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百越從此入華夏

漢武帝劉徹在位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一統」時代,說大一統,內容自然很多,比如中央集權上的大一統。繼漢景帝劉啟削藩之後,推行對諸侯國的打壓政策,削弱諸侯國權力,通過「推恩令」的實施,徹底瓦解諸侯國對中央政權的威脅,使西漢沒有出現諸侯割據的局面。又比如思想上的大一統,正式確立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儒家文化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的統治地位從此開始。比較重要的,還是國土上的「大一統」,西漢立國早期的南越諸侯國內附的局面,到了漢武帝劉徹在位時期,徹底由諸侯國變成了郡縣,今天福建、廣東、廣西地區,皆由漢帝國直接設立郡縣進行統治,南方各省從此正式與中原大地連接成一片。這是一項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的成就。

這一步的實現,自然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從西漢初期趙佗建立南越國開始,南越就以諸侯國的身份存在,儘管歸屬於西漢帝國,但畢竟不是直接的統治。隨著西漢與南越地區聯繫的加強,取消諸侯國,設立中央的直接統治,也成為大勢所趨,完成這個「大勢」的一個重要人物,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終軍。

終軍,在八年抗戰歷史上曾有極高知名度,國民革命軍軍歌里的第一句就是「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擄系長纓,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摧戰雲」。所謂「班定遠」,就是東漢立下拓通西域奇功的定遠侯班超,能與這樣人物並列的終軍,自然不是一般人。事實上,他是促成南越割據政權最終放棄自立,歸附中央郡縣治下的關鍵人物。他的人生雖短,其光輝燦爛,絕不在班超經營西域之下,其壯烈殉國的慨然結局,千載之下,更令無數仁人志士欽佩尊崇。在悲壯慘烈的八年抗戰,依然成為前線百萬浴血奮戰的中國軍人的精神支柱。

南越的創建者趙佗,病逝於公元前137年,享年97歲,是漢朝諸侯王中最「高壽」的王爺。在他身後,南越國的歷史卻已經接近了尾聲。自漢文帝時期重新成為諸侯王后,趙佗開始止戈為武,發展生產,但南越在南中國的「獨大」地位,卻日漸削弱。南越的東面,即今天福建、浙江地區,還存在著「閩越」政權,閩越日益強大,開始不斷侵略周邊地區。說到這個「閩越」,也是與南越同時存在的一個政權,在劉邦時期被冊封為諸侯國,主體民族是當地越族,漢武帝時期,閩越已經分裂成東甌、南海、閩越三個政權,其中閩越最強,時常出兵侵擾周邊地區。無論南越,還是東甌、南海,都曾不斷向漢帝國上書訴苦。對於這些國家之間的征伐,長期以來西漢王朝都採取「說和」態度,盡量以中央政府的名義主持公道,甚少動兵。漢武帝劉徹即位後,中國長江以南,還處於政權林立,漢帝國的實際控制區域,往南最多到今天湖南地區,往東南,只能到浙江地區。

這樣的局面,年輕的漢武帝自然不會甘心。他即位的早期,漢文帝的妻子——竇太皇太后還健在,國家大事多集中在她之手,老太太奉行「無為而治」,反對輕易動兵。即使如此,漢武帝依然見縫插針。公元前138年,閩越國發動了對東甌國的侵擾,在竇太皇太后表態不能動兵的情況下,漢武帝依然派親信嚴助為使節,以調解雙方糾紛為名,調動漢朝駐紮在浙江會稽的駐軍攻擊閩越,迫使閩越撤軍。此事之後,整個東甌部族全部「內附」,遷移到今天蘇北淮安、鹽城地區居住,從此徹底融入到漢民族之中。原本是南中國霸主的南越國,此時飽受閩越侵擾之苦。趙佗晚年,就已經因為閩越入侵,放棄了自己東面的部分領土,採取防守策略。公元前137年趙佗過世後,繼承他王位的是他的孫子趙胡。這時期閩越的侵擾更加劇烈,公元前135年,即趙佗死後兩年,閩越發動了對南越的大規模進攻,無法抵抗的趙胡向漢武帝求救,這次漢武帝果斷出兵,在漢朝的兵威下,閩越再次不戰自退。漢帝國的果斷行動,不但讓閩越暫時收斂,更令南越感到自危,事情結束後,趙胡本打算入朝朝見漢武帝,但深感漢武帝統一中國南方雄心的南越大臣們竭力反對,最終只是派其子趙嬰齊入長安為人質。

在漢武帝早期,除了對匈奴採取備戰政策外,對中國南方大地的統一政策,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漢帝國一改之前幾代帝王「無為而治」的策略,對南方諸國分化瓦解,採取冒頭就打的政策,特別是兩次對閩越的征伐,以及東甌內遷,都極大提高了中央政府在南方的威望,登基之初的漢武帝,意圖保持各南方諸侯國勢力均衡的局面,以便為之後統一南方,各個擊破奠定基礎。

此時的南越政權,恰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比起開創基業的趙佗來,趙胡還算是個守城之主,他在任時期,統治尚且穩定。但此時的趙胡,已經對漢帝國有了戒心,他開始大量修築從漢地進入南越的關卡,增派軍隊,同時多次以各種理由拒絕入長安朝見漢武帝。特別是對以前是「敵國」的閩越,他也轉為通好,與閩越王余善相互串通,互為唇齒。公元前130年,番陽令唐蒙上奏,請求通夜郎,即從雲南地區的夜郎國借道,以便將來能藉此地進兵,平定南越政權。漢武帝劉徹准奏,次年唐蒙入西南,說服夜郎國歸漢,在當地設立郡縣。從此漢帝國對割據南方的南越政權,形成了夾擊之勢。

南越命運的轉折,發生在趙胡去世後,按照南越的規矩,迎回了留在長安做人質的趙嬰齊回國繼承王位。這時對西漢「利好」的消息是,趙嬰齊在長安娶當地女子樛氏為妻,並生下兒子趙興,在漢王朝的壓力下,趙嬰齊立趙興為世子,這樣下一代南越接班人身上,就有了漢朝的烙印。但趙興畢竟是幼子,如此舍長立幼,自然也引起了南越國大臣的不滿,後來南越的動亂,也正源於此。

南越國的衰弱,從趙嬰齊開始。此人性格殘暴,回國即位之後,開始大肆排斥異己,誅殺先王的大臣,導致了南越國朝局的動蕩。而且他本人貪圖享樂,喜怒無常,喜歡隨意殺人,引得國內民怨沸騰。對西漢帝國,趙嬰齊同樣沒有放鬆警惕,這時期正是漢武帝大力打壓諸侯的時期,趙嬰齊多次稱病,拒絕入京朝見漢武帝。比他父親更過分的是,趙嬰齊只是派了他的一個小兒子趙次公入漢。對西漢帝國不斷到來的高壓,這時期的南越、閩越諸國,基本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不給漢帝國任何動兵以及滲透的借口。

西漢帝國對南方各諸侯國,由高壓政策轉為統一戰爭,拐點是公元前119年。即位早期的漢武帝,其對外政策的核心是打匈奴,早期對閩越的兩次動兵,除了擴大中央政府的威權外,更為即將參加對匈奴戰爭的漢軍練了兵。而後隨著匈奴實力的日益萎縮,漢朝的持續勝利,漢武帝關注的重點,也逐漸從長城以北變成了長江以南,廣袤的南方大地,是漢帝國的下一個作戰目標。

統一南越的契機,在公元前115年發生了,源於一個女人的不貞。這個女人,就是趙嬰齊當年在長安迎娶的女子——樛氏。

這一年,南越國王趙嬰齊病故,其子趙興即位,這時候的趙興只有12歲,幼主當政,國家大權多把握在宰相呂嘉之手。樛氏雖然貴為皇太后,是南越的「國母」,但她這個「國母」在南越並無威信,一則她是趙嬰齊在長安迎娶的,屬於外來人,並不被南越臣民所接受,二則樛氏年輕的時候,是個行為不檢點的女子,她在嫁給趙嬰齊之前,在長安曾有一個叫安國少季的情人,這事偏偏保密工作沒做好,在南越幾乎「地球人都知道」。有這樣的前科,樛氏太后的一舉一動都遭到臣民們的猜忌,甚至經常傳出關於她的流言蜚語。南越君臣不和的情況,很快傳到了漢武帝的耳朵里。誰都知道,這是統一南越的最好良機,但關鍵是,怎麼辦?

這時候,平定南越的主人公出場了:終軍。

終軍,字子云,山東濟南人。終軍少年時,就以文采聞名於當地,18歲被舉薦為博士,這是一個公認非常自信的人,不管做什麼事,都不相信自己會失敗。比如當年入京的時候,路過函谷關,當地守軍按照規矩,發給他日後出關的憑證,終軍得知後憤然將憑證置於地上,說「大丈夫西遊,終不復出」。入關之後,終軍以其口才得到漢武帝賞識,受命巡視諸侯各國,他高頭大馬,昂然出關,果然用不上當年的憑證,此事在當時廣為流傳。漠北之戰後,他還曾經受命出使匈奴,以其昂然的姿態申斥匈奴單于,匈奴人雖然惱火,卻也不敢加害,反而把他禮送回來。在當時的漢帝國,他是出名的青年才俊。

南越國君臣不和,內部矛盾重重的消息傳來後,這個一直很自信的人,又一次挺身而出了,他很自信自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南越內附問題。

這時候漢武帝也確立了方略:派使節出使,說服南越國內附。這個方略說著容易,做起來卻非常難:南越作為漢朝諸侯國已經100多年了,畢竟沒有什麼反叛之類的大錯,要它內附的理由顯然不足。何況此時執掌南越大權的是呂嘉,這是個出名的狠角色,殺伐果決毫不手軟,其親族在南越國內為官的有100多人,這樣的地頭蛇,使節過去能不能完成任務兩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