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殘唐末路 3.農民的力量

歷朝歷代都有農民起義,每當此時,農民起義就變成了一個信號,是天下矛盾積聚到了一定程度的示警。農民很弱勢,農民很老實,但被逼得走投無路的農民一旦聚集反抗,其力量可以撼天動地,很強很大。所以,別招惹農民。

衰微欲墜的唐王朝在面臨外敵侵擾的同時,內憂日益加劇,與藩鎮割據同樣令朝廷頭痛的是農民起義。自陳勝、吳廣之後,農民起義已經不是新鮮事物,封建朝廷對農民造反也並不陌生。可是,封建朝廷還沒有認識到農民起義的規律,更沒有成熟的策略對付農民起義。農民起義成了推動封建王朝改朝換代與中國歷史進步的重要力量,而且是周期性發生的力量。

乾符六年,是個多災多難的年份。二月,京師長安劇烈地震,藍田山斷裂,地下水奔涌四溢,估計這次地震不亞於2008年汶川地震的規模與級別。不僅如此,已經連續兩三年天下大旱,整個夏天不下一滴雨,土地乾旱地冒出煙來,僅有的一點點莊稼糧食,還遇到了鋪天蓋地的蝗蟲災害。舉國上下一片哀愁,國力虛耗,只能眼巴巴地看著老百姓流離失所。這更加重了老百姓的苦難,社會矛盾進一步急劇積累。

短短三四年的時間,大唐境內各地農民造反力量已經由暗潮湧動變成了波浪滔天的海嘯,自北向南、從東往西沖刷掃蕩著李唐天下的州城府縣。各路義軍中以黃巢、王仙芝率領的義軍最為強大,兵力達數萬人,在江淮、荊楚、浙廣一帶縱橫馳騁,所向披靡。對這股巨大的農民力量,皇帝和群臣焦慮不安、惶惶不可終日,感到滅頂之災似乎近在眼前。

黃巢是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的農民領袖。

黃巢不僅將大唐王朝攪了個天翻地覆,還有別人不具有的一些特點,他讀過書,有些文學功底,既有壯懷激烈的傳奇征戰,也有飽含情感的情懷抒發,比起陳勝吳廣、王匡、王鳳、樊崇、方臘、劉邦、朱元璋、李自成等人多了些神秘與傳奇色彩,後來的宋江儘管也吼出了幾句豪情萬丈的詩句,但由於晚節不保,形象上大打了折扣。

黃巢的名頭已經令整個李唐朝廷坐卧不寧,令天下勞苦百姓翹首期盼。

黃巢何許人也?

關於黃巢的身世在幾本正史中都只有大同小異的寥寥數語,說他是個私鹽販子,性格開朗喜好結交,愛行俠仗義,經常施捨錢財幫助別人,在他身邊聚集了很多逞兇鬥狠的亡命徒,此時的黃巢屬於許多混混兒的頭兒,算作是大混混兒。後來黃巢參加朝廷開科取士的考試,考了幾次都沒能考中。屢試不第的黃巢產生了逆反心理,他奶奶的,老子不考這半生不熟的鳥試了。放棄仕途的黃巢選擇了另一個極端出路,他憤然揭竿起義。

正史自然是偏向皇室正統的態度,對黃巢不免詆毀之詞。其實是黃巢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被迫走上了反抗朝廷的起義道路。販私鹽說起來似乎是商人,似乎是有錢階級,非也。誰不知道鹽鐵屬於朝廷專營?私人販賣是一份刀頭舔血的黑道生意,黑道是一條不歸路。

黃巢也想走正道,不想在黑道上繼續混下去,於是立志參加科舉考試。可偏偏黃巢不是讀書的料,或者說不擅長讀皇家指定的教科書及參考書、課外書,更不習慣於通過什麼名目繁多的補習班加強訓練與學習,因此,連續考了很多次,都以失敗收場。這件事極大地挫傷了黃巢的感情,繼續走黑道吧,一天到晚擔驚受怕,永無出路,沒前途。決心立志改邪歸正吧,投身正道,可皇朝大門緊緊關閉,黃巢愣是擠不進去。

此時的大形勢是,天災人禍,基層政權混亂不堪,民不聊生,連年饑荒困苦,各地頻繁發生民眾抗捐抗稅的事件,民情訩訩如同乾柴,只需要一丁點兒火星,就可能引發熊熊烈火。而就在黃巢彷徨苦惱的時候,河南人王仙芝起義造反,率領義軍打到了黃巢老家山東曹縣。受到王仙芝起義訊號的鼓勵,黃巢覺得自己也不比王仙芝差,完全可以搞出點名堂來。因此,黃巢一怒之下帶領身邊聚集的各種亡命困苦人員響應王仙芝,拉了幾千人揭竿起義,走上了反抗朝廷推翻李唐的道路。

如果黃巢繼續販私鹽,那就是眾多黑道自生自滅的各種走私販中普通一員,不知道何年何月發跡了或者命喪凶災。如果黃巢偶然考中了科舉——不過以他的出身門第和受教育背景,考中的概率極小,即便弄個鎮長、村長等最底層的官當一當,衣食無憂,他可能也就此終老一生。即便黃巢胸懷大志,他最大的可能不外乎將無限的熱情與幹勁兒投身到一級一級的晉陞與憂國憂民中去,不會對朝廷產生那麼大的怨恨,不會因此鋌而走險揭竿起義,更不一定會成為天下義軍領袖趕跑了皇帝,成為大齊皇帝。

黑道不願繼續走,正道走不通,黃巢怒髮衝冠造反了。

他這一反,天下震動震恐震裂,幾乎將幾百年的李唐基業震塌震亡震散了架。

在存亡危急的關頭,朝廷緊急徵調各路人馬對黃巢、王仙芝進行圍追堵截。

起初,黃巢、王仙芝義軍發起於河南商丘與山東曹縣一帶,朝廷命令當地各藩鎮就近聯合進剿。唐皇室命令淮南(蘇南)、忠武(蘇北)、宣武(河南)、義成(河北)、天平(山東)五軍節度使緊急出兵,以平盧節度使宋威為諸道行營招討使,節制各鎮兵馬,統一調遣,打算畢其功於一役。

大出朝廷意料之外的是,農民義軍流動作戰能力很強,遇到強大的朝廷軍隊,如果打不過,他們就轉戰其他地方。而各藩鎮節度使只知道保全自己境內安危,對追擊討伐不熱心。各藩鎮變成了一個個原地不動的傻木樁子,而農民義軍卻是四處流動的洪水。所以,黃巢與王仙芝在流動中攻殺擄掠十分得心應手。這位宋威大人,根本就是一個腦袋空空的草包一個,既不勇敢,也無韜略,對行軍作戰很是外行。幾個藩鎮在他帶領下,忙忙碌碌了好幾個月,一點成就都沒有。宋威等人勞師無功,天天搖擺著雙手唉聲嘆氣。

朝廷見強攻無效,改為剿撫並用的策略。招安這一被後世朝廷借鑒並反覆使用的策略見到了效果。王仙芝攻蘄州時,蘄州刺史裴渥以朝廷名義與王仙芝議和,許以高官厚祿。王仙芝有所動心,而黃巢反唐意志堅決。黃巢聽到王仙芝有議和之意後,勃然大怒,指著鼻子大罵王仙芝。黃巢有一個顯著的性格特點,就是愛衝動,而且衝動起來十分壯觀。罵到激動處,黃巢抓起佩劍朝王仙芝劈頭蓋臉砸下去。黃巢的劍雖然並未出鞘,但畢竟是武器。劍鞘擊傷了王仙芝的腦袋,王仙芝捂著流血的額頭悻悻走開。王仙芝為什麼怕了黃巢?儘管王仙芝是帶頭大哥,可是革命道理只有一條,他向朝廷靠攏,心裡發虛,不敢和黃巢正面衝突。革命立場出現分歧,兩大農民義軍領袖關係破裂。雖然王仙芝沒有當場與黃巢衝突,但畢竟隊伍的老大是王仙芝,經歷了如此難堪的一幕,王仙芝自然不會繼續善待黃巢。大部隊里混不下去了,黃巢憤然出走,拉著嫡系隊伍朝東殺去。

沒多久,王仙芝在破鄂州攻郢州時,唐朝招討副都監楊復光又對王仙芝誘降。王仙芝派遣大將尚君長、楚彥威等人議降,不料半路上尚君長等人被唐朝招討使宋威誘殺。噩耗傳到義軍大營,王仙芝對朝廷的背信棄義十分憤慨,既恨自己低估了朝廷的偽善,也感到愧對這幫弟兄。王仙芝這才徹底斷絕了投降的念頭,對唐朝軍隊展開了猛烈的報復。有些人具備與生俱來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天賦,在這方面總是能夠花樣百出,宋威就是這類人的典型代表。宋威作戰無能,投機意識頗強。在楊復光辛辛苦苦設計招撫王仙芝的時候,宋威偷偷摸摸地撈小便宜。結果,宋威的愚蠢行動徹底敗壞了唐朝分化瓦解義軍、各個擊破的計畫。皇帝大怒之下,將宋威撤職查辦,調來左散騎常侍曾元裕為招討使,以張自勉為東南面行營招討使,又調西川節度使高駢任荊南節度使,對義軍形成了包抄之勢。

在唐中央政府招撫、圍剿、離間並用的情況下,農民起義軍內部矛盾逐步激化,特別是發動起義的兩大領袖之間出現了不可調和的分歧。黃巢一怒之下與王仙芝分道揚鑣。分裂的後果是嚴重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極大地削弱了義軍整體作戰能力。

在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7年),王仙芝部在湖北黃梅為曾元裕所敗,王仙芝被殺,余部奔安徽亳州投靠了黃巢。

在眾人推舉下,黃巢自稱「衝天大將軍」,成為了義軍的精神及軍事領袖,經過重大挫折的義軍重又歸屬到統一領導之下。黃巢在山東、河南、安徽一帶受到唐朝各路人馬的聯合征剿,發展勢頭受阻,於是改道向南進攻。

黃巢率部一度殺入泉州和廣州。泉州和廣州都是朝廷的重要貿易口岸,聚集了大量海外貿易的商隊以及金銀財寶。黃巢率人將這些財貨洗劫一空,將民眾及海外商人大肆屠殺,死者約二十多萬人。一時間,熙熙攘攘往來繁華的國際性貿易港口變成了人間地獄。到了乾符七年,義軍在嶺南水土不服,實在忍受不了濕熱氣候,發生大面積瘟疫,大批士兵相繼病死。在嶺南無法立足,迫於形勢,黃巢不得不重新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