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隋煬帝錯在哪

如果要評選中國歷代帝王中的「敗家子」的話,隋煬帝楊廣恐怕會首當其衝。

千百年來,隋煬帝楊廣,在世人眼裡,早就是與秦始皇嬴政齊名的暴君,甚至名聲比秦始皇還不如。秦始皇濫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亂,但這一統的江山,畢竟是他親手打下來的,最後打了多少賠了多少,最多只是個不賠不賺。但這位隋煬帝卻不同,他的父親楊堅留給他的,是一個經濟繁榮、國力強盛、雄踞東亞大陸的世界第一強國——大隋帝國,卻被他僅用了13年時間,就搞得天下大亂,國破家亡,好好的大隋朝,反給盛唐做了嫁衣裳。這真好比一個人繼承了一筆豐厚的遺產,卻用極快的速度敗壞光,不是敗家子又是什麼?

所以多少年來,在文學作品影視形象中,這位暴君都是百分之百的反面角色。但是審視歷史,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說起隋煬帝楊廣,現代人都說是昏君,而在隋文帝在位時期,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楊廣卻是個年輕有為,建功無數,名聲相當好的皇子,甚至許多人把他看做人中之龍,締造盛世的希望。

現代人說得比較多的,是楊廣「裝蒜」的那些事。比如做皇子的時候,他厲行節儉,謙恭有禮,很得隋文帝的歡喜,最終使隋文帝廢掉了太子楊勇,立他為儲。但事實上,早在楊廣20歲的時候,他就名滿天下了,原因就是那場隋王朝的統一戰爭——滅陳戰爭。

公元589年,年僅20歲的楊廣就被任命為兵馬大元帥,率領50萬大軍平滅南方陳朝,這一戰的政治意義遠大于軍事意義,畢竟是統一天下的最後一戰。而從難度上說,彼時隋朝兵強馬壯,遠非苟延殘喘的南陳小朝廷可比,南征自然是摧枯拉朽。在這場戰爭里,楊廣也第一次讓世人認識了他,作為統帥,他制訂了兩路突破,直搗建康城的戰術,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傷亡,而且隋軍所到之處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繳獲的財物也悉數上繳,南陳的府庫更是「無所取」。楊廣本人更是以身作則,在軍中身體力行,恭行簡樸,滅陳之後他賞罰分明,殺掉了陳後主身邊的佞臣,贏得了南方百姓的民心。這時期的楊廣,活脫脫一個禮賢下士、勤政愛民的「好青年」,與他即位之後的形象,可謂天淵之別。

其實早在此以前,楊廣就不止一次顯露出他的才能。比如他精於詩詞歌賦,且博覽群書,談論起國家大事來,連父親楊堅都甚為驚訝。楊廣13歲的時候,就被任命為太原總管,可見從那時候起,楊堅就對楊廣悉心培養,希望他將來能成大器。

而在平定南陳之後,楊廣又參與了隋朝的其他幾件大事件。一是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亂,且在叛亂平定後安撫地方,撫恤百姓;二是在揚州輕徭薄賦,平反冤案。坐鎮揚州平亂的楊廣,可謂一心撲在工作上,一連十幾天衣不解甲,熬夜工作,白天指揮戰鬥,晚上打理民事,當地自南陳開始積累了數十年的積案,被他在一個月內全部處理完畢,結果「上下皆贊之」。公元590年,突厥大舉犯邊,楊廣受命統軍出征,他作戰勇敢,身先士卒,在陝西延安一舉擊退突厥。如此人物,放在當時,著實是一個文武雙全的青年才俊。

而在做人上,楊廣繼承了老爹楊堅的特點,格外會裝。此時的楊堅一共有5子,分別是楊勇、楊廣、楊俊、楊秀、楊諒,且5人都是楊堅的正房皇后獨孤皇后所生。不管是立嫡還是立長,皇位本都與楊廣無緣,但楊廣很會討爹媽歡心。而且楊堅的情況特殊,他是中國封建帝王里出名的「妻管嚴」,獨孤皇后在世時,他只有獨孤皇后一個妻子,而獨孤皇后本人性格強硬,對「接班人」這樣的大事,其實是起到決定作用的。

對老媽獨孤皇后,楊廣是竭力討取她的歡心。要討獨孤皇后歡心,表孝順送禮都沒用,獨孤皇后一生御夫極嚴,最在意的就是男人是否忠誠,對兒子也不例外,偏偏長子楊勇是個風流坯子,他對獨孤皇后為他選的原配老婆極為冷淡,家中娶了幾房妃子,自然令獨孤皇后大惱。相反楊廣卻極會來事,他做皇子的時候,對外表現最多的就是與妻子蕭氏的「相親相愛」,處處對妻子體恤有加,大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之意,如此做派,自然討得老媽歡心。其實楊廣本人也好色,他也經常臨幸王宮中的宮女,一旦懷孕就偷偷墮胎,不過終究是瞞過了老媽去。日久天長,獨孤皇后對楊廣器重有加,不斷給楊堅吹枕邊風,楊堅心靈的天平,就是這樣傾斜過來的。

除了在爹媽面前會裝,楊廣在大臣和部下面前也很會裝,比如當年率軍北伐突厥時,部隊缺糧,士兵沒糧食吃,他主動斷糧,當眾不吃不喝,把士兵們感動得熱淚盈眶。南下平南陳時,他把自己的戰馬讓給生病的將士騎,把自己的帳篷空出來給生病的士兵調養,一時間軍心大振。隋文帝的近臣楊素、高紹、宇文述等人也與他交好,內外相互串通。

這裡就要說說和楊廣爭奪太子位的楊勇。楊勇之所以最終被廢,除了楊廣會裝外,其實他有兩條犯了隋文帝楊堅夫婦的忌諱。第一是楊勇信佛,且喜好奢華,對於厲行節儉的隋文帝來說,這可以說是頂風作案。第二個忌諱,隋文帝本身就是一個性情內向陰沉之人,楊勇偏偏子不類父,性格率真且喜怒盡形於色,偶有爭執,即容易和楊堅變臉,長此以往,父子關係日益冷淡。比如他曾在公元600年冬至接受百官朝賀,擔心兒子搶班奪權的楊堅,心裡犯了嘀咕。楊勇敗亡的導火索,就是楊廣就任揚州總管時,行前與獨孤皇后辭行,母子涕淚交流,楊廣更趁機說楊勇要害他,並散布謠言說楊勇的妃子是被楊勇毒死的。獨孤皇后聽後大怒說:「若此子登位,我兒恐無倖免。」至此楊勇的命運,已經無可挽回了。公元600年十月,楊堅正式下詔廢楊勇太子位,改立楊廣為太子。值得一提的是,楊廣誣陷了楊勇這麼多年,但一直到楊勇被廢太子位,卻無一言攻擊弟弟楊廣,史書上說楊勇「性寬厚」,誠非虛言。

隋王朝此時經過楊堅勵精圖治,已成盛世之相,最需要的就是一位守成之主,就如同漢高祖身後的文景二帝。而性格寬厚的楊勇,顯然更符合這個條件的,無奈厚道人無好命,會裝的楊廣,繼承了這筆遺產。

客觀上說,楊廣本人的能力,在當時也確實是楊堅5子中最出眾的,有過戰功,博學多才,且有治理地方的經驗,更有一乾重臣的擁戴,不管從哪個方面說,他似乎都是一個合格的接班人,那天下大亂的局面,又是怎樣造成的呢?

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堅駕崩,楊廣即位,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隋煬帝,當然,不是什麼好名聲。

有關隋煬帝在位時期的種種惡行,史書上不勝枚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3條:開大運河,征高句麗,數度巡遊。

而細觀這3項惡行,卻不難發現,儘管事情的最後結果是鬧得民怨沸騰,天下大亂,但3件事情的發生,本身卻都有各自的道理。

先說開鑿大運河。其實從隋朝建國以後,開鑿運河就是國家的一項戰略重點。隋文帝在位的「開皇之治」時期,隋王朝就曾數次發動大規模的運河工程,在南方疏通了從建康到蘇北的河道,在陝西疏通了渭水至長安的支流,甚至在甘肅河西地區,也曾多次修築水利工程,河西地區在唐朝時期能夠成為天下最富庶的州郡,底子就是隋朝時期打下來的。而說到大運河的開鑿,早在隋文帝開皇十年,就有江南地方官請求開鑿運河,以削減稅糧運輸成本。隋朝平定南陳後,南方經濟迅速發展,賦稅激增,但是大量的賦稅運送到北方,長途跋涉成本甚大,而按照隋朝的稅法,百姓稅糧的運送成本,即「損耗」,也是由百姓自身承擔,在隋文帝時期,僅是江南地區的稅糧,分攤到每個百姓身上,其要繳納的「損耗」,竟然是賦稅本身的9倍。而隨著隋王朝不斷拉攏突厥、吐谷渾等部族,賞賜日益增加,對於南方稅糧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拓通南北交通要道,減少運輸成本,成為自隋文帝時期開始持續10多年的呼聲,在隋文帝在位的後10年,有關請求開鑿運河的奏章,從中央到地方累積就有50多封,其中不乏高紹、楊素之類的重臣。可以說,在當時,開鑿大運河,是一個舉國上下的呼聲,並非隋煬帝自己的心血來潮。

京杭大運河的整個施工設計,是由隋朝時期最著名的工程家宇文愷統籌規劃的。宇文愷最初的計畫,是以百姓分批服役的方式,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塘江5大河流,建立一條連接京杭的大運河。在宇文愷的最初設想里,這個浩大工程的每一個細節步驟,他都考慮得非常詳細,比如他建議,不宜一次性調動太多民夫,而是由百姓分批分散服役,保證每年動用民夫總數不超過20萬人,而且凡是參與勞役的民夫,都由國家出糧給予補貼。以當時隋王朝在南方的糧食儲備,做到這一切是不困難的。宇文愷最早的工程設想,是計畫11年全線貫通,但奏報送上去之後,隋煬帝卻嫌慢,11年?1年他都等不及,最後頒布下來,大運河工程的期限,被縮短到了7年,而糧食補貼也一概不準,又要馬跑又不讓馬吃草,才是隋煬帝本身的性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