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分分合合話晉國

在春秋時代中原的爭霸歷史中,如果說南方保持強國地位最持久的是楚國,那麼長期以來作為楚國對手的,並不是首創霸業的齊國,卻是與楚國長期南北對峙的晉國。

比起偏居東部的齊國,晉國的地理位置,在北方的中原諸侯國中,似乎是更有利的。它所據有的「三晉大地」,包括今天的山西、河南、河北部分地區,從地理位置上說,對中原諸侯具有天然的「坐北朝南」優勢。晉國境內土地肥沃,生產發達,更兼山川縱橫,依託太行山脈,進可攻退可守。比起齊國來,天然的優勢是明顯的。

但晉國也同樣有自己的問題,一是他們境內華夏族與蠻夷雜居,主體民族是華夏族,卻也包括山戎、犬戎等部族,長期以來就是蠻族侵擾的主要對象,特別是晉國北部的地區,更是游牧民族聚集之所。在常年與蠻族的戰鬥中,晉國人養成了尚武的性格,晉國士兵作戰的勇猛頑強,在春秋諸侯里是出了名的。但更重要的問題是,在春秋的早期,晉國的國君是說了不算的。

晉國的國君一脈,也是根正苗紅的周王室。晉國的第一個國君,就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但是到了春秋初年,晉國國君的權力卻很弱,因為晉國立國後,大肆封賞本族的兄弟,導致親族權力尾大不掉。到了齊桓公稱霸的時期,晉國發生了內亂,晉國的同宗兄弟曲沃武公推翻了晉侯,自立為晉國國君,周天子迫於無奈,也只好承認了這個既定事實,這就是晉國歷史上的晉武公。沒想到晉武公得國之後,貪心不足,竟然學鄭莊公的樣,大張旗鼓地攻打周天子,嚇得周天子一度逃離洛邑。好在這位晉武公在位兩年就去世了,其子晉獻公即位,這位國君在位的十六年,是晉國興起的關鍵時期,這十六年里,晉國相繼兼并了中原北方的虢、魏等小國,「假道伐虢」的成語正出自這一時期。到了晉獻公在位的晚年,晉國的西部領土已經與秦國接壤,東部領土也與齊國接壤,儼然中原諸侯的又一大國。

但晉獻公時期,晉國的國家實力,還遠遠在齊國之下,而晉獻公本人,也並非一個能承擔霸業的英主。其實他對於晉國最重要的影響是:為了避免其父奪取君位的事情重演,他大肆殺害晉國宗族,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保證大權集中在國君的手中。這一點既為晉國後來稱霸奠定了基礎,也為後來三家分晉「挖了坑」。晉獻公晚年,寵愛美人驪姬,在驪姬的挑唆下趕走太子申生和次子重耳,立小兒子溪齊為太子。晉國發生了內亂,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去世後,太子溪齊登基,但內亂仍然在繼續,大臣們擁立外逃的申生作亂,最後雙方殺來殺去,幾乎都在內亂中喪生。但大亂之後有大治,當諸位王子為王位打得頭破血流時,一個正在流亡的落魄王子,卻註定要承擔起霸業——重耳。

晉國的霸業,始於晉文公重耳,這個人的故事,是中國歷史上流傳已久的「勵志故事」。從苦孩子到霸王,他經歷了不平凡的人生。

晉獻公末年的內亂中,重耳也踏上了流亡之路,他的母親是北方狄族家的女子,因此內亂髮生後,他就先逃到狄國,在那裡住了12年。早在晉國做王子的時候,他就是一個很有名望的人,以善於禮賢下士著稱,因此一群忠誠於他的官員,也自願跟隨他一起流亡,這些人里包括介子推、狐炎、先軫等名臣,如果說齊桓公是憑藉管仲的輔佐得以稱霸,那麼重耳的身邊,卻有一個當時春秋最強的良臣團隊。

但在早年流亡的時候,這些似乎都沒意義,偏偏重耳又成了一個大家都不待見的人。晉國內亂中,重耳的兄弟夷吾得以登基,他害怕重耳回國與他爭奪國君位,就派人到狄國行刺他。行刺不成,又通過外交手段向狄國施加壓力,要求狄國交出重耳,眼見著狄國待不下去了,重耳只得繼續流亡之路。這時候的重耳,雖然是王子,卻已是五十多歲的老人了。一路的顛沛流離,辛苦自不必說,連路邊的農民也不待見他,有一次向農夫祈求食物時,甚至被農夫扔泥巴來嘲弄。但重耳很會自嘲,反而說泥巴是土地,高高興興地收下了。這個簡單的小事,卻凸顯出重耳一大關鍵素質,這是一個什麼罪都能受的人。這樣的人,通常都是了不起的。

什麼罪都能受的重耳,在受了很多罪之後,終於來到了齊國,想請求彼時是霸主的齊桓公為他主持公道。但這時候的齊桓公,已經到了人生的晚年,身體每況愈下不說,更不復當年的壯志滿懷。但他對重耳還是很夠意思的,賜予了重耳房屋、車馬,給了他富足的生活,意圖把他在齊國養起來。重耳的生活也就這樣暫時安頓下來了。但好景不長,才過了兩年,齊桓公就過世了,之後齊國發生動亂,幾個王子相互攻殺,和晉國的動亂如出一轍。此時的重耳,已經娶了齊女姜氏為妻,齊國的動亂也暫時傷及不到他。受了這麼多罪以後,他真想享兩天清福了。但關鍵時刻,還是他的臣子們有主意。狐炎、趙衰等人密謀要把重耳帶走,更得到了重耳妻子姜氏的支持。結果,重耳被妻子灌醉後,被狐炎他們裝進了馬車裡,秘密運出了齊國。醒來後發現上當的重耳,也只能無可奈何。恢複王位的志向,在臣子們心中尚且如此堅定,自己還有什麼說的,繼續受罪吧!

之後重耳一行人,流亡於曹國、宋國等國家,然後又受了很多罪,比如曹國的國君,是個勢利小人,見重耳是個落難公子,連國境都不讓他進。宋襄公倒是個厚道人,但那時候的宋襄公,在中原爭霸失敗,自己也受了傷,雖然熱情接待了重耳,但根本無力幫助他復國。宋襄公雖然在爭霸之中,因為愚蠢的軍事指揮遭到後人的嘲笑,他看人的眼光卻是很準的,在他臨終之前就曾囑咐兒子:「晉國的公子重耳是個了不起的人,你以後如果遇到了事情,找他准沒有錯。」事情也很快在城濮之戰中,被他言中。

在一路的流亡,經過了無數的青眼冷眼之後,重耳來到了楚國。這時候的楚國,正是楚成王在位時期,對重耳的到來,楚成王很熱情,以國君的隆重禮節接待他們。當然這「熱情」背後也是打著算盤的,一直企圖北上爭霸的楚國,此時在外交上還處於孤立階段,被中原諸侯看做蠻夷,要插手中原事務,就必須要找到一個可靠的盟友,當然傀儡就更好不過了。所以楚成王有一次開玩笑問重耳,我對你這麼好,你將來怎麼回報我?重耳的回答是:「假如我們兩國交戰,我願意退兵九十里,作為對您的報答。」這話不卑不亢,卻難掩這位落難王子的雄心壯志。雖然落魄,雖然窮困潦倒,但是在他的心中,依然時刻懷著一個偉大的夢想,不是恢複王位,而是稱霸諸侯。

雖然楚成王對此並沒有在意,但是這段對話確實差點改變了重耳的人生。以楚成王原先的打算,是想武力幫助重耳復國,但經過幾番交談,他發現這位落魄王子並非池中物,將來一旦成為國君,勢必成為楚國大敵。但要就此除掉他,以此時楚國希望改變形象的國策看,又顯然是不明智的,所以怎麼處理這個王子,對於此時的楚成王來說是個難題,除了每天熱情招待外,似乎也沒有好辦法。但這時候另一個國家——秦國的介入,卻讓他有了順水推舟的理由。

在當時,秦國和楚國一樣,被中原諸侯視為「蠻夷」,但在和中原諸國的聯繫上,秦國此時比楚國走得更遠。重耳之前,秦穆公就曾多次插手晉國的事務,導演晉國內部的動亂,企圖藉此進入中原。但在他的幫助下上位的晉國國君,都是上位之後立刻翻臉不認人,但這步棋既然走了,就要走到底。上一個不聽話,就再立一個,這時候晉國有資格繼承國君位的宗親,死的死跑的跑,也就剩下重耳一個,好賴就是他了。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派使者到楚國,接重耳回國,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耳終於回到了闊別近二十年的祖國,這時候的他,已經是63歲的老人了。後來,他成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和所有爭霸的明君一樣,爭霸的第一步就是要改革內政,晉文公也同樣如此。他的父親晉獻公,給他留下了比較豐厚的遺產,晉獻公在位時期,通過對宗室殘暴的打壓,外加對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央集權已經大大增強。而後重耳流亡列國,對諸侯各國的政治制度都耳濡目染。特別是在齊國生活的兩年,讓他深切了解了齊國稱霸的原因,在成為國君後,他也有樣學樣。晉文公的政策,比較著名的有三條:一是仿照齊國,實行「寓兵於農」的政策,設立三軍,建立國君對軍隊的絕對指揮權;二是封賞當年跟隨他流亡的諸位近臣們,確立他們在晉國世代為臣的世襲地位,並給予莊田和特權;三則是效仿楚國,獎勵墾荒,鼓勵百姓往晉北地區遷移。擴大耕地面積。這三條對晉國乃至中國後來的命運影響都很深遠,晉國鼓勵百姓墾荒的地區,主要就是今天的山西北部地區,當地原先是以游牧民族為主,此時開始了游牧民族和華夏族的融合。封賞大臣,給予世襲的權力,既使當時的晉國擁有了一個精英團隊,成了後來逐鹿霸主地位的重要本錢,卻也造成了晉國士大夫權力的日益尾大不掉,晉國王室權威的日益衰落,其實與此有關。

和當年的齊桓公一樣,晉文公爭霸的主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