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同室再操戈

在閩浙贛三省由「解放區」變成游擊區後,南明的江山,也僅剩下了粵桂湘黔滇這五省了。

各種抗清力量迅速向這五省集結。

因地理的原因,粵桂兩省率先垂範,勇敢地站在了抗清的最前線。

粵桂(廣東、廣西)兩省在今天是兩個獨立的行政單元,但在明代,卻是一個統一的行政單元,統統歸兩廣總督管轄。

當然,因為地域太大,又是少數民族聚居區。所以,明朝中央政府又在下面分別設立廣東、廣西兩個巡撫,來內部分開管理。

這些聚在一起抗清力量,擺在面前最迫切的任務,自然是要選出一個最高領導——「監國或皇帝」,以作為自己政權合法存在的法律依據。

現在張羅這件事最積極的人,是廣西巡撫————瞿式耜。

這不僅是因為,擁有儒家正統觀念的瞿大人,在帝位選舉上有很濃厚的「血統」情節。

更主要是他認為隆武帝「興亦匆匆、敗亦匆匆」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親不近,導致名不正;而名不正,導致事不成。

在當年在黃道周、鄭芝龍以「賢能」為根據擁立朱聿鍵時,他曾以「血親」為根據擁立過桂王朱由楥。

為何要擁立桂王?

這是因為,按血統排序,與大行皇帝崇禎血統最近的「王」,就只有福、瑞、惠、桂四個藩王了(萬曆帝留下的兒子們)。

但「國破山河在,花落知多少」,這其中,福王父子雙雙完蛋,瑞王全家重慶死光,惠王降清喋血京城。

現在迎風傲雪獨自開的,就剩下桂王一家了。

桂王家的「戶主」是老桂王朱常瀛,按輩分算,他是崇禎的叔叔,原封地在湖南衡州。

當張獻忠帶著「反政府武裝」跑到湖南「流竄作案」時,害怕「壯烈殉國」的他帶著三兒子安仁王朱由楥,跑到廣西梧州避難。

而不小心丟掉的四兒子永明王朱由榔,就稀里糊塗地做了張獻忠綁匪集團的「高級肉票」。

但真是「惡人自有惡人磨,貴人自有貴人幫」,就在朱由榔性命難保之際,一個「混入革命隊伍」中明朝官員暗中保護了他,讓他和死神擦肩而過!

不久,張獻忠又開始跑到四川尋找新的作案地點,朱由榔便乘機逃出虎口,以「難民」的身份在湖南永州「潛伏」下來。

南明廣西征蠻將軍楊國威和部將焦璉,率軍進入這一地區時,朱由榔終於否極泰來,被護送回廣西梧州同父兄團聚。

真是應了「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句老話,就在朱由榔返回不久,飽經風霜的老父親朱常瀛就掛了。

隨後,他的哥哥朱由楥也由「安仁王」變成了「安息王」。

這樣,援引大明「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王位繼承法,朱由榔便由兩字的「永明王」自動升格為一字的「桂王」。

現在,具有濃厚「擁桂」情節的瞿式耜,就直接向他的上司——兩廣總督丁魁楚建議,擁立新桂王朱由榔同志承繼大統。

但「老奸巨滑」的丁總督,在沒有獲得隆武帝確切死亡的消息前,力主持重,並沒有立即加入到擁桂派的行列中去。

直到隆武朝大學士何吾騶,寫信告知他這一「國喪訊息」時,他才丟掉幻想,慌慌張張地加入到以瞿巡撫為首的「勸進」隊伍中來。

1646年十月初十,經過照例的「三勸三推」後,年僅23歲的朱由榔同志,被大家擁立為監國,國都暫定在他的登基地——廣東肇慶。

朱由榔同志承繼大統,既有兩大優勢,也有兩大不足。

兩大優勢,一是他內心善良。

善良,似乎不是政治家,尤其是亂世政治家所需要的「優秀品格」,因為一般而言,擁有這種品格的政治家,通常的下場就是變成強者桌上的「盤中餐」。

但朱由榔同志不同,他身上的這種品格,雖然沒有給他帶來事業上最終的成功。但他這一人性中最亮的閃光點,卻讓他得到瞿式耜、李定國、劉文秀等人的傾心擁護,最終也使他能在環境更惡劣、敵情更複雜的殘山剩水中,把南明的江山又延續了十五年,佔南明整個歷史歲月的90%。

一個善良的人,未必能得到歷史的垂青,但卻可以贏得無數人真誠的關心和幫助!

二是他的長相優勢。

朱由榔同志相貌堂堂、長須垂胸、面如朗月,很像他的爺爺萬曆帝朱翊鈞,頗有帝王之相,讓人望而敬重。

但同時,他也有兩大不足:

一是他是一個「失學少年」。

雖然貴為王爺,但由於連年的戰亂,在他本應背起書包上學堂的時候,卻打起包裹來逃難。結果逃來逃去,就錯過了學習的黃金年齡。以致於他在登基之初,文化水平仍停留在一個「小學生」的層次上。

二是他性格懦弱。

懦弱的人,往往會在關鍵的時刻,逃避他本應擔負的責任,而一個懦弱的帝王,當他逃避責任的同時,一起喪失的,還會有他珍貴的社稷和寶貴的生命。

也正因為後兩個不足,使朱由榔同志就任監國之初,朝堂之上,就瀰漫一股不和諧的風氣!

這股風氣就是太監專權和首輔之爭。

這個專權的太監,叫王坤(又名王弘祖),他當年曾經跟著崇禎皇帝混過,精通「宮廷禮儀學」,現在在肇慶這個山高皇帝遠的地方,完全夠得上「國寶級的人才」。

在大家都對監國如何登基、如何接受大臣朝拜、如何封賞大臣等等形式問題,說不出個一二三四時,王坤同志上場了。

他發揮自己專業特長,把所遇到的難題一一化解,在得到大家欽佩的同時,也贏得朱由榔監國由衷的信任。

此後,朱由榔監國的一言一行,都要在王坤大太監的指導下方敢實施,王太監由此實際攫取了南明政府的最後決策權。

有權了,必然會有人來巴結討好,第一個來和他走關係套近乎的人,就是兩廣總督丁魁楚。

丁總督因為在擁立活動中慢了下級瞿巡撫半拍,唯恐這位下級後來居上,成為首輔。所以就急匆匆地走這位專權大太監的門路,以使自己能夠順利成為朱由榔政府的首任首輔。

經過王大太監的「暗箱操作」,丁總督如願以償地入閣,並任首輔兼兵部尚書。

而獲「擁立首等功」的瞿巡撫,也才僅僅得到個東閣大學士兼吏部左侍郎管尚書事的位置。

當了首輔的丁首輔有宰相之名,卻無宰相之才。

他一是在國家高級幹部的人事安排上,執行嚴厲的「關門主義」,把隆武朝的大學士何吾騶、蘇觀生、陳子壯等「社會知名人士」排斥於現政府之外。

二是在得知江西贛州失守後,他就帶領朱由榔和剛搭好的政府班子,倉皇出逃到廣西梧州,準備把廣東的大好河山拱手讓人。

他這種「低能」的舉措,直接造成了一個嚴重後果——南明紹武政權在廣州建立。

紹武政權中的紹武帝,就是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

在隆武帝選擇陸上逃難時,身為唐王(繼承了他哥哥朱聿鍵的藩號)的他,卻和另益王、遼王等四王選擇了海上逃生。

實踐證明,在清朝海軍數量基本為零的情況下,這是一條安全係數極高的逃生路線。

朱聿鐭就沿著海上逃生路線,波瀾不驚地「挺進」了廣州城。

挺進廣州的他,最初的理想僅是「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對於成為大明最高領導人這一偉大的抱負,他想都沒有想過。

雖然他沒有冷靜地為自己思考未來,但卻有人正在熱心地為他謀劃人生。

現在廣州城裡,朝思暮想,想讓朱聿鐭同志由唐王「進步」為皇帝的,就是以隆武朝大學士蘇觀生同志為代表的廣州各級官員。

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丁首輔執行「關門主義」的惡果,他把桂監國政府高官的名額都送給了「肇慶幫」,這實在讓失勢的「廣州幫」極度鬱悶。

恰在這時,又傳來南明肇慶中央政府聞敵即逃的「糗事」,這讓「廣州幫」對「肇慶幫」的感情,由鬱悶升級為鄙視。

鄙視之後的「廣州幫」,內心升騰起一個強烈的願望——何不援引兄終弟及的法律條款,另起爐灶,擁立唐王朱聿鐭同志為帝,這樣大家便都可以因此而「共同進步」。

1646年十一月初二,在大學士蘇觀生、廣東總兵林察(鄭芝龍手下的部將)、廣東布政使顧元鏡、侍郎王應華等「廣州幫」文武官員的強烈要求下,朱聿鐭同志「勉為其難」,出任監國。

為搶在桂監國的前面,得到南明地方政府的承認。三天後,蘇觀生等人乾脆趁熱打鐵,擁立朱聿鐭由監國升格為皇帝,改年號為紹武(自明年一月一日起正式使用),定都廣州。

然後,紹武帝向南明各地方政府發出皇帝即位的「喜詔」,要求各地方政府承認——紹武政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