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6

白芷

釋名亦名白 、芳香、澤芬、苻蘺、 、莞、葉名 麻、葯。

氣味(根)辛、溫、無毒。

主治肺、胃、大腸三經的疾病。李時珍說:白芷「所在之病不離三經。如頭目眉齒諸病,三經之風熱也;如漏帶癰疽諸病,三經之濕熱也。風熱者,辛以散之;濕熱者,溫以除之。為陽明主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膿、生肌、止痛。」

1、一切傷寒。用白芷一兩、生甘草半兩、姜三片、蔥白三寸、棗一枚、鼓五十粒,加水二碗,煎藥服下服汁,煎藥服下取汗。不汗再服。此方名「神白散」,或「聖僧散。」

2、一切風邪。治法同上。

3、傷風流涕。用白芷一兩、荊芥穗一錢,研細。每服二錢,茶送下。

4、偏正頭風。用白芷(炒)二兩五錢,川芎(炒)、甘草(炒)、川烏頭(半生半熟)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細茶薄荷湯送下。

5、頭暈。用白芷洗曬後研細,煉蜜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每嚼服一丸,茶湯或荊芥湯送下。

6、風熱牙痛。用白芷一錢、丹砂五分,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常取以擦牙,有效。又方:白芷、吳茱萸等分,泡水嗽口,吐去延水。

7、眼病。用白芷、雄黃,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龍眼大,丹砂為衣。每服一丸,茶送下。飯後服,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還睛丸」。

8、口齒氣臭。用白芷七錢,研細。每服一錢,飯後服,清水送下。

附方

芍藥

釋名將離、梨食、白芍、余容、延。白者名金芍藥,赤者名木芍藥。

氣味(根)苦、平、無毒。

主治1、腹中虛痛。用白芍藥三錢、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夏月加黃芩五分,惡寒加肉桂一錢,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錢。

2、骨痛。用芍藥二分、虎骨一兩,炙後研細,裝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飲酒三合,一天三次。

3、腳氣腫痛。用芍藥六兩、甘草一兩,共研為末,白開水送下。

4、消渴。用白芍藥、甘草,等分為末。每用一錢,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5、鼻血不止。用芍藥研細,每服兩匙,水送下。

6、鼻血、咯血。用白芍藥一兩、犀角末二錢半,共研細,新水沖服一茶匙。血止為限。

7、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藥一兩(炒黃)、柏圳六兩(微炒)。每服二兩,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將上方中的兩味葯,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

8、月經不停。用白芍藥、香附子、熟艾葉各一錢半,水煎服。

9、赤白帶長期不愈。用白芍藥三兩、乾薑半兩,銼碎黃,搗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藥炒黑,研為末,酒送服。

10、刀傷。用白芍藥一兩,熬黃,研細。每服二錢,酒或米湯送下。同時可用藥末敷傷處。

11、木舌腫滿。用赤芍藥、甘草煎水熱漱。

12、魚骨鯁喉。用白芍藥嚼細咽汁。

附方芍藥有赤、白兩類。「赤芍藥散邪」,故能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白芍藥益脾」,幫育養血劍陰,柔肝止痛。

芍藥民是婦科的常用藥物。

牡丹

釋名鼠姑、鹿韭、百兩金、木芍藥、花王。

氣味(根皮)辛、寒、無毒。

主治1、疝氣(覺氣脹不能動)。用牡丹皮、防風,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

2、婦女惡血(血往上沖,臉紅易怒)。用牡丹皮半兩、乾漆(燒至煙盡)半兩,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3、傷損瘀血。用牡丹皮二兩、虻蟲二十一個(熬過),同搗碎。每天早晨服一匙,溫酒送下。

4、刀傷後內出血。用牡丹皮研細,水沖服少許。瘀血自尿中排出。

5、下部生瘡(已破口)。取牡丹末一匙煎服。一天三次。

附方牡丹的功用。在於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能治心、腎、肝等經的伏火(陰火,相火)。治伏火,許多人多用黃櫱;其實,牡丹更勝於黃櫱。李時珍指出:牡丹只取紅、白兩色的單瓣者入葯,其他品種皆人工培育而成「氣味不純,不可用」紅花者偏於利,白花者偏於補。

木香

釋名蜜香、青木香、五木香、南木香。

氣味(根)辛、溫、無毒。

主治1、中氣不省(閉目不語,狀如中風)。用木香研細,冬瓜子煎湯灌下三錢。談盛者。葯中加竹瀝和薑汁。

2、胃氣悶脹,不思飲食。用木香、訶子各二十兩,搗爛篩過,加糖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酒送下。此方名「青木香丸」。

3、心氣刺痛。用木香一兩、皂角(炙)一兩,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

4、流動性氣痛。用溫水磨木香成濃汁,加熱酒調服。

5、小腸疝氣。用木香四兩,酒三斤煮過。每日取酒飲三次。

6、氣滯腰前。用木香、乳香各二錢,酒浸,飯上蒸,均以酒調服。

7、突然耳聾。用木香一兩,切小,放苦酒中浸一夜,取出,加麻油一合,微火煎過,濾去藥渣,以油滴耳。一天三、四次。

8、霍亂轉筋(腹痛)。用木香末一錢,放入木瓜汁一杯中,加熱酒調服。

9、痢疾(包括久痢)用木香一塊(方圓一寸)、黃連半兩,同在半升水中煎干。單取木香,焙乾研細,分三次服。第一閃,橘皮湯送下;第二次,米湯送下;第三次,甘草湯送下。

10、腸風下血。用木香、黃連,等分為末。放入豬大腸中,兩頭扎定,煮到極爛,然後去葯食腸,或連葯搗為丸子吞服。

11、小便渾濁,狀如精液。用木香、沒藥、當歸,等分為末。以刺棘心的榨汁和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飯前服,鹽湯送下。

12、小兒陰腫(陰莖腫大。或縮小,很痛)。用木香、枳殼(麩炒)各二錢半,炙甘劃暗無天日錢,水煎服。

13、各種癰疽、瘡癤。用木香、黃連、檳榔,等分為末,油調搽患處。

14、蛇蟲咬傷。用木香不限量,煎水服,有奇效。

15、腋下、陰下濕臭或已成瘡。用好醋浸木香夾於腋下陰下,或研末敷患處。

16、牙痛。和木香末加少許麝香迭牙,同時以鹽湯漱口。

附方木香的主要功用為:行氣止痛,健脾和胃。

甘松香

釋名苦彌扯。

氣味(根)甘、溫、無毒。

主治心腹痛滿,脾積鬱,腎虛齒痛,面痣風瘡,腳氣浮膝等。

附方

杜若

釋名杜蘅、杜蓮、若芝、楚蘅、山姜。

氣味(根)辛、微溫、無毒。

主治胸脅逆氣,頭痛流涕,皮間風熱等。李時珍說:「杜若乃神農上品,治足少陰、太陽諸證要葯,而世不知用,惜哉。」(意思是說,杜若在《神農本草經》里列為「上品」,是治腎、膀胱諸經的要葯,但是人們不知道用它,這是很可惜的。)

附方

高良姜

釋名蠻姜,子名紅豆蔻

氣味(根)辛、大溫、無毒。

主治1、霍亂吐瀉。用高良姜(炙令焦香)五兩,加酒一升,煮三、四沸,一次服完。

2、腳氣欲吐(患腳氣病的人,容易發吐。日常生活,注意早餐多食,午餐少食,晚餐不食,或喝一點豉粥。有發吐感覺時,立即服藥)。用高良姜一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如急切間找不到高良姜,可以母姜一兩代替,清水煎服。療效較差,然亦有效。

3、心脾冷痛(按:即胃痛)。用高良姜四兩,切片,分成四份:一兩以陳米半合炒黃,去米;一兩以陳壁土半兩炒黃,去土;一兩以巴豆三十四個炒黃,去豆;一兩以斑蝥三十四個炒黃,去蝥。另取吳茱萸一兩,酒浸一夜後,同高良姜一起再炒,共研為末,以浸吳茱萸的酒調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服,薑湯送下。此方名「高良姜丸」。又方:高良姜三錢,五靈脂六錢,共研為末。每服三錢,醋湯調下。

4、養脾溫胃,去冷消痰,寬胸下氣。用高良姜、乾薑等分,炮過,研細,加麵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飯後服,桔皮湯送下。妊婦忌服。

5、脾虛寒瘧(寒多熱少,不思飲食)。用高良姜(麻油炒)、乾薑(炮)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五錢,以豬膽汁調成膏子,臨發病前,熱酒調服。又方:上方所制的葯末,加膽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送下。又方:高良姜、乾薑,半生半炮各半兩,穿山四三錢,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豬腎煮酒送下。

6、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