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案 楊乃武與小白菜 第二十三章

十二月初七,天陰沉沉的,象是要直壓到地上來似的。翁同龢從中南海儀鸞殿見了慈禧回來,剛在家中喝了一口茶,有人來報刑部浙江司郎中翁同龢的侄子翁曾桂前來拜見。翁同龢急忙叫人把他請進來道:「案情進展如何?什麼時候開棺驗屍?」

翁曾桂道:「不好了,叔父大人,開棺的事有點兒不妙。有人到刑部發話,反對開棺驗屍。」

「是誰?」

「四川總督丁寶楨。他這幾日正在京中辦事。昨天他跑到刑部大發雷霆,面斥刑部尚書桑春榮老耄糊塗。又到處揚言,說這個鐵案如果要翻,將來沒有人敢做地方官了,也沒有人肯為皇上出力辦事了。」

丁寶楨並非是見錢眼開的人物,此人在做山東巡撫時曾殺過慈禧太后得寵的太監安德海。慈禧不但不報復他,反而誇他清廉剛直,後來吳棠出缺,慈禧便將丁寶楨擢為四川總督。用他去整飭被吳棠搞壞了的四川吏治。提起丁寶楨,朝中一般的京官都有些怕他。這一回丁寶楨插手此事,的確有些麻煩。翁同龢的心不禁一陣緊縮,他低頭不語,想了一會兒才道:「你不用害怕,朝廷既然諭令刑部全權辦理此案,咱們就放心去做。此案若天下大白,丁寶楨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你們定在什麼時候開棺驗屍?」

「十二月十二。」

「夜長夢多,時間長了恐生變故,要提前驗屍。明天是來不及了,就定在十二月初九吧。」

初七這晚,紛紛揚揚的大雪鋪天蓋地的下起來,一下就沒個完了。到初八晚上,仍是停不下來,眼見得碎玉亂珠、扯棉丟絮般的大雪沒有要歇的意思,夜幕下泛著幽幽的白光,翁同龢著實有些心慌。這雪若是還不停,初九開棺又要推遲,拖的時間久了,恐生事端啊。

到了第二日晨,竟然紅日初升,將朝陽門外蓋了一層雪被的田野阡陌都映的紅了。朝陽門外宛平縣的海慧寺,天寒地凍也擋不住紛至沓來的看客。早在卯時初的時候(凌晨五點)步軍統領衙門派出的兵丁,就把寺廟內外圍得緊緊的。接著刑部各位堂官、司官也乘著綠呢大轎、藍呢大轎陸續來了。翁同龢也早早來到海慧寺壓陣,坐在大殿偏廂里,靜候時辰。

巳時四刻(上午十點鐘),開棺的時辰已到。眾人來到公堂之上。

公堂設在大雄寶殿關的平台上,香煙繚繞,鋪著黃緞罩縵的長桌,翁同龢與刑部諸官並坐。司官八人,仵作二人,差役十餘人,分列於大殿左右。楊乃武案中的一干證人及原被告也被帶到現場見證。

葛品連的棺木抬到了殿前的空地。數百雙眼睛都盯在這個被五十六道封條包裹著的棺材上。開棺之前,先由刑部八個第一流的仵作對封條驗定,揭封之後,又叫劉錫彤認明原棺無誤。負責督驗的翁曾桂才喊了一聲:「開棺。」

四個差役手揮斧釺,砰的一聲撬開了棺蓋。那棺木已經入土數年,四角已腐朽,隨著棺蓋滑落,也朴簌簌的掉下黑黃的木屑。一股屍臭頓時從棺中瀰漫出來,幸虧事先已在庭前大香爐內焚起黃熟、檀降兩種香料,才將屍臭壓住。

首席仵作秦德山已經八十一歲,是翁曾桂特地派人花重金聘來的,他的徒弟將屍首輕輕抬出。只見屍體皮肉大多腐化,僅留一點腐肉留在骨上。秦德山走過去,用布滿青筋的手捏了一根銀針,飛快的插入死者喉間,輕輕捻動了一下,又緩緩抽出,用皂角水洗凈。如此反覆多次,銀針上並不顯示黑色。他又取銅盤一個,用榔頭敲下一塊黑色的囟門骨,映日細看了一會兒。如此驗了半日,報到:「驗得該屍鹵門骨並無紅暈浮出,喉骨、牙齒、牙齦、胸部龜子骨、手指骨、足趾骨及周身大小骨殖均呈黃白色;凡服毒者,囟門骨必定里外皆黑色。而此屍囪骨為黃色骨頭,外面受潮霉變發黑,內里卻瑩白。不僅如此,該屍所有骨殖無一處有毒黑之色,很顯然,此人一定沒有中過毒。」

翁曾桂問道:「那麼,餘杭縣仵作沈祥用銀針發黑又是什麼緣故呢?」

「大人,判斷一個人是否中毒,可以用銀針來探死者的喉部。如果銀針沒有變色,可作無毒的結論。但銀針變色,卻不能輕易下結論。因屍體發生腐爛之後,就會產生屍氣(就是硫化氫),這個東西也能使銀針變黑。所以必須要用皂水來擦洗,如果皂水能去屍氣,如果擦洗不掉才能證明是中毒。即使經皂水銀針驗出中毒,還應當結合其他的癥狀來判斷驗實。」

「這麼說,葛品連不是中毒死的?」

「我作仵作六十多年了,敢打這個保票。」

秦德山在屍格上畫了押,翁曾桂又叫八名京中仵作復驗,個個驗過都說無毒。再叫餘杭原驗仵作沈祥復驗,問他有毒無毒,沈祥口稱願領審驗不明之罪。再看劉錫彤,此時已經是氣焰始落,面色慘白,全身發抖。

圍觀的看客頓時歡呼雷動,有的喊「青天有眼」,有的喊「斷案如神」,一個法國記者也跑到關著楊乃武的囚車木籠旁,操著半生不熟的漢語笑著道:「無毒,無毒。」

後來,這個記者在一篇發往歐洲本土的通訊中,以「中國奇案,寺內開棺」作標題,刊載了消息。其中有一句是「大殿邊的小屋子,木籠里關著兩個穿紅色囚衣的犯人,一個是楊乃武,一個是畢秀姑。」

此時,從跪著的證人中衝出兩個人,直衝到劉錫彤的面前,要與他拚命。早有眼疾手快的差役一把將兩人扯住,雖然不能近前,兩個人對著劉錫彤仍是痛罵不止,悲憤之極。翁曾桂見是楊乃武的妻子楊詹氏和姊姊楊菊貞,嘆了口氣,只叫人把兩個人帶了下去,吩咐不準難為她們。

海會寺驗屍後,案情已經大白,刑部立即將複審勘驗情況,奏知兩宮,這時才將劉錫彤革職拿問。

刑部對劉錫彤無故入人以罪、原審各官審辦不實等事又進行了幾次大規模的審訊,這一回所審問的人犯已經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大清官員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