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章 苦命的好人——秦末帝子嬰

作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後迅速敗亡的短命王朝,秦朝在歷史上的得分一直不高,從秦始皇往下,滿朝文武數下來,除了仁厚的秦始皇長子扶蘇,立功河套草原的名將蒙恬外,真貌似是「洪洞縣裡無好人了」。指鹿為馬的宦官趙高,愚蠢無能的秦二世胡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丞相李斯。一個個挨個看,可以說是一個比一個可悲,歷史上各種類型的反面角色,在這個倒霉政府里似乎全齊了。

然而,到了秦朝滅亡後近百年的漢朝,無論是西漢修史的司馬遷,還是東漢歷史學家班固,在淘盡歲月的泥沙之後,都不約而同地對這時期,秦朝體制內的一個人,做出了崇高的評價。司馬遷說這個人有擁主之才,如果給他機會,足夠守住秦國的基業,東漢的班固更讚歎他「死生之義倍」,是個對得起秦國祖先的好男兒。這個得到兩漢歷史學家不約而同高評價的人,就是秦朝末帝子嬰。

有關子嬰的身份,現代資料留存下來的不算多,唯一可知的是他是秦國王室宗族,具備繼承秦國皇位的條件。有資料說他是皇長子扶蘇的兒子,也就是秦始皇的孫兒,也有資料說他是秦始皇的幼弟,也就是秦二世的叔叔。他的生卒年、家庭成員,到今天的都已經不可考,但為什麼這樣一個處處不可考的人,卻能得到兩漢歷史學家們的高評價呢?或許,我們還要從秦朝末年的亂局看開去。

有關秦朝末年亡國的喪鐘,大多數史家都把賬算在了秦始皇在東巡路上病死,認為秦朝正是從此開始,走上了亡國的道路。雖然從後面的歷史看確實如此,但事實上,當時的秦朝還是有一個機會,能夠挽救日益陷入危機的朝局:扶蘇即位。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秦始皇在病故前,曾專門囑託,要扶蘇趕快回來。對扶蘇這個兒子,現在普遍的說法是,秦始皇一直很不待見,因為比起秦始皇的尚武激昂,扶蘇卻子不類父,他屬於那種性情仁厚的青年,特別是秦始皇濫用民力,大興土木的時候,扶蘇曾經多次進諫,也因此惹惱了秦始皇,後來乾脆讓他到河套,隨蒙恬一起墾荒。但從秦始皇臨終前的表現看,他對扶蘇一直是給予厚望的,但凡中國歷史上的大有為之君,在臨終前選擇接班人的時候,往往都會選擇一個寬厚的兒子繼承大業,因為在父輩的開拓之後,兒女輩最重要的事情是守成。在秦始皇連續多年的大動作以後,整個秦帝國也已經危機四伏,最需要的也是一個守成之君。

扶蘇在秦始皇健在的時候,就曾多次進諫秦始皇,希望秦始皇能夠與民休息,但不幸遭到秦始皇的多次拒絕,但派他到北方來屯墾,主要目的恐怕還是為了讓扶蘇歷練一下,與扶蘇一起鎮守北方的蒙恬,是這時候秦國的第一武將,用蒙恬來輔佐扶蘇,秦始皇所謂的發配,事實上是在暗暗培養接班人了。按照秦始皇自己的想法,如果扶蘇能夠登基的話,秦帝國的國運,會轉向正常的軌道。但這個如意算盤,卻被一個人打破了:趙高。

趙高這個人,歷史上都說是個奸人,許多人提起他,都認為他是靠了逢迎拍馬得到秦始皇的喜歡,事實卻沒這麼簡單。早在秦始皇做秦王的時候,趙高就嶄露頭角了,他本來就是秦國宗室的後人,因為犯了罪被罰沒入宮為奴的,但金鱗豈是池中物,雖然落難如此,仍然不忘上進讀書,他最早引起秦始皇注意,是因為他對秦國律法的精通,他可以毫不費力地將繁雜的大秦律一字不漏地背出來,並且頭頭是道地分析。在法家立國的秦國,這樣的人當然是人才了。所以趙高就這樣得到了秦始皇的賞識,並且命他教自己的小兒子胡亥讀書。趙高這個人很會鑽營,相處沒多久就把胡亥哄得團團轉,很快就離不開他了。同樣信任趙高的還有秦始皇,特別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強化了中央集權,地方州郡的事務,都要由他直接掌控辦理,他每天要看的奏摺,都有好幾千斤重,雖然秦始皇工作熱情高,但一個人顯然是不行的。這時候的趙高,就是一個稱職的秘書,秦始皇有什麼疑難的事情處理不了,他說出的答案都能對秦始皇的心思,而且秦始皇有時候奏摺忘記放在什麼地方,趙高都能一下子給秦始皇找出來。在秦始皇眼裡,趙高是一個勤勤懇墾老實巴交的好秘書,他做夢也沒想到,就是這個好秘書,此後竟然隻手遮天指鹿為馬,親手斷送了他創建的大秦王朝。

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在河北廣宗病逝,這時候侍候在秦始皇身邊的,除了做宦官的趙高,就是做丞相的李斯了。李斯是秦始皇的老臣了,開始很想按照秦始皇的遺囑辦事,回去就迎接扶蘇即位,但是李斯這個人雖然有才幹,卻有一個要命的毛病妒忌。早年他的師兄韓非子得到秦始皇的賞識,李斯擔心韓非子來到秦國,會影響自己的地位,乾脆不顧同門之情,將韓非子羅織罪名害死了。後來淳于越質問秦始皇,引得秦始皇大怒時,又是他趁熱打鐵,攛掇秦始皇搞出了「焚書坑儒」的缺德事,既打擊了一直和法家不對付的儒家派系,更清除了有可能威脅到自己身份的人。在趙高眼裡,李斯就是這麼一隻有縫的蛋。果然,趙高找李斯密謀,給李斯詳細分析了局面:一旦扶蘇回來即位,蒙恬肯定會成為丞相,那麼你李斯往哪裡擺?如此一說,李斯果然害怕了。不幫扶蘇,自己的丞相位有可能保得住,幫了扶蘇,那就肯定保不住,在秦始皇的信任和個人的前途之間,李斯再次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他和趙高串謀,藏下了秦始皇的遺囑,偽造了一份假遺囑送到邊關,這份遺囑的內容,是要賜扶蘇死罪。蒙恬打了這麼多年仗,人很細心,懷疑詔書有假,但扶蘇卻是個好孩子,既然老爹都讓我死,我就死吧,不死那就是不孝順,痛哭了一場後抹了脖子。蒙恬也在威逼下吞葯自殺,秦朝統一天下後的第一名將,就落了這樣一個下場。這場變化也引發了連鎖反應:蒙恬死後,河套30萬守軍一鬨而散,紛紛逃亡,辛苦打下來的河套草原,沒多久就成了無人區,被匈奴大搖大擺地搶了回去。之後匈奴頻繁南下騷擾,甚至把漢高祖包圍在白登山,追根溯源,都是拜這場變亂所賜。

蒙恬和扶蘇相繼去世後,趙高和李斯合謀,擁立胡亥即位,胡亥是個糊塗蛋,大權自然落到了趙高的手裡。趙高掌權後,在濫用民力方面,比起秦始皇來更變本加厲,比如驪山的陵墓還沒修好,又征伐了幾十萬人去修,河套的守軍跑光了,又以此為借口大修長城。中國國民經濟的破壞,老百姓的筋疲力盡,也都在繼續中。胡亥登基後,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大清洗,他將自家的12個兄弟姐妹在咸陽公開殺死,蒙恬、蒙毅兩兄弟也相繼被害。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波被逼自盡。就在秦始皇過世後的第二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扯起了造反大旗。大秦帝國一下子陷入到了暴亂中,與此同時,趙高卻依然在大肆排除異己,趙高的兄弟趙成做了咸陽令,把持了京城的權力,其他的各路親戚也被陸續安插在官場中。大秦帝國的皇帝,表面上姓嬴,其實漸漸開始姓趙了。

這時期秦帝國的危機日益加劇,內訌也升級了,本來李斯和趙高在擁立胡亥一事上,算是一個戰壕的盟友,但是胡亥即位後,趙高大權獨攬,李斯日益不滿,就開始屢次在背後發牢騷。趙高早就想除掉這個大敵,他故意給胡亥造謠,說李斯有謀反之心。胡亥這時候對趙高已經言聽計從,二話不說就解決了李斯。算計了一輩子的李斯,臨了被更陰的人算計了。

胡亥這個皇帝,是歷史上有名的糊塗皇帝,當然,他有些事情也不糊塗。他曾經對趙高說,人生就像白駒過隙一樣,得懂得享受啊,趙高當然趁機迎合他。胡亥繼續發動民夫修造阿房宮和驪山陵墓,激得民怨沸騰。這期間,陳勝吳廣起義已經發展到了10萬人,大舉進兵咸陽,六國貴族也紛紛造反,但陳勝吳廣無遠謀,其部將打了勝仗後不思進取,紛紛畫地為牢自立為王,起義的勢頭沒幾天,自己內部就分裂了,秦帝國藉此機會調集重兵,逐漸扭轉了頹勢。公元前209年12月,節節敗退的陳勝在澠池被秦將章邯擊敗,部隊全軍覆沒。陳勝吳廣的起義被鎮壓了,但摁下葫蘆起來瓢,當年的六國舊貴族們紛紛起事,北方的原韓王室、齊王室、趙王室,一個個接連擁兵自立。這時候的秦國,還好有名將章邯等人南征北戰,憑藉著從北方邊境調回來的精銳騎兵,外加臨時武裝的幾十萬在驪山修陵墓的奴隸,總算能夠穩住戰局。

但氣數該完還要完蛋,到了公元前207年,秦帝國的局面一度大好,北方的趙國王室被秦軍包圍,秦軍企圖圍點打援,形成一個巨大的包圍圈,徹底聚殲前來救援的各路起義部隊,但計畫卻趕不上變化,起義軍中偏出來了一個項羽,在巨鹿演了一場破釜沉舟的妙筆,一舉擊破秦軍。而另一路原本意在牽制秦國的偏師劉邦,竟然也逼近了函谷關。秦帝國的死穴一下子被捅破了。這期間的秦王朝,秦二世一直都沉迷於享樂,大權全由趙高把持,趙高每天都對他謊報軍情,吹噓外面形勢大好,可到了這時候,眼看就捂不住了。秦二世得知真相後大怒,順口罵了趙高几句,趙高也不幹了。你天天花天酒地的,老子替你把持大權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