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案 楊乃武與小白菜 第二十七章

小白菜受到杖八十的處分,拖著刑傷之軀,凄凄慘慘返回餘杭。

小白菜喪夫無子,又與婆婆成了仇人,楊家也不可能收留她,娘家則早已搬走不知去向,在原籍可謂連一個立足的地方都沒有。又看破紅塵不願再嫁,只好在餘杭縣南門外石門塘准提庵出家為尼,法名慧定。庵里沒有香火,以養豬、養雞勉強過活。從此便在青燈古佛旁、晨鐘暮鼓中了卻殘生。

小白菜對著青燈黃卷又度過了五十三年,民國二十九年(1930年),小白菜圓寂,終年八十二虛歲。她的墓塔建在餘杭縣東門外的文昌閣旁。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和坦然,按照她的遺願,墓址選在運河的河岸路旁。小白菜的靈塔後來一直是當地的一個人文景地,亦是文人墨客的憑弔感懷之處。

清末秀才董季麟有詩云:

自幼持齋願守貞,此身本不戀紅塵。冤緣強合皆前定,奇禍橫加幾莫伸。縱幸撥雲重見日,計經萬苦與千辛。略將往事心頭溯,靜坐蒲團對碧筠。

清末舉人郎薇蓀有詩云:

頂禮空皇了此身,嘵嘵悔作不平鳴。奇冤幾許終昭雪,積恨全消免覆盆。涇渭從來原有別,是非誰謂竟無憑。老尼自此真離脫,白水湯湯永結盟。

後有好事者將這兩首七律鐫在塔柱上。

1966年文昌閣建造船閘,又值文化大革命,小白菜墓遂被拆除。1985年,當地政府又仿舊墓遷建於安樂山至今,成了今天的一個旅遊景點。塔碑上刻有「傳臨濟正宗第四十三世准提堂上圓寂先師慧定之墓」。

當地還為楊乃武的案子修了一個資料陳列館,叫做「楊案資料陳列館」,現在餘杭鎮西郊上湖村的「小西湖」內。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