好靜卧勿動,讓葯起作用。第二天,先下糟粕,次下痰涎。如未下,可再次服藥,此方名「滾痰丸」。

7、腹中痞塊。用大黃十兩,研為末,加醋三升、蜜兩匙,和勻,煎成丸了,如梧子大。生前了三十丸,生薑湯關定。能吐瀉即驗。又方:陳石灰半斤,瓦器上炒至極熱,等稍冷後,加大黃末(炒熱)一兩、桂心末(略炒)半兩,以醋調成膏,攤在布上貼患處。又方:大黃二兩、朴硝一兩,共研為末,以大蒜同搗成膏貼患處。加放阿魏一兩,更好。

8、脾癖疳積。用大黃末三兩,加醋熬成膏,倒在瓦上日晒夜露三天;再加硫磺一兩(以形如琥珀者為好)、宮粉一兩,一起研勻。十歲以下小孩,每服半錢,大人每服一錢半,米湯送下。忌生冷魚肉,只吃白粥半月。如一服不愈,半月之後再服。

9、小兒諸熱。用大黃(煨熟)、黃芩各一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在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至十丸,蜜湯送下。亦可加黃連,稱為「三黃丸」。

10、骨蒸積熱,漸漸黃瘦。用大黃四分、加童便五六合,煎取四合,去渣服汁,分二次服。

11、赤白濁淋。用大黃研末,每次取六分,放入破了頂的雞蛋中,攪勻,蒸熟,空心吃下。三次見效。

12、大便秘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