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契丹帝國 6.燕雲十六州

石敬瑭為了活命,向契丹開出了一張空頭支票。契丹等了十年,終於等來機會。後唐這頭外強中乾的大象倒下了,契丹從它身上咬下一大口肥肉,瞬間吞併燕雲十六州。

自從公元930年冬天,契丹太子耶律倍私奔到中原洛陽後,一直受到後唐皇帝李嗣源的熱情禮遇,享受著省部級待遇,不用操心任何政務,也不必上班工作。他的主要事情就是讀書、研究學問、琢磨醫藥、寫寫字、繪繪畫。

由於長期壓抑,耶律倍的心理出現了畸形的變態趨勢。一方面是飽讀詩書、田園避世、與世無爭的做派,甚至仰慕古人先賢,以讓出皇帝之位的境界自居。另一方面性格極其苛刻殘酷,對待身邊的僕人甚至妃子屢下毒手。如果哪一天心情不好,耶律倍立即暴怒,對待妃子用燒紅的鐵條燙烙,甚至割開她們的胳膊喝她們的血,隔不了幾天就有侍妾婢女被殺。耶律倍性格變態成了虐待狂或者性虐狂,以致於沒有僕從願意伺候他,甚至後唐明宗李嗣源給耶律倍娶的夏夫人,也受不了耶律倍的這種瘋狂的肉體虐待和性虐待,被迫削髮為尼,出家離開了耶律倍,這才僥倖保全了性命。

耶律倍儘管被弟弟耶律德光排擠出契丹,可是耶律倍心裡還想著契丹的家人,和他們常常書信往來。李從珂兵變稱帝後,耶律倍認為中原大亂,是契丹兵伐中原的好機會,他主動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傳送密信,邀請契丹入侵。

從這一點上看,我懷疑耶律倍這傢伙已經變成了超級雙料間諜,既為李嗣源朝廷服務,又惦記著老家契丹。

那麼契丹方面是否知道中原的動蕩呢?在短短的四個月時間裡,後唐換了三個皇帝。契丹很了解中原的情況,既有暗哨打探消息,也有官方使節往來。既然契丹知道中原地區皇權更迭、危機四伏,那麼他們採取了什麼措施呢?

契丹沒有動靜。

契丹按照正常兩國間的國禮,處理了李嗣源和李從厚的死訊,派出使節前往洛陽弔唁。

因為契丹自己這期間也遇到了重大喪事,契丹的太皇太后去世了,幾乎是和李嗣源同時去世的。太皇太后就是耶律阿保機的母親,耶律德光的奶奶,這是契丹國內地位最高的人物了。契丹忙著給太皇太后治辦喪事。一直到二月底,契丹太皇太后的皇陵修好後,才安葬禮畢。

古有「伐喪不祥」的說法。估計契丹既有自己的國喪又有後唐的國喪,兩件事趕在一起,特別是自己的國喪更加重要,契丹沒有在這個時機大興兵戈。

耶律德光得到耶律倍的密信後,決定對中原後唐實施試探性進攻。

公元934年八月。

秋高。

氣爽。

精神爽。

草長馬肥。

耶律德光親自率領人馬越過長城雁門關,殺入關內。九月,到達雲州,一戰攻下邊塞城池河陰。十月殺到了靈丘(今山西省靈丘縣附近)。十一月攻下武州(今河北省宣化縣)轄區的陽城。正在耶律德光打得順風順水的時候,寒冬來臨,十二月份皇后在生皇子阿缽撒葛里的時候難產,孩子的命保住了,可是皇后死了。皇后隨耶律德光在軍中,皇后一死,這仗沒法繼續打下去了。耶律德光率領契丹軍隊還師。

這次契丹入侵之所以沒有取得較大的戰果,一方面是因為契丹皇后的突然死亡阻斷了戰爭向縱深推進,另一方面因為中原王朝在北部邊境的防禦力量仍然較為強大。此時在山西北部邊境指揮迎擊契丹的是後唐名將石敬瑭和楊光遠。

按照契丹國的法令,出兵打仗一般是春季和秋季。秋季打仗利在速戰速決,如果戰爭陷入僵持,則會面臨冬季嚴寒的考驗。契丹勞師襲遠,糧草輜重補給不足,迫於天氣的壓力不得不放棄戰爭。因此契丹多次入侵中原不能深入,只能在河北、山西北部一帶實行運動戰、掠奪戰。這也是耶律阿保機處心積慮要佔據長城以南河北一帶的目的,要為契丹大舉南下建立橋頭堡和補給周轉基地。

大家要問了,石敬瑭不是去洛陽了嗎?什麼時候回到山西太原的?

石敬瑭去洛陽,去得蹊蹺。

石敬瑭住洛陽,住得兇險。

石敬瑭回太原,回得艱難。

儘管石敬瑭在前文書中多次出現,但在這裡我們有必要重點介紹一下石敬瑭此人。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對石敬瑭只有「兒皇帝」這麼一個令人不齒的簡單印象,其實石敬瑭也有傳奇的人生。

石敬瑭系出名門,是望族之後,家庭背景很深。據傳是衛大夫石碏、漢丞相石奮的後代,大概有牽強附會的成分。但從四代祖爺爺開始,石敬瑭祖上有名有姓,代代官居要職,輩輩投身軍旅,和李克用祖上關係密切,淵源深厚,一直在山西代北駐守為官。石敬瑭的父親石紹雍曾是河東李克用和後唐庄宗李存勖的戰將,屢立戰功,名頭和河東頭號大將周德威差不多。

石敬瑭排行第二,生於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二月二十八日,現在已經四十二歲。石敬瑭自幼少言寡語,脾性平和,不愛說笑,喜歡研習兵法,尤其推崇上古名將趙國的李牧和西漢的周亞夫,治軍嚴格厚重。

李嗣源在做代州刺史的時候,見到石敬瑭,很喜歡這個小夥子,就把自己的大女兒許配給了石敬瑭。後來石敬瑭跟隨李嗣源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深受李嗣源信任和器重。

石敬瑭真正出名是在晉梁河北大戰的初期,後梁老將劉尋阝從莘縣出奇兵夜襲魏州,與李存勖率領的晉軍發生激戰。石敬瑭帶人奮力衝殺,不僅殺敵甚多,而且自己的隊伍完好無損。當時的晉王李存勖給予石敬瑭最高的褒獎,石敬瑭自此馳名天下。從此,石敬瑭跟隨李嗣源在黃河一帶與梁軍頻頻交戰,成為晉軍中的主力,勇武戰功與李從珂齊名。

由於石敬瑭和李嗣源一個脾氣,不愛賣弄張揚,更不喜歡爭功邀賞。因此,石敬瑭的官職一直升得很慢,在庄宗李存勖做了皇帝之後,石敬瑭還僅僅是李嗣源帳下的一名都校,沒有干到節度使的職銜。不過李嗣源一直很喜愛這個乘龍快婿,很了解他的為人。

李嗣源入主洛陽成為後唐明宗皇帝之後,石敬瑭的春天來了,地位一路飆升。岳父大人做了皇帝,石敬瑭立即被提拔為光祿大夫、檢校司徒、陝州保義軍節度使。李嗣源做皇帝第二年,加封石敬瑭檢校太傅兼六軍諸衛副使,進封開國伯。在平定汴梁朱守殷之亂後,石敬瑭又被提拔為宣武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兼六軍諸衛副使,進封開國公,獲得「耀忠匡定保節功臣」榮譽稱號。沒幾個月,又加封為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待遇、興唐尹、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駙馬都尉。

石敬瑭不僅英勇善戰,在治理地方行政方面也有出眾的才幹。石敬瑭在陝州節度使任上,幹了不到一年,各項工作處理的井井有條,受到了軍隊和老百姓的歡迎稱頌,是個很有名望的父母官。

後來,石敬瑭在鄴都(魏州)做天雄節度使,主政魏博地區。當時的鄴都是後唐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居於南北交通要道,農業商業發達,可是人情風俗粗獷剽悍,老百姓愛打官司,一天到晚案件不斷。石敬瑭命人在帥府門口掛了個盒子,讓老百姓把意見、狀紙、檢舉信隨時投遞到這個盒子中。這就是我們當今司空見慣「意見箱」的最早雛形。石敬瑭工作勤奮,把意見箱的各種信函狀紙一一親自審閱,親自審案。可是魏博這個地方的人太愛打官司了,自從得知節度使大人廣接民意敬業辦公之後,各種狀紙如雪片一樣絡繹不絕。這案子越辦越多,一年之後,石敬瑭案頭上堆了滿滿的卷宗。

石敬瑭一生簡樸,從不鋪張浪費,更不喜歡聲色犬馬的娛樂活動。下班之後,石敬瑭常常召集幕僚討論風土人情、社會治理得失、民間饑飽冷暖,很了解政治和民情。因此,石敬瑭轄區的官吏和部屬都不敢欺騙蒙蔽他。石敬瑭在每一地做官,都倡導孝行為先。凡是對父母老人不好好贍養的,一旦被石敬瑭發現,必定砍頭論罪。

有一則故事是講石敬瑭明斷是非的。一天,有一個酒店的老闆娘和官軍士兵打起來了,吵鬧糾纏不休。最後雙方將官司打到衙門,對質公堂。老闆娘是原告,她說在店門口曬糧食,官軍牽著馬路過,曬的糧食被軍馬偷吃了,要求官軍賠償。官軍是被告,覺得冤枉,矢口否認軍馬吃了店家的糧食。兩人各執一詞,都沒有證據。審案子的官員被這兩個人吵暈頭轉向,不知道哪個有理哪個無理。

正在案子陷入僵局的時候,石敬瑭來視察工作。石敬瑭來到府衙現場,旁聽審案情況。待聽明白情況後,石敬瑭說:「各執一詞,如何判定是非?可以把軍馬殺了,刨開馬腸子看看就行了。如果馬腸子內有糧食,那麼官軍就是有罪,砍頭懲治。如果馬腸子里沒有糧食,那麼就是老闆娘誣陷,就把她砍了抵罪。」

隨著石敬瑭話音落地,公堂內氣氛驟然緊張起來。原本亂鬨哄的一群人,頓時鴉雀無聲。石敬瑭一擺手,侍衛人員走到公堂外,手起刀落,將軍馬殺死,把血淋淋的馬腸子搗騰出來。老闆娘和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