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南朝「最弱王朝」——陳朝

如果要給魏晉南北朝出現過的所有政權搞個評選的話,不管評什麼,總會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相信有一項評選,基本是沒有異議的——評選魏晉南北朝中國最弱的南方政權。幾乎每一個熟悉這段歷史的人,都會把手裡的票投給一個王朝——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朝。

表面看來,這個結果是很有道理的,在南朝「宋齊梁陳」四個政權里,陳朝是最後一個王朝,它的國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國力最弱,之前的宋、齊、梁三朝,雖然也都屬偏安,但總算還有幾次蕩氣迴腸的北伐,輪到陳朝統治的時代,基本就是被動挨打了。別說收復河山,不讓人家跨過長江來收你,就算阿彌陀佛了。到了王朝的末世,又出了一個中國歷史上「青史留名」的亡國之君陳後主。此君的所作所為,基本算是後世李後主,宋徽宗之流「模範先驅」。國破家亡的命運,它最後也沒躲過去,而且比前面的宋、齊、梁三朝都亡得慘,人家的亡國都是改朝換代,最慘也不過是丟點國土,輪到陳朝,大好的河山全讓北方打包全收了。公元588年,取代北周自立的隋文帝大舉北征,一舉攻滅偏安南方的南陳政權,中國自西晉末年300年分裂後,終於重歸一統。在這個歷史性的時代里,陳朝末帝君主陳叔寶及其君臣們,更以其荒淫的表現,自毀長城的做派,為中國的統一大業,做出了「特殊貢獻」。

如此王朝,不說最弱,似乎是說不過去的。

但當我們翻開煌煌史冊,我們卻又驚訝地看到了另一個陳朝:它的開國皇帝陳武帝陳霸先,在之後的幾千年里,一直為歷代英雄敬仰,就連開創貞觀盛世,平生自視甚高的唐太宗李世民,也讚頌他「中興江南,盪跌亂世,不世之功」。後來同樣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里,有志收復北方河山的仁人志士們,也同樣視他為偶像。按照一般王朝的劇本,但凡王朝滅亡,其帝王也大多「人走茶涼」,會慢慢地隨時間被人遺忘,可是陳朝為數不多的幾代皇帝里,陳武帝,陳宣帝,陳文帝等人,卻在民間被敬仰為神。中國南方老百姓為他們修建的祠堂宗廟,不但未因陳朝的滅亡而消失,相反終整個中國封建時代香火不絕。這份殊榮,別說是北朝諸如高歡、宇文泰們這些「英主」享受不到,就是盛唐的「仁君」們也很難比擬。最弱的陳朝,雖然滅亡得乾脆利落,卻成了中國老百姓們一種特殊的紀念。

這個在正史中最弱,亡得最慘,卻讚譽頗多,紀念頗重的陳朝,究竟是怎樣一個模樣?無論是英雄輩出,還是積貧積弱,陳朝的一個事實,卻是後來史家所公認的:比起之前的宋、齊、梁三朝來,陳朝的建國,面對的是一片爛攤子。陳朝的開國皇帝,是南朝四位開國皇帝里最不容易的。

比一比陳朝之前的三個南方政權,這個事實就很清楚了。劉宋開國的時候,雖然建立在蕩平東晉晚期內亂的基礎上,但持續的農民暴動,打擊的多是當地世家大族,軍閥的叛亂多屬窩裡斗,且持續時間較短。雖然大批世家大族在暴亂里覆滅,但國家的人口和經濟受傷害並不大,整個南方經濟還處勃勃上升之勢。所以,才有了劉宋建國早期橫掃北方的威猛與「元嘉之治」的繁榮中興。劉宋與蕭齊兩個政權,全因晚期末帝的昏庸暴虐而亡國,奪權的蕭齊與蕭梁,全是憑著發動兵變,經過小規模的流血衝突,即完成了政權的平穩過渡,國民經濟在此期間也並未受損,蕭齊的開國皇帝蕭道成,以及蕭梁的開國皇帝蕭衍,都好比是繼承了前人巨額財產的暴發戶。可輪到陳朝建國,暴發戶肯定是做不成了。陳朝建國之前,中國江南經歷了一場自晉室南渡以來最慘烈的暴亂——侯景之亂。梁武帝晚年,錯納北朝叛將侯景投降,此人野心勃勃,借梁朝宗室內鬥機會發動叛亂。此時梁朝,雖然表面承平,但內部矛盾深重,宗室諸王的明爭暗鬥,外加遭世家大族壓制的寒門想翻身,巨大的貧富差距,早在民間埋下了怒火。侯景一亂,等於是點燃了一個火藥桶。「爆炸」的結果,不但是承平近半世紀的梁朝終於覆滅,而且佔據江南的侯景,全無政治遠略,他帶來的北方驕兵悍將們,只知殺戮破壞。繁榮的江南大地,一下子赤地千里。這樣的局面,無疑是「最危險的時候」。

就在這「最危險的時候」,陳朝,建國了。

說陳朝的建國,無疑要說到陳朝的開國皇帝陳武帝陳霸先,在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里,陳霸先的成就貌似不大,但後世許多功業遠遠超越他的英主們,包括那些完成一統天下偉業的帝王,皆奉他為楷模。而觀他一生的做為,得此尊崇,是毫不過分的。

和之前宋、齊、梁的三代開國皇帝一樣,陳霸先同樣是寒門出身,比起劉裕、蕭道成、蕭衍這三位「寒門」,他的稱帝之路,更不容易。他之後的建國之路,也更艱辛。

說陳霸先的家世,往上一直追溯,直到東漢,才出了一個做官的——太丘縣令陳寔。陳霸先出生在浙江長興縣,他出生的時候,他的家族在當地已有十代,已然是當地大戶,但在門閥當道的南北朝,其身份依舊「寒」得可以。寒門出身的陳霸先,自然難獲太多機會,以其家族身份,至多只能得到些「小公務員」的職務。陳霸先起先做過當地的里司(《水滸傳》里晁蓋做過的工作),還做過管油庫的小吏。他本人也是個低調紮實的人,平時話不多,每一樣工作都幹得兢兢業業,在當地是個出了名的老實人。就算是門閥當道的年頭,老實人也不吃虧,工作成績突出的陳霸先,雖然沒有被提拔起來,卻得到了一個很有前途的工作,給梁武帝的侄子蕭映當傳令兵。蕭映是當時梁朝宗室里的青年才俊,爵位是「新喻侯」。給這樣的人打雜,對於當時的「寒門」來說,算是「攀了高枝」。老實做人的陳霸先,很快得到了蕭映的賞識,後來蕭映調任廣州刺史,陳霸先跟隨赴任,官升中直兵參軍,成了手握兵馬的武將。混到這一步,在當時的寒門裡,是很不容易的。

可去了廣州才知道,得到這個官不容易,當這個官更不容易。當時的廣州不像現在這般繁華,那時候還屬蠻荒之地,當地各民族雜居,暴亂衝突極多,典型的「老少邊窮」。對陳霸先來說,這卻是一個機會。有仗打,才能有功勞拿,和平年代一輩子碰不到的功勞,在廣州期間全碰到了。跟隨蕭映到廣東後的陳霸先,先受命平息了當地幾場小規模的暴亂衝突。他還很低調,比如別人打仗,都是儘可能地多殺人、多立功,換到他,卻是能不打就不打。無論是當地的士兵造反,還是各族部落起事,他都堅持「和為貴」,能說服教育就說服教育,能解決問題就解決問題,他公正處理當地鄉民的各種糾紛,不搞歧視,經常兵不血刃化解衝突。對一些生產落後的少數民族地區,他還主動派兵興修水利,發放稻種,在當地搞起了「扶貧」。這使他快在當地百姓中有了威望。後來他統帥廣東兵馬北上勤王,挽救危局。兩廣各族百姓一呼百應,群起聲援,其「群眾基礎」,就是這時候起打下來的。

民望日高的同時,陳霸先的官運也好得很,在廣東的這些年裡,他很少爭功,每次立了功,大多都把功勞分給有世家大族背景的同僚。如此又幹活又低調的好乾部,蕭映自然喜歡,官位也節節攀升。先做西江都護,後來又成了高要太守。到了公元544年,廣州爆發兵亂,將蕭映包圍在城中,消息傳出後,兩廣各地駐軍陽奉陰違,誰都不敢出頭救援。堂堂廣州刺史蕭映,成了「光桿司令」,縮在廣州府衙里等死。就在這關鍵時刻,陳霸先來了,他以3000劣勢兵力,出其不意地發起進攻,成功打垮了廣州叛軍。救了連遺書都寫好的蕭映。在最危險的時間,出現在最危險的地點,擔當最危險的責任,解決最危險的問題,這是陳霸先人生里的第一次,也是他一輩子都在做的事。

廣州解圍後,感激陳霸先的蕭映,在奏摺里大讚了陳霸先的功勞。遠在建康拜佛的梁武帝,也第一次知道了廣東還有這樣一位老實人。兩廣平亂的捷報送到後,梁武帝特意派畫師到嶺南,畫下陳霸先的畫像帶回建康。此事後不久,陳霸先的老領導蕭映染病身亡。陳霸先聞訊後大為悲痛,悲痛完了,就主動要求護送蕭映的靈柩回故里。此後他不辭勞苦,從廣州一路護送蕭映屍骸回建康。如此忠誠,也引得梁朝上下嗟嘆不已。此時的陳霸先,已經是整個南朝出了名的老實人。

此後,陳霸先獲得了他人生里的一個重要職務交州司馬。南北朝時期的交州,主要是今天的廣西地區,這個職務,相當於當地的總司令。寒門出身的陳霸先,也就成為了梁朝晚期的一個封疆大吏。這次任命讓他擁有了一支精銳的軍隊和歸他管轄的地盤。但天上沒有白扔的餡餅,如果說兩廣是南朝的「老少邊窮」,那麼交州就是這裡最窮最亂的地方。陳霸先到任後當地就發生了叛亂,從公元545年開始,陳霸先一直忙著在當地平叛,一直到公元548年,在他「和為貴」的方式下,當地的叛亂終於全數平息,他後來打天下的兩大部將周文育和杜僧明,也是這時期招降來的。可也就是在這一年,北方卻發生了大暴亂,梁武帝招降的北齊叛將侯景悍然起兵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