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弘光繼位

之所以現在才寫到南明真正的歷史,是因為本人敘事能力有限,只能用「花開兩枝,各表一朵」傳統方法,先把大順的事說完再說南明的事,很對不住大家。來,繼續!

1644年3月1日夜,大順軍佔領大明首都北京,崇禎自盡!(專業用語:駕崩)

北京城成了大順的天下,標誌著大明中央政府的完蛋,但這並不表示,大明王朝就此終結。

在我國歷史上,當一個政權的中央政府被推翻後,其「殘餘勢力」換個地方,再搞出一個新政府,繼瀆打著老旗號,來延續舊王朝的存在,也是屢見不鮮的。漢族王朝的典型代表是東晉和南宋,少數民族王朝典型代表是西遼和北元。

而現在放眼大明的江山,雖然中原和西北已經「糜爛」,但淮河以南的廣大地區,仍處於大明政府的有效管轄之下,而且,這些地方經濟發達,國民生產水平居世界前列,還沒有被「下崗農民」搗亂破壞。

更讓人安慰的是,當年明成祖北遷時,一為了不影響老爹朱元璋在天上的「情緒」,二為了照顧子孫萬一那一天在北方混不下去了,跑回老家南京來還有條退路,所以就把南京當作大明的「留都」保存至今。

要說我國有兩個以上都城的王朝也不少,唐朝就有三都,西安、洛陽、太原;遼朝更絕,有五都,臨潢、大定、北京、大同、遼陽。

明朝的「第二首都」南京和這些都城相比,還是有些區別的,不但一直保留了六部,而且還保留了都察院等一整套和北京相對應的中央班子,連名稱也特別,南京所在的省不叫現在的江蘇,而叫「南直隸」。

當然,與「第一首都」北京相比,南京的六部衙門多為虛銜,公務清閑,任職官員稱為「吏隱」(相當於現在的巡視員),雖然沒有實權,但地位和北京相對應衙門的官員是一樣的。

凡事都有特例,在南京還是有一些實權部門的,最主要的實權部門有三個:南京兵部尚書、守備太監、提督南京軍務勛臣。

按理說,兩京制應該是個好制度,但倔強而又小心眼子的崇禎帝愣是沒有利用,兩次南遷留都的大好機會白白錯過,導致了3月18日夜的煤山自縊,直讓九泉之下的朱棣老老老爺爺捶胸跺足,大呼:「孺子不可教也。」

「前師不忘,後事之師」,後來的清朝皇帝就聰明多了,純粹不以首都得失為懷,英法聯軍來了就放棄北京去「北狩」,八國聯軍來了又放棄北京去「西巡」,結果仍然還可以回過頭來大大方方地重整河山,又嬴得王朝幾十年的生存。

好了,題外話打位,繼續說事。

自從大順軍兵臨北京城下之日起,大明中央政府的一切政令就無法發出了,南京的各位「高幹」們在接到崇禎皇帝命「天下勤王」的詔書後就再也收不到邸報了,這讓各位「高幹」越來越感到不安。

局勢的驟變把南部兵部尚書(相當於國防部長)史可法推到了歷史的風口浪尖上。

史部長個人履歷如下:

史可法、男、1601年生,字道鄰,漢族,祥符人(今河南開封),為「東林泰斗」左光斗的學生,崇禎元年(1628)進士。授西安府推官。歷任戶部員外郎,郎中。崇禎八年(1635),隨盧象升鎮壓各地農民起義。崇禎十年(1637),被張國維推薦升任都御史,巡撫安慶、廬州、太平池州及河南江西湖广部分府縣。崇禎十四年(1641)總督漕運,崇禎十六年(1643)七月拜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

在史部長43年的人生中,最突出的光輝事迹是一、雪夜苦讀,廟遇左光斗;二、喬裝改扮,探藍左恩師;三、西安賑災,廉潔無所取;四、巡撫安徽,領兵苦剿「匪」。而從這些履歷里,可以看出史大人是一個工作勤奮、盡職盡責、清正廉潔、有所作為的學者型領導。

四月一日,史部長領銜發布了號召天下臣民「起義勤王捐貲急事」的倡議書,七日,率兵渡江準備北上「勤王」,兩天後,他又誤聽了一個的消息,崇禎帝己乘舟由海逍南下,太子也從小路得以逃出。史部長立即將此信息對外公布,南京留守「高幹」們個個喜形於色,奔走相告。

但第二天就傳來了崇禎帝煤山自盡的消息,並且,這一消息在四月十七日被北京逃出來的原大學士魏炤乘予以證實。

皇帝死了,中央政府完了,經歷了忽喜忽悲的「高幹」們頓時醒悟過來,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是象「土木之變」後一樣,重新選出一位新皇帝,這樣,大明才能「續統」,大家才能繼續打工當「幹部」。

新皇帝的法定繼承人自然是太子,但悲慘的現實是:不但太子,而且崇禎帝的其它兩個寶貝兒子都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不過,不要緊,大明自建國以來,朱元璋同志大力發揚多生快生的革命幹勁,已使朱氏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目前的統計是:朱氏子孫己達八萬餘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千分之一。

但大明好歹還是法制社會,不是這八萬子孫都有皇位繼承權的,皇位繼承法那可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早在兩百多年前,先知先覺的朱元璋早已為大明帝位的選舉及繼承製度確立了永不動搖「四項基本原則」。

原則一、有嫡立嫡,即皇后生的首個男性公民,不論其在皇帝的兒子中排行老幾,即有當皇帝的權力,「殘疾老青年」朱高熾即以此原則登上皇帝寶座。

原則二、無嫡立長,即在皇后無子的情況下,由皇帝的長子繼承皇位。「大明第一懶皇帝」朱翊鈞即沾此原則之光榮登大位。

原則三、兄終弟繼,即在現任皇帝駕崩無子的情況下,由皇帝的弟弟繼位。十七年前,年僅十六歲的未成年人朱由檢即因此原則坐上了哥哥朱由校留下的「寶座」,從此開始了他苦難深重的人生。

原則四、血親優先,即在現任皇帝是一個「三無人員」(無子無孫無弟),且忽然駕崩的情況下,可從其最近的血親中選擇一男性公民來繼承帝位。比如正德皇帝朱厚照意外龍馭歸天,堂弟朱厚熜就憑此原則,讓天上掉下大餡餅,由一個鄉下少年一下子變成了萬民景仰皇帝。

按照以上的原則,朱元璋的99.99%的男性子孫就靠邊站了,現在有資格繼承皇帝大位的被選舉人,就剩下了下面僅有的四位:

1、福王朱由崧

身份:萬曆皇帝的孫子、老福王朱常洵的兒子、崇禎帝的堂哥。

現居住地:原封地洛陽被大順軍佔領,現逃難至南直隸准安府。

特長:A、熱愛體育運動,善長馬拉松長跑,B、美女鑒賞家,能識「西施」於萬千佳麗之中,C、國家一級品酒大師,D、著名的「三級片」導演。

2、桂王朱常瀛

身份:萬曆皇帝的兒子,崇禎帝的叔叔。

現居住地:原封地衡陽,現逃難至廣西桂林。

特長:膽小、聽話、善良。

3、惠王朱常潤

身份:萬曆皇帝的兒子,崇禎帝的叔叔。

現居住地:原封地荊州,現逃難至廣西。

特長:虔誠的佛教徒,長年與經書木魚為伴,身體力行的和平主義者。

4、瑞王朱常浩身份:

萬曆皇帝的兒子,崇禎帝的叔叔。

現居住地:原封地漢中,現逃難至四川重慶。

特長:無。

這四位中,惠王因為過於「好佛」,眾「高幹」怕大家和大明都被他送往「西天」,所以首輪即「pass」掉。

接下來,桂王、瑞王因為比崇禎帝高一輩,與大明繼承法還是略有出入;目現居住地都離南京過遠,山高路遠坑深的,來一趟實在不易,所以也被「pass」掉了。

這樣經過幾輪淘汰後,福王就成了新一任皇帝的「不二人選」了,連福王也這樣認為了,他正笑咪咪地等著皇帝的桂冠往自己的頭頂上扣呢!

福王是帝位第一侯選人,這個看似板上釘釘的事情,卻在部分選舉人的操縱下,忽然發生了變數。

大明皇帝的大選,可不是全民普選,而是在某些條件下由某一類當權者進行的暗籍操作。

就現在的帝位大選活動來看,共有兩大選舉團加入選戰,並提出了各自的侯舉人。

甲選舉團——挺「福」派

組成人員:南京勛貴集團

領軍人物:南京軍區衛戍司令趙之龍,誠意伯劉孔昭

提名侯選人:福王朱由崧

提名理由:維護祖宗家法

真實想法:大家能混到今天,血統很重要,要維護血統繼承的延續性和嚴肅性。

競爭優勢:符合大明帝位選舉的四項基本原則。

競爭劣勢:福王名聲太差,除有個混帳老爹外,個人素質也不高,吃喝玩樂無所不能。

乙選舉團——挺「潞」派

組成人員:東林黨

領軍人物:在籍南京禮部侍郎錢謙益(注意在籍二字,這說明其僅是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