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沸騰的紅土地

在李成棟、佟養甲率領清軍消滅廣州的紹武帝,嚇跑肇慶的永曆帝後,南明政府有組織的抵抗便趨於瓦解,正面戰場迅速崩潰。

李佟集團軍則繼續擴大戰果,趁勢收取廣東未降的府縣。

1646年12月22日,北上的清軍在英德打敗明將陳課、童以振兩部,佔領廣東北部重鎮韶關。

1647年1月7日,繼續北上的清軍佔領粵贛交界的南雄。

1647年4月1日,清軍成功渡過瓊州海峽,佔領海南島。

這樣,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內,李成棟就憑著自己四千多人的「李氏清軍」(主要由陝北人組成)和數萬人的鄭芝龍降軍,完全佔領了廣東十府。

在這個佔領的過程中,李成棟逐漸認識到這樣的一個現實:在廣東這塊紅土地上,戰勝政府軍易,戰勝非政府軍(義軍)難!

這一認識,首先來自於東莞一個叫道滘(念jiao)的地方。

事情的起源是這樣的。

「李氏清軍」在佔領東莞後,又發揚其「無惡不做的光榮傳統」,對這個地方燒殺搶掠了三天(軍隊行話叫「放賞」)。

三天後,一支數百人「收穫頗豐」的「李氏清軍」,在道滘這個地方,遭到一大群「不明身份武裝人員」的襲擊,損失慘重,約一百人被殺,所搶的財物及「MM」全部所奪。

逃回東莞的清軍,自然不會善罷干休,他們又叫來了大批同夥,準備血洗道滘。

但這次清軍結果更殘,苦戰六日,損兵兩百。

事後,打了敗仗的清軍通過偵查得知,道滘這群非法武裝的頭目叫莫子元、葉如日。

他們把這一情況,迅速向剛被任命的「廣東軍區司令」(廣東提督)李成棟彙報。

得報後的李司令結束了沾沾自喜的精神狀態,派總兵陳甲領兵數千,由水路殺氣騰騰向道滘逼來。

早就知道清軍還會捲土重來的道滘人民,這幾天當然不會閑著。

他們一邊晝夜不停地搶修工事、打制武器、儲存給養;一邊向附近的沙灣、市橋、高鶴等鄉鎮緊急請援。

在這個曾誕生了袁崇煥的「英雄之鄉」,普通的百姓政治覺悟和民族感情自然不會落後。

得到請援信的四鄉百姓,在第一時間裡自備武器糧草,緊急向道滘集中。

一時間,小小的道滘便聚集了戰船千艘,義軍萬人。

剛剛準備完畢,陳甲的清軍也由水面趕到。兩家二話不說,立即開打。

大部分由「旱鴨子」組成的清軍,在這場水上戰鬥中的結果可想而知——兩千多名清兵被殲,陳甲被俘。

這是清軍自侵入廣東以來,遭到的第一場大敗仗,它大長了廣東人民的志氣,大滅了清帝國主義的威風!

它也再一次向歷史證明:戰爭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

道滘的勝利也讓一個「東莞的社會精英人士」,由衷地感嘆到:「清軍能以三百人攻破大大的廣州,卻不能以數千人佔領小小的道滘,可見我們家鄉的民心可用啊!」。

這個精英人士,就是在東莞土生土長的張家玉。

張家玉,生於1616年,打小起,除喜好讀書外,還愛好舞槍擊劍、交江湖朋友,彷彿又一個「袁崇煥」重生再造。

1643年,他考中進士,因成績名列前茅,直接進入「國家高級幹部培養基地」————翰林院,任庶吉士。

這時,離袁崇煥英烈的故去,已13個年頭。

13年來,大浪淘沙,水落石出。民間不斷有人,對袁崇煥是否真的投敵叛國發出致疑,年輕的張家玉同志就是其中的一個。

在京城,他曾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憑弔了這位同鄉的在京故居,並寫下了《燕京吊袁督師》一詩。「黃沙白霧皂雕旗,獨賴孤臣兩臂揮。熱血作書招死士,裹瘡臨戰立重圍。遂令漢卒聞笳奮,共掃妖氛奏凱歸。勞苦功高誰得似,中山何事謗書飛。」

自那時起,他就立下了這樣一個志向,有朝一日,像袁督師那樣,竭盡所能,不計誹謗,為國效忠。

第二年(1644年)的三月,李自成率領大順軍攻入京城,張家玉被捉。

大順軍對這位「夙有清名」的大明官員相當客氣,不僅沒有將他納入「追贓助餉」的黑名單,反而熱情地邀請他「棄明投順」,為新興的大順朝服務。

但家玉同志就是如此地不識時務,不但不降,反而搞起了絕食鬥爭。

絕食七日後,對他敬佩有加的大順政府決定「網開一面」,放掉了這位耿氣的「不合作者」。

被放後的他,知道自已在京已無所作為,就直接回到家鄉靜觀其變。

弘光朝建立後,被人誣告犯有「投敵叛國罪」的他,被鎖拿進京(南京)。

幸虧有人,拿出充分證據證明其清白,張家玉最終才被「免於刑事處分」,無罪釋放。

弘光朝覆滅後,張家玉積极參与了「擁唐運動」,並在後來建立的隆武政權中,任翰林院侍講,兼理吏、戶、禮三科事。

不久,他被下派到鄭彩軍中,擔任「政委」(監軍)。

但鄭彩陽奉陰違的做法讓他認識到:依靠軍閥建國,等於沙上築塔。

明白了這一點,他立刻弘揚「知行合一」的精神,自己著手組建了一支小小的武裝部隊——武興營新軍。

在隆武帝汀洲遇害後,無糧無餉的他,一度對時局悲觀失望,解散了新軍,僅帶了一部分骨幹返回家鄉。

道滘的勝利,讓他在大發感嘆的同時,也看到了希望。

他馬上派出手下的參將陳登雲,趕往道滘聯絡。

道滘義軍頭領莫子元、葉如日見這位名揚海內外的人士主動聯絡,異常高興,他們馬上派出戰船,把張家玉所帶的兵馬及家眷等接到道滘,共商抗清大計。

張家玉的資歷、名望、能力,使他一來就變成了這個抗清基地的「實際領袖」。

在他的主持下,道滘迅速完成了以下四項工作:

1、修泥城。

張家玉根據道滘的地形特點,提出一個「經濟實惠,即刻可行」的工事修造方案——築泥城。經過數千人熱火朝天地加班加點,泥城在一夜之間便奇蹟般地矗立在這塊紅土地上。

泥城內,坑道交錯,陷阱、火炮、地雷依點設置,環環相扣,完全成了一個「絞肉機」式的堡壘工事。

2、整軍隊。

張家玉對這支來自四村八鄉,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的義軍,申明約束,整頓軍容,嚴肅軍紀,使義軍做到真為國、不憂民,取得當地百姓發自內心的擁護和支持。

在此基礎上,他選出精壯驍勇的五千人,組成了「突擊部隊」,作為攻防作戰的主力。

3、舉義旗。

1647年3月4日,張家玉正式樹起義旗,表示「彈丸之地」的小道滘將與「龐然巨獸」的大清國決戰到底,並熱忱歡迎華夏大地上,一切不願作亡國奴的人民,加入到道滘的「反抗陣營」中來。

4、取東莞。

為將抵抗事業做大做強,張家玉並不死守道滘。他邀請博羅縣的舉人韓如琰,作為自已新的合作夥伴。約其從陸路進軍,自己則率「突擊部隊」從水路接應,直取東莞。

雙方於3月14日,發起水陸夾攻,當日就拿下東莞,活捉清朝新任命的「偽知縣」。

張家玉四個快速而漂亮的動作,搞得在省城坐鎮的李成棟暈頭轉向,特別是東莞的丟失,更讓他覺得「無顏見大清權貴」。

為找回丟掉的尊嚴,1647年3月16日,李成棟全軍出動,準備以武力收復東莞。

為確保此次勝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李成棟派出「秘密特工」,收買內奸對東莞的大炮作了特殊的「技術處理」。

3月17日,東莞攻防戰打響。

義軍在東莞城牆上架起大炮,計畫對城外清軍的陣地,展開轟擊。

但經過特殊處理的大炮,在關鍵時刻,竟全部「啞口無言」。

大炮的無能為力,讓義軍的自信心大損,清軍趁機發動了攻城戰。

經過一天的力戰,義軍不支後退出該城,東莞重新落入清軍的手中。

攻取東莞後,預謀對道滘斬草除根的李成棟,又開始進攻道滘的前哨————望牛墩。

與順利攻取東莞不同,小小的望牛墩,成為清軍一個新的「傷心之地」。

他們在這裡苦苦地熬了七天七夜,扔下五六百具屍體後,才佔領了這一塊被鮮血染紅的小高地。

3月26日,死傷累累的清軍,終於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來到了道滘的泥城下。

在清軍發起進攻後,道滘的大炮這次毫不客氣,滾燙的炮管中,發出一聲聲雄壯的怒吼。

在炮擊中,攻城總指揮李成棟及其坐騎「幸運地中了頭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