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殘唐末路 4.滿城盡帶黃金甲

長安城換了主人。換了一群泥腿泥腳的土包子,領頭的是個靠販私鹽為生的落地舉子。安祿山、史思明如此強大囂張都沒能攻破長安,匈奴、契丹、吐蕃如此不可一世也沒能兵犯闕前。這些手無寸鐵的土包子怎麼就能破關斬將,殺入了帝都長安?誰也沒想到,誰也想不通。想不到和想不通的地方,容易發生歷史的奇蹟。

八月,黃巢軍擊敗了游擊將軍曹全晸,渡過淮河,淮北相繼告急。這位曹全晸刺史雖然職權不大,但一心以天下為己任,全心全意要報效朝廷,帶領本部人馬從山東打到湖北,從湖北打到安徽,從安徽打到江蘇,一路上對義軍窮追不捨,纏鬥不已。直到幾次大仗硬仗之後,黃巢才徹底將曹全晸擺平。

高駢誘降之計未能成功,排斥諸侯獨吞剿撫之功也未如願,反倒給了黃巢起死回生的機會。黃巢義軍緩過勁來,迅速恢複了旺盛的鬥志與衝殺能力。其實這次黃巢在十分不利的情勢下,反敗為勝,既有高駢私心失策的原因,更反映了李唐朝廷政治上的暗弱無能,在軍事指揮決策機制上的混亂與短視。整個朝廷一直拿不出完整像樣的策略,抽風似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得過且過,好了瘡疤忘了疼,對忠貞謀國之士既缺乏關愛也缺乏激勵,皇帝和亂臣賊子一般模樣,互相勾心鬥角玩心眼兒。天下藩鎮對義軍的圍剿見利忘義,各懷私心,拈輕怕重,爭功卸責,根本行不成合力。

巨大的挫折感以及對政治的失望情緒促使高駢的心態發生了重大變化。在重大歷史轉折時期,人心本來浮躁,況且如高駢這樣棟樑之才,為朝廷出工出力,可是終究得不到重用,治國安邦之策無法打動廟堂。手握重兵、鎮守一方、節支天下兵馬的大將軍,既得不到政治上的肯定,也得不到物質上的激勵,那是什麼滋味兒?再環顧周圍情勢,高駢的挫折感、失落感與消極感油然而生。高駢自從失去張璘這員大將之後,開始感到有些力不從心。更重要的是各路諸侯心懷叵測,不以天下為己任。先是河北軍焚掠洛陽東市,後有援助汝州、鄭州的各路官軍內訌,發生自相殘殺,導致鄭許防線土崩瓦解。朝廷內部更是亂成一團糟,大臣們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忠貞之士流竄外地,藩鎮賢良不願入朝。經過幾次大的戰爭,高駢的全局性謀劃得不到重用,逐漸有些心灰意冷,志氣和心態加重了其消極心理。現在的高駢已不再是意氣風發、殺敵蕩寇、盡忠報國的有志青年。天下局勢失望、無奈、自保的情緒漸漸侵襲了高駢的全身。高駢將自己關在揚州城內,開始把注意力都投入到了煉丹學仙之中。

高駢,生的英雄,死的窩囊。這是後話,以後再評說。

十月,黃巢以勢如破竹、秋風掃落葉之勢,連續攻陷了河南信陽、潁州、宋州、徐州、兗州,當地州縣官吏望風逃竄。東都洛陽的東面和南面屏障盡失,完全暴露在了黃巢的大軍之下。「黑雲壓城城欲摧」,城牆似乎層層爆裂崩毀的聲音已經響徹洛陽的大街小巷,震撼著城內官員和百姓的心膽。

關於黃巢義軍殺人如麻、放火如花、拆屋破家、鋸齒獠牙的流言充斥瀰漫。而此時,東面招討都統、東南面招討都統、荊南招討都統以及不可一世的各路藩鎮諸侯,似乎一下子從地面上消失了。將偌大的東都洛陽孤零零地扔在了黃河邊、曠野上、北風中、黑雲下,擺在了黃巢鋒利的刀刃上、流血的案板上、憤怒的獅口中、無堅不摧的鐵蹄前。

黃巢這位自封為衝天大將軍的農民義軍領袖,這位號稱黃王的社會底層落地舉子,自從揭竿起義以來,以他堅如磐石的意志力、感天動地的號召力、所向無敵的戰鬥力、風捲殘雲的運動力,挾裹著千百萬光膀赤腳流離失所的農民,縱橫馳騁,攻城略地,斬關開倉,殺暴屠富,半個天下被他翻了個底朝天。

現在黃巢咆哮著來到了東都洛陽城外,站在山頂上俯瞰這所古城,這所雖然已不是帝都但仍象徵皇權的古城。黃巢下定決心,必須一戰拿下洛陽,揮兵西進攻取長安,只有平滅皇帝的老窩,才能將腐朽衰敗的統治者從聖壇上掀翻。

洛陽震恐。

長安震恐。

皇宮震恐。

皇帝震恐。

皇帝知道,大臣們也明白,東都洛陽如果失守,長安將危在旦夕。長安動搖,則自己的好日子也將到頭。皇帝將再也不能踢球、彈琴、摸妃子的細皮嫩肉了。大臣們將再也不能喝酒作樂、吆五喝六。想清楚了這些之後,這些人產生了從未有過的默契與配合,皇帝的手如點鈔機一般急速地忙碌,在一打打的詔書上蓋章。大臣們則如快遞員一樣手腳翻飛,發出一道道告急命令,要求各路藩鎮全力救援洛陽。可是詔命發出後七八天過去了,音信全無。皇帝詔命如石沉大海,甚至連一點波紋都沒激起。天下突然陷入了寧靜、死寂和恐怖,關中的皇帝大臣在等待,洛陽城裡的官員平民也在等待。等待,熬人的等待,未知的等待,除了等待只能等待。皇帝和大臣的心一下子掉入了無底的萬丈冰窟,屁股則坐上了針氈抬不起來。只有眼巴巴地看著東都洛陽與黃巢對峙,如同一頭衰疲的大象遠遠地看著幼仔落入獅群。

為保衛長安,洛陽必須挺身而出,與黃巢殊死一戰。

即使天下人都明白洛陽是白白犧牲,洛陽也必須一戰。

這一戰一定很艱難,很殘酷,很關鍵,很懸念,很悲壯。

天下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這曠古一戰的爆發。

萬事都有出人意料之處。

萬人擔心的慘烈事情並沒有發生,一切在喜慶中結束。

黃巢未費舉手之勞就佔取了洛陽。

因為洛陽留守劉允章決定舉城投降。

投降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

這個誰都知道,所以不是任誰都能做到。

投降還是一件策略性非常高的事。

這個不是誰都清楚,更不是誰都能恰到好處地做到。所以有的人投降後繼續高官厚祿,有的人投降後反倒死得更快、更慘。

傷心總是難免的,思想矛盾是繞不開的,關鍵是投降以後比傷心傷腦筋更重要的是,城破身死是否能夠避免。劉允章猶豫不決,徹夜失眠。

經過整晚上的輾轉反側,劉允章終於下定了決心。第二天一大早,洛陽府衙傳出了擊鼓之聲,劉允章開廳議事。文武官僚早已侯立堂上,每個人都心情沉重,搓手頓足,不安地等待著劉允章的決策。因睡眠不足而黑著眼圈的劉允章神情沉重地端坐在帥案後面,目無表情地看著文武官員。沉默了片刻,劉允章打破寧靜,詢問文武官員對當前形勢的意見。眾人莫衷一是,有惶恐不能自禁者,有慷慨陳詞甘心赴義者,議事廳像開了鍋,嚷嚷成一團。最後,劉允章讓大家安靜下來,他緩慢而有力地說出了自己的決定——投降。大家以各種複雜的眼神、伸長了脖子看著劉允章。劉允章表情沉靜,不慌不忙地說道:「黃巢勢不可擋,救援沒有指望,如果戰火一開,將是生靈塗炭,洛陽繁華從此隕落。我們不為個人計,也要為幾十萬黎民百姓著想。投降之責就由我劉某一人承擔吧。」眾人見劉允章打算投降,無論願意與不願意,都只有默然稱是,即使原來主張抵抗的人也失去了鬥志。

劉允章在屬下中統一了思想後,提筆給黃巢寫了封信:「將軍盛名由來已久,天下聞之莫不風動,洛陽孤城非將軍敵手。然故都繁華,人丁興旺,糧草殷實,帶甲上萬,如若開戰,勝負殊難逆料。劉某為百姓計,甘願舉城投降,希將軍亦愛惜黎民士卒,安境保民,則厚德彌遠。」黃巢看罷劉允章來信,先是一愣,他沒想到東都洛陽會不顧長安的安危,未進行任何抵抗竟然舉城投降。繼而黃巢哈哈大笑,吩咐復書:「請各鎮藩撫,自守壁壘,勿犯吾鋒!吾將入東都,即刻進伐京師,只問罪於李唐皇朝,與其他人無干!」

十一月十七日,洛陽留守劉允章率百官出城投降,分列東城門外大路兩廂,俯首迎候黃巢義軍。黃巢乘馬徐徐入城,赦免劉允章等人,張榜安民,慰勞百姓,城內秩序如舊,該織布的織布,該賣柴的賣柴,酒館照開,戲樓照演。老百姓莫不歡呼雀躍,主動送出酒肉勞軍。黃巢吩咐開倉放糧,赦免囚犯。嚴肅軍紀,維持秩序,對老百姓秋毫無犯。洛陽城一下子爆發出了歡天喜地的熱情,上上下下街坊里巷張燈結綵,互相慶祝慰問。

部署已定,黃巢住進了東都行宮內。儘管是行宮,儘管皇帝多年不來居住,但是宮殿規模形制仍然不失皇家氣派。晚上黃巢站在寢殿門外,一邊在庭院里信步走動,一邊負手沉思。街市上歡騰的鑼鼓聲忽高忽低地傳來,煙花炮竹此起彼伏地閃爍。黃巢扭頭忽然看到殿腳下有一叢叢金黃色的菊花,枝葉擁簇著在秋風中搖曳,枝頭細長的花瓣已經殘缺不全,凋零的花隨風飄飛,散落一地。黃巢睹物傷懷,想起自己屢考進士不中,想起天下百姓走投無路,想起南征北戰的險惡艱難,不覺心潮湧動。感於心,發於聲,黃巢口中低沉地吟誦道:「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實話說,黃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