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一章 生死大會戰

「百川入海,殊途同歸」,就在錢謙益孜孜以求地規劃自己的復明大計時,廣西的李定國,己經在「另闢蹊徑」了。

這一「蹊徑」,就是聯絡閩粵沿海的鄭成功,進攻廣東!

李定國在孫可望「不歡而散」回到廣西後,發現由於傾兵北上,原來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桂林、梧州己重陷敵手,自己所能完全控制的地域,僅限於廣西西北部。

在這種情況下,擺在李定國面前的,有兩條路可走。

一條路是「據桂自守」,即憑藉自己的力量,重新恢複廣西全境,爾後關起門來,做一方「呼風喚雨」的諸侯。這一條路,風險雖低,但收益也小。

另一條路是「東進廣東」,同鄭成功會師於嶺南大地,爾後利用廣東的財力(廣東的財賦約為廣西的十倍)及人力(廣東境內仍有大大小小的抗清武裝在堅持戰鬥),出師北伐,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地由南向北、收復失地。這條道路,風險雖高,但收益亦大。

自己「志存高遠」的理想再加上對鄭成功的信任,使李定國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走後一條道路。

他通過「秘密渠道」,與鄭成功建立了聯繫,多次給其寫信,把自己進攻廣東的計畫,與這位「志同道合」的盟友,作了互動交流。

在得到鄭成功的承諾後,1653年2月,李定國率部從廣西賀縣出發,先佔領了戰略重鎮梧州,接著師出廣東。

3月14日他指揮軍隊,經封川縣攻佔開建和德慶州,25日進抵永曆王朝的「廢都」————肇慶。

正如李定國判斷的那樣,經過「嶺南三忠」與「反正起義」革命教育過的廣東人民,政治思想覺悟賊高。

當李定國進粵後,廣東沿海、韶州等地的抗清義師紛紛雲集響應,攻城奪地,主動配合他的進軍。

這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潮州總兵郝尚久的「再次反正」。

郝尚久,原為李成棟部將,1648年隨李成棟反正,1650年見李大勢己去,便轉而叛投清方,屬於一個立場不太堅定的「革命同志」。

任何一方,對這樣一個朝秦暮楚的傢伙,都不會太感冒。因此,清政府在廣東局勢穩定後,就開始「清理階級隊伍」。

1652年8月,清政府派出南贛副將劉伯祿出任潮州總兵,而把郝尚久撥拉到一邊,降格為有名無實的廣東水師副將。

咽不下這口惡氣的郝尚久同志,自然不幹,在拒不聽調的同時,開始積極為再次反水作淮備。

在得知李定國挺進廣東後,郝尚久馬上就在1653年3月22日,公開反清。並自封為大明永泰侯,改元為永曆七年,下令全城割辮裹網,再著漢裝。

郝尚久起義後,自知單憑本部兵力和李定國會師,恢複廣東全境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於是在加強潮州防務的同時,不斷遣使,呼籲鄭成功看在「同保大明」的情義上,派兵西進。

如果這一計畫得以實現,廣東的尚可喜,馬上會和死去的孔有德——「泉台相會」。

但鄭成功對郝尚久數次的「緊急呼籲」,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一概以沉默待之。

而與此同時,李定國對肇慶的「攻堅戰」,也進行得異常不順利!

「攻堅戰」自3月26日開始,李定國先是架雲梯強攻,後是用挖地道突進,但在「城高池深人頑固」的肇慶面前,均無果而終!

就在這時,深知肇慶斷不可失的尚可喜,已親率廣州所能調動的軍隊,傾巢出動,趕到肇慶。

李定國同志的兵力,已不再占數量上的優勢!

因為堅信鄭成功言必行、行必果,「思想單純」的李定國,仍然留下來,繼續與尚可喜苦苦相持。

但在他付出巨大的犧牲和漫長的等待後,仍沒有盼來鄭成功的一兵一將。

萬般無奈之下,李定國下達了全線撤退令。

在李定國撤回廣西後,孤立無援的潮州,最終在這年的9月14日,被清軍攻破。

郝尚久同志,已沒有再做「漢奸」的資格和打算,在城破之際,與其子郝堯雙雙自殺,終於成仁成功地上升為一名合格的「大明英烈」。

李定國同志第一次進攻廣東,就這樣在鄭成功的默不作聲中,黯然收場!

「跌倒了,爬起來,擦掉淚,接著干」,李定國同志在第一次入粵作戰受挫後,並末灰心喪氣,轉而在次年,重振兵馬,再度發動對廣東的進攻!

與上次進攻不同的是,他的這一次進攻,得到了其上級領導永曆皇帝的大力支持。

早在1653年9月,已決心將錢謙益天才規劃付諸實踐的永曆帝,就派出出兵部職方司員外郎程邦俊攜帶詔敕前往廣東,向廣東抗清義師的最高領導人——兩廣總督連城璧宣諭。

在這道諭旨中,永曆帝摒棄了階級偏見,親切地把李定國同志尊稱為「藩臣定國」,並高度讚揚了他「戳力效忠,誓復舊疆」的行為,請這位仍在敵後堅持抗戰的連總督,在定國同志出兵之際,給予大力配合!

連城壁同志接旨後,立即親自跑到義師頭領王興、陳奇策、羅全斌那裡,做動員工作,與之約定在1654年3月2日統一集中,配合李定國的廣東戰役。

在向連總督下旨的同時,永曆帝也向鄭成功下去了一道道聖旨。

在這些「言辭急切」的聖旨中,永曆帝指出了鄭成功的兩個進軍的方向。

一是派「海軍」北上,進入長江,以實現與孫可望「長江會師」的計畫;一是派「陸軍南下」,配合李定國收復廣東。

永曆帝如此青睞鄭成功,是因為此時的鄭成功,早己不是當年「毛頭小伙」了。幾年間,鄭成功以金門、廈門為中心,抓住李成棟反正後父親舊部回歸的機遇,南征北戰、做大做強,已成為一支依次於孫可望「大西明軍」的抗清武裝。目前在擁兵十萬,虎視東南。

對於這兩個進軍方向,鄭成功並無異議,但真正到了出兵之時,鄭成功卻變得愁腸百結,猶豫不定。

「不知我者謂我心憂,知我者問我有何求?」,鄭成功不願積極出兵的背後,有兩個不可言傳的因素。

一是鄭成功自身的性格因素,鄭成功是一個喜歡制人而不受制於人的「特殊人才」,具有隻願意做「老大」領導別人,而不願當「小弟」被別人領導的「特殊稟性」,也沒興趣玩那一套「挾天子令諸侯」的鬼把戲,因此對永曆朝廷只願意保持一種「若即又若離,奉朔不奉詔」的狀態。

二是鄭有功有一處深深的「心底之痛」,就是他那個「一失足頓成千古恨」的父親,正被清廷羈押,隨時都有被剝奪生命的危險。父子親情,畢竟血濃於水,這讓他處處不得不「投鼠忌器」,時時追求與清政府維持「不降、不和、不絕、不裂」的平衡。

去年他不願出兵與李定國搞到一塊,也不願伸手拉郝尚久一把,就是這兩種因素的外在反應。但今年如何處置,他尚無決斷。

恰在這時,清順冶帝的「安撫」詔書與和談代表「不期而至」!

在詔書中,順治帝將前些年對鄭芝龍的「虐囚」行為,全都一推六二五地讓給了下了地獄的多爾袞,表明自己自親政以來,對鄭家關愛有加,撥亂反正、特事特辦,使鄭芝龍同志的政治待遇極大改善,生活水平極大提高!

清方的和談代表還給他帶來了乃父鄭芝龍的親筆書信,在信中,鄭芝龍先用親誼綿綿的話語,回顧了父子恩情,後用大義凜然的口吻,要求鄭成功順天應人,歸附大清!

雙管齊下,更讓鄭成功對出兵心猿意馬,欲進不能。

見鄭成功態度模稜,張名振立刻毛遂自薦,表示自己願帶本部人馬,組成「海上抗清先遣隊」,為鄭成功開闢北上的「新航道」。

讀到這裡,細心的讀者要問了,張名振同志不是魯王的手下嗎?怎麼現在會跑到鄭成功的地界上來混!

這且聽俺慢慢為您道來!

自從魯監國率部在舟山群島立足後,清朝的浙閩當局,便如芒刺在背。

但大清的「海軍」力量,相當有限,根本無法跨海作戰。

清浙閩總督陳錦在望洋興嘆了一陣後,終於想出了兩個用之千年而不「褪色」的「陰招」。一招是「滲沙子」,即派遣大量的「優秀諜戰人員」,混入島上,利用大家想回大陸過好日子的普遍心理,拉攏立場不堅定的分子叛明歸清。

在這招誘惑下,舟山僉都(官名,主管監察工作)嚴我公率眾降清。

歸降後,想繼續進步的嚴我公,向清廷獻上舟山進剿十策,並表示自己願意身體力行、充當嚮導!

嚴我公積極的工作態度,讓多爾袞大加讚賞,親自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先後兩次親切接見了這位「忠心耿耿」的叛徒。

隨後,多爾袞授予其都察院右都御史及大清欽差大臣之職,專門負責舟山、沙埕等處的招撫工作。

另一招是「挖牆角」,這一招開始是毫無成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