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項羽錯過多少機會

說起西漢王朝開國戰爭時代,哪一個人物在今天的知名度最高,答案恐怕並非作為勝利者的「漢高祖」劉邦,相反卻是他的死對頭——西楚霸王項羽。

民間戲曲自不必說,千百年來,各類文學作品滿天飛,一曲《霸王別姬》從古唱到今,力拔山兮的武勇,纏綿悱惻的愛情,讓多少代觀者無不愴然淚下。戲文里唱,電視劇來來回回拍了N遍,電影前前後後拿了一圈獎。時代變,年頭變,流行時尚變,項羽的「知名度」,卻是千年不變,甚至在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演變里水漲船高。一句話:這是一個深受世人喜愛的人。

為什麼喜愛,理由自然很多。比如他雖然狠,但是夠爽直,是條血性漢子。又比如他雖然事業失敗,但是用情專一,愛情感天動地,一生得遇虞姬,夫復何求?纏綿悱惻的愛情,給後世增添了幾多趣味的談資。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恐怕還是他比較冤:身為正宗楚國名門後裔,手握彼時中國最強大的江東軍團,連橫掃六合的秦軍都敗在他的手中,雄霸天下一度誰與爭鋒,卻最終敗於區區劉邦,落得烏江邊橫刀自刎的悲壯結局。惋惜如項羽,愴然如項羽,千載之下,又怎能不叫後人嘆息連連?

而事實上,在項羽的人生道路上,他本來有無數次機會,不但可以一舉鼎定天下,將野心勃勃的對頭劉邦掐死在搖籃里,更可能建立一個雄踞東亞大陸的「大楚帝國」,然而他就像一個胸有大志卻不知珍惜的「富二代」子弟,一次次揮霍了上天賜予他的機會。最後的悲情,固然可嘆,卻也是「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且讓我們從頭到尾看一看,項羽,究竟錯失了哪些機會。

說項羽的人生,不得不首先說到秦王朝的滅亡。

二世而亡,國祚僅延續了15年的秦王朝,公認的亡國喪鐘,是公元前209年發生在安徽宿州東南的大澤鄉起義。陳勝吳廣振臂一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揭開了轟轟烈烈秦末農民戰爭的序幕。然後群雄四起,先是魏國宗室後裔魏咎在魏國故地自立為王復國,接著齊國王室田瞻、田榮兄弟在山東復國,趙國後裔趙歇在張耳、陳余的擁戴下在趙地復國。一時間天下大亂,秦帝國統治搖搖欲墜,幾十萬人馬在中原大地群雄逐鹿,可最終到底會是誰,「逐」到那隻「鹿」——天下呢?

折騰了沒多久,「群雄」們就露餡了。陳勝吳廣動靜最大,一度擴張到幾十萬人,可說到底是農民起義,戰鬥力低不說,更無長遠眼光,所過之處儘是破壞燒殺,全無政治方略。他們建立的國號叫「張楚」,意思是「張大楚國」,借著戰國時期楚國的牌子擴充實力。此舉開始奏效,陳勝的軍隊一度打到函谷關,險些端了秦帝國的老窩。可打了幾個勝仗,「張楚」的部將們就開始忙著稱王了。他的部下紛紛自立,特別是其中原屬六國的貴族們,紛紛藉機擺脫陳勝自立,重新恢複王號。結果,陳勝的主力軍隊周文部攻打函谷關失敗,反而被秦將章邯重創,聲勢浩大的張楚政權立刻分崩離析,各地部下們紛紛和他劃清界限,拒絕援救。到了第二年十二月,秦帝國大將章邯率軍攻克「張楚」的首府陳縣,陳勝遭部下庄賈殺害。一度轟轟烈烈的張楚政權,說到底不過是「盜版」的楚國,最終不成氣候。

而在這個時候,「正版」的楚國誕生了——公元前209年十月,原楚國大將項燕之後項梁殺蘇州太守,得蘇州子弟兵8000,繼而誓師渡江,擁立楚國宗室熊心為帝,號稱楚懷王,作為戰國時代秦國最頑強對手的楚國——復國了。

在楚國復國以前,中原大地早就打成了一鍋粥。陳勝吳廣先鬧,接著六國宗室都進來湊熱鬧。魏國鬧、齊國鬧、趙國鬧,也就是鬧鬧而已,這些「群雄」們本身實在不成氣候。陳勝自不必說,從開始到最後,只能是農民起義,最多給秦帝國找點麻煩。至於什麼魏國、齊國、趙國,更是難成氣候——秦始皇在位時期,對於六國宗室採取了極其殘暴的打壓政策,六國的大戶皆遭削弱,10年的暴政,修長城加東巡,導致北方生產破壞嚴重,人民流離失所,經濟疲敝凋零。外加這幾位「王室之後」,也不是成大事的人,大多不過是恢複了故國的領土後,立刻關起門來稱王,全無逐鹿天下的雄心。要啥沒啥的北方各路豪傑,最多不過是給秦帝國製造點麻煩。在陳勝吳廣被平定後,秦帝國集中兵力,對北方諸侯各個擊破,最終平定天下,貌似是早晚的事。

直到楚國的復國。

有了楚國,事情就不一樣了。事實上,在秦末的亂象中,能夠終結秦王朝命運的,唯有楚國。具備一統天下實力的,更只有楚國。論原因,眾所周知的是,在秦國滅六國時期,楚國的抵抗是最為劇烈的,楚國王室的命運也是最悲慘的,世人的同情自不必說,楚國遺民對故國的懷念之情,也是最強烈的。然而更重要的是,比起秦帝國對中原諸國後人的殘暴壓制,楚國的實力卻是保全最多的。這倒不是因為秦王朝心善,實在是因為楚人地處的長江流域,對於此時的秦王朝來說鞭長莫及。秦始皇晚年的暴政,造成中原農民大量逃亡。為逃避苛政、兵役、賦稅,大量原居于山東、河南、河北地區的百姓,紛紛避難到長江流域,這裡天高皇帝遠,尚能安居樂業。到了秦二世胡亥在位時期,楚地的人口、經濟力量,都足以與秦王朝爭天下。當然,最大的本錢還是人——楚國宗室項家。

項家,即項羽的家族。這個家族不簡單,有說是楚國的直系皇室,因被封在項地,因此改姓項。也有人說他們是楚國的貴族,武將世家。但無論是哪種說法,這個家族在楚國歷史上一直很牛很強大,世世代代英傑輩出。秦始皇滅六國的戰爭里,給天下無敵的秦軍最沉重打擊的,就是楚國大將項燕。20萬秦軍被他打得灰飛煙滅,最後秦將王翦以60萬重兵南下,憑長期相持的戰術,以秦國強大的國力和後勤保障能力,最終拖垮了項燕的百萬楚軍,楚國也因此滅亡。但此戰秦國也損失慘重,而功敗垂成的項燕,雖是楚國滅亡的「罪人」,更在秦軍的最後一擊中壯烈殉國。但因他悲壯的抵抗,長期以來深得六國遺民的敬重。即使是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扯旗造反的時候,雖敢說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豪言,卻還要借項燕的名義,扯起「楚」的名號。而就在不久之後,背負著祖先光榮與仇恨的項家子孫們,也開始了他們壯懷激烈的復仇行動——楚國復國。

「復國」的主角,就是項燕的兒子和孫子——項梁項羽叔侄。楚國滅亡之後,項氏家族遭到秦帝國殘酷的壓制。項羽出生在江蘇宿遷,幼年時全家遭到秦王朝的搜殺,不得已避難到江南蘇州地區。這裡是楚國的舊地,也是楚國遺民的聚居地,秦帝國雖在此地設有官署,卻一時難以節制。「天高皇帝遠」,項氏家族迅速發展,以顯赫家世的號召力和兩代武勇的英傑,很快成為一方豪雄。至於項羽本人,史家記錄比較多的,是他少年時的「武勇」。他父親早逝,自幼被叔叔項梁帶大,先讓他學書法,學了不久就厭了,又讓他學兵法,學了不多久也厭倦了,唯獨是武功練得勤,少年時代即孔武有力,又加天生神力,很快成了一方英傑,卻也埋下了他最後的悲劇命運:武功固然能喧囂一時,但是一個經常厭倦的人,最終也會被命運所厭倦。

大澤鄉起義後,項家也隨即行動,於公元前209年六月發難,殺死秦帝國派駐江南的會稽太守殷通,一舉佔有江南大地。這次行動由項羽的叔父項梁發動,24歲的項羽參與其中,斬殺殷通數百守衛,立下初出江湖第一功。而後他們擁立熊心為帝,重建楚國。隨後揮師北上,爭鋒天下。初戰極為順利,一直打到山東定陶地區。這時期的項羽,也從叔叔身邊的偏將,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將。一路擔當開路先鋒,勢如破竹。特別是雍丘之戰中,他率先衝鋒,擊殺秦將李由,將秦軍打得大潰,立下頭功。但到了定陶,楚軍卻第一次碰上了對頭——鎮壓了陳勝吳廣起義的秦將章邯。這個文官出身的儒將,是大秦帝國最後一員將星。定陶之戰,章邯故伎重演,以穩守戰術拖垮楚軍,集中優勢兵力發動襲擊,將項梁統帥的主力軍打得全軍覆沒,項梁本人也在戰鬥中身死。歷史的命運再次走到了一個關口上:這時候北方的抗秦形勢,是糟得不能再糟,先前扯旗復國的齊王田瞻被章邯滅掉了,魏王魏咎也被平定了,原本轟轟烈烈的北方「六國復國運動」,只剩下趙國趙歇一系,被圍困在巨鹿城苟延殘喘。而項梁北進的楚軍,也被打得全軍覆沒,項家的戰將們在這場戰鬥中死亡殆盡。章邯隨即揮師北向,以60萬大軍將巨鹿城團團圍困,一旦巨鹿城破,北方的六國反秦勢力,就將徹底灰飛煙滅。而據守江南的楚國,也勢必不能獨存,這是一場唇亡齒寒的戰爭。

「唇亡」在即,「齒」們的表現卻很心寒:這時候被圍困在巨鹿的趙國,北面面臨秦國從河套調回的北方邊軍打擊,黃河南面,更駐紮著章邯的幾十萬虎狼之師。齊國被平滅後,即任的田榮被嚇破了膽,率軍縮在魯東地區自保。趙將陳余等人率大軍救援,但見到秦軍兵威之後,盡皆退縮不前。偏偏楚國內部也窩裡斗。項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