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宏圖大志 2.二王之死

五代亂世,風波詭譎的政治鬥爭和反覆無常的兵變,徹底粉碎了王朝的秩序和君臣之間的互信。國家粗定而殺功臣,這似乎成了一條噩夢般的規律。郭威也沒能成功打破這個規律。

後周在勵精圖治的過程中,伴隨時日的推移,人情人心的變化,健康的社會關係在積極顯現,但另一種負向的關係也在潛滋暗長。皇帝和大臣之間的矛盾在加劇,考驗著帝國的政治體制及君臣間的信任和信心。

君臣之間的信任與合作很重要。

君臣之間的猜忌和矛盾很常見。

所謂雄才大略明君,所謂經世治國能臣,其必要的一個條件就是處理好君臣之間的矛盾。

公元952年十二月,黃河在河南滑州一帶決口,河水泛濫。此後十多年的時間裡,據史書上記載,黃河頻繁泛濫。這一現象,不知道是由於戰亂而導致河堤年久失修,還是由於河水充沛水量高漲。原因不詳,但頻繁的黃河泛濫造成的災害是嚴重的。由於災情嚴重,周太祖郭威派出了欽差齊藏珍趕赴現場治理水患,可是這位欽差大人瀆職不負責任,不僅沒有治理決口,而且致使水災泛濫災情擴大。災情在蔓延,老百姓身處苦難,郭威為此憂心忡忡。樞密使王峻主動請命,親自前往督導,調查研究治理黃河災害的方案,監督河夫民工作業。

齊藏珍這傢伙不僅這次治河瀆職,幾年後又犯了事,終於被後周朝廷砍了頭。

鎮寧節度使皇子柴榮長期在外,請求入朝探親,和皇帝彙報彙報工作,談談思想,拉一拉家常,交流交流感情。柴榮入朝還隨身帶來了一個人,此人曾是李守貞的騎將,名叫馬全義。幾年之前,郭威受後漢隱帝劉承祐委派去河中平叛三藩,馬全義就在李守貞軍中。馬全義作戰勇敢,多次對官軍造成重創。三藩兵敗後,馬全義被郭威招降,隸屬柴榮部隊。

柴榮這次入京,受到了皇帝郭威的召見,父子二人進行了歡愉的會見。郭威還特別關照了柴榮的跟班馬全義。郭威將馬全義向身邊的人推薦一番,表揚馬全義忠於職守,作戰英勇,值得臣子們學習。表揚完馬全義之後,郭威提拔馬全義做了殿前指揮使。這個職務似乎在以前朝代沒有,是郭威首次設立的一個崗位,並將這個崗位特賜予了馬全義。

柴榮入京面君探親,原本是一件合情合理的普通事。

柴榮這次入京卻引起了一個人的警覺和不滿,此人便是王峻。

柴榮天資英武,可是和王峻關係一直不好。王峻很嫉妒這位皇子。就如同當年後唐首席大臣安重誨排斥明宗李嗣源的愛子李從珂一樣,王峻處處阻撓柴榮和皇帝郭威接近。從後來事情的發展分析,王峻排擠柴榮主要還是出於嫉妒之心。他想牢牢佔據皇帝之下第一人臣的權位。郭威深知此情,為了避免招惹王峻,不得不按捺親情,一再擱置柴榮要求入京的請求。這次借著王峻外出治河的機會,郭威才讓柴榮進京。皇帝父子見面弄得和小偷約會似的,也是千古奇觀了。

可是遠在滑州工地上的王峻消息靈通,時刻關注著京城的大事小情,他得知皇子柴榮已經到開封,並且皇帝又提拔了一個新人馬全義到重要崗位之上,王峻醋勁大發,急匆匆離開治河前線,趕回京城。

像老鼠見了貓,王峻回京第二天,郭威就打發柴榮回澶州封地去了,父子二人見面不到三天即匆匆離別。由此可見郭威對王峻的顧忌。由此也可見王峻之飛揚跋扈,獨佔榮寵的心態與影響力,這些都遠遠超越了他的權力,成為了王峻巨大權力之外疊加的巨大勢力。

周太祖郭威出身寒微,起于軍旅,成於兵變,歷經亂世,深知帝國官員任免的風險,一旦用人不當,後果不堪設想。因此,一方面郭威選賢任能,對材幹之人委以重任,靠他們實施國家方略。可另一方面他不完全信任任何人,擔心官員位高權重,權力過於集中,某個人之後便難以控制。變生肘腋、禍起蕭牆的教訓時刻提醒著他對文武大臣的防範。

郭威制衡大臣的辦法比較多。他首先採取稀釋措施,不斷地提拔新人,分散現有大臣的權力。再一個辦法就是頻繁地調動崗位,避免能幹的大臣在一個崗位上待得太久,不讓他們積蓄太多的勢力和能量。郭威的謀略城府之深、政治手腕之高明,也絕非石敬瑭、劉知遠可比。

為了加強皇權,郭威使出了種種政治手腕,做出了不懈努力,頻頻出招。後晉高祖石敬瑭曾經為了加強皇權,一度取消了樞密使的設置,改革君權和相權的配置,但後來以失敗告終。郭威提升皇帝集權的做法,不可避免地與宰相之間產生了矛盾。況且此時的宰相是權傾朝野的王峻,況且此時王峻的權力遠遠超越了樞密使,他身兼數職,堪比朱梁時期的敬翔。

王峻和敬翔一個很大的區別是,王峻飛揚跋扈,攬權攬事,權力欲極強。而敬翔勤於職守,但沒有權力欲,而且刻意低調,盡量與皇帝朱全忠保持一致。所以,敬翔的巨大權力是朱全忠基於信任基礎上給予的,而王峻的巨大權力是郭威迫於幹事業的需要讓給的。朱全忠比郭威狡猾得多,霸道得多,他能給予宰相如此大的權力,說明他們君臣二人彼此信任度要遠高於郭威和王峻。

這也說明為什麼首席大臣王峻對皇帝提拔調動幹部如此敏感,為什麼王峻會處處想辦法要自行安插幹部,原因只有一個,與皇帝爭奪權力。

王峻的哲學字典里一個核心的字是「爭」。

可是王峻遇到了一個雄健的強權皇帝。

安重誨曾經也是爭,但他遇到的是一個厚道的皇帝。

郭威沒有李嗣源那麼厚道,郭威持有的是實用主義哲學。為了振興後周,為了推動工作幹事業,郭威容忍了王峻的種種過分要求。忍字頭上一把刀,這註定了郭威忍不了太久。

王峻鞏固和擴大相權的辦法很多,如主持科舉考試、建議任免、調動幹部、主動干工作、鬧情緒撂挑子,花樣百出,他還有一個辦法是為自己要官晉級。

公元953年(後周廣順三年),王峻數次向皇帝郭威提出,要兼任一個藩鎮的節度使。王峻的這個要求的確有些誇張,他已經是文官中的一等大員,同時主持著軍國事務,居然還要求增加節度使的職務。近世以來,能身兼內外職務的寥寥數人,如後漢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史弘肇曾兼任藩鎮節度使,樞密使、侍中郭威曾任天雄節度使。但這些人的職務都是皇帝主動封賜的,沒有個人強烈要求的。王峻貪權之心溢於言表。皇帝郭威心裡一百二十個不願意,但出於無奈,再次忍讓了王峻,給了他一個平盧節度使的職務。

郭威之所以能夠接受王峻咄咄逼人的要求,是因為他另有打算。一方面是國家在用人之際,王峻工作能力很強,皇帝需要王峻替他辦很多事。另一方面,郭威忍讓的地方都是關於王峻個人或者他任職崗位範圍內的事情,沒有超越一定的範圍,目的是換取王峻對郭威在別的方面的支持和妥協。

沒多久,這種君臣之間的交換和妥協走到了盡頭。

皇帝郭威要牢牢掌握對次一級宰相和各部尚書的任免權,以此鞏固皇權。可是王峻卻屢屢抵制,提出要讓他自己中意的人選出任次一級宰相和各部尚書。郭威認為王峻侵犯了皇帝的權威,王峻認為皇帝向下干預太多,實質都是攫取權力。郭威不願意大權旁落,兩人產生了激烈衝突,君臣爭吵了一天,可毫無結果。

皇帝郭威認為任免高官是皇權不可侵犯的陣地,此處決不能遷就王峻。

皇帝和宰相之間的矛盾在這個領域徹底爆發。

第二天,借著朝會的機會,周太祖郭威突然命人把王峻抓起來,關進了小黑屋。郭威對著馮道、鄭仁誨等文武百官哭訴了一肚子的委屈,將王峻多年來目無君長、欺凌皇帝、官欲無厭、離間親情的種種劣跡,控訴了一番。郭威百般表白他如何一忍再忍,受盡委屈,實在無法繼續忍下去,罷免王峻實在是迫不得已。

皇帝郭威牢牢掌握著控訴的權力,且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的模樣。他當然不會給王峻任何發言的機會,不讓王峻與任何人見面,也沒有經過審訊等司法程序,直接將其免職發配到商州去了。到了商州的王峻得了拉肚子的疾病,皇帝郭威仍然惦念王峻,准許王峻的老婆去探視王峻,可奇怪的是王峻沒幾天就病死了。

或許是急性痢疾害死了王峻。

或許是郭威暗殺了王峻。

只有天知道。

一場帝相之爭落幕了。

這場鬥爭中誰對誰錯已經並不重要,這是一場封建社會反覆上演卻無法自我解決的死結性悲劇。

文官頭號大臣,為郭威稱帝建立首功的王峻死了。其第一個效應就是物傷其類。

和王峻同樣曾經擁戴郭威稱帝同樣官居要職的高官還有不少,這些人不可避免地會想到「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古語,畢竟王峻曾經很能幹,曾經為後周立國做出了很大貢獻。其他的「王峻們」心裡惴惴不安,不安可能會誘發自衛,自衛就可能存在防衛過當。

曾經有過促使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