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案 楊乃武與小白菜 第十四章

楊乃武最親的兩個人,只有一個姐姐葉楊氏和妻子楊詹氏。葉楊氏的娘家名字叫做楊菊貞,楊菊貞幾年前就守了寡,因為上無公婆,便帶了兒子回到娘家來住。

兩個人去年十月下旬先得了楊乃武中舉的消息,正在高興,沒過幾天卻又聽得楊乃武被拿到大獄的惡耗。二人急得抱頭痛哭,還是葉楊氏有主意,急忙讓管家王廷南先帶了些銀元打探消息。又四處籌錢,預備打點之用。

管家王廷南不久便報來楊乃武被革去功名,堂上受刑的惡耗。又將劉錫彤要公報私仇的事也講了。楊詹氏聽了,不知如何是好,急的又哭了起來;楊菊貞八歲的兒子也不知就裡,跟著哭了個聲嘶力竭。還是楊菊貞有主意,急忙問王廷南道:「二爺已經招了么?」

「並未招供,不過我看二爺已經遍體鱗傷,恐怕也堅持不了幾天了。」

「既然劉錫彤與楊乃武有私怨,在餘杭縣肯定是不能昭雪了。但凡人命大案,一定要到省里再審了,報到刑部批了才能定案。當下最要緊的是去省里和京中運動。既然二弟是冤枉的,就一定有平反之日。」

「二爺也是這個說法。他說杭州有同年好友姚士法可以相助;京城裡的族叔楊增生也有些手面,找這兩個人說項,大概此案能有轉機。」

葉菊貞道:「這幾天先看看這個案子是怎樣決斷的。若是那狗官將二弟屈打成招,我便帶兩個人立刻上京,你同二奶奶則立刻去杭州找姚士法想辦法申訴冤情。前兩天我和弟妹詹氏把家中銀錢總共湊了三千多兩銀子,還有一些手飾明日你送到當鋪,也能當上一二百兩。這些若是不夠,就是典房置地,也一定要把二弟救出來方行。」

當下商量停當,只等劉錫彤判擬下來。到十月底,果然楊乃武被斷成死罪,送杭州複審。葉菊貞不敢怠慢,立刻與楊詹氏分頭上京和去杭告狀。

楊詹氏帶著王廷南到杭州找著了楊乃武的好友姚士法。姚士法約有四十多歲,是個多年考舉未中的秀才,與楊乃武十分要好,而且為人最是有心膽,早就聽得楊乃武的事情,當時就義憤填膺,想要為楊乃武出些力。所以楊詹氏一找到他請他幫忙,他立刻便答應下來。姚士法道:「嫂子儘管放心,我也是餘杭縣人,劉錫彤魚肉香里的臭名,我早就知道。因為楊兄為百姓做了幾件事,觸犯了他的利益,這回私仇公報,要顛倒黑白,置楊兄以死地。姚某不才,願拼全力以替楊兄申冤。」

楊詹氏道:「此事全仗叔叔操持,我一個女人家什麼也不懂。若有用著銀錢之處,儘管開口,只要能救得了我家夫君,便是傾家蕩產也使得。」

姚士法想了想道:「銀錢之事,倒是不忙。我這裡認的一個人,在巡撫衙門裡做事。此人既有十分的才情,為人也特別的仗義。這事情若是求他幫忙,不但不要一兩銀子,而且十有八九能將此案翻過。」

「衙門裡也有不要錢的人?」

「嫂子此言可說差了。出污泥而不染之人,天下多矣!這個人就算是一個。他叫做楊同瑞,紹興人,是同治四年的舉人。因為此人做事幹練,為人謹慎,又與現任巡撫楊昌睿帶些親戚,所以在巡撫衙門做著幕府師爺,很是受巡撫的器重。凡是這位師爺經手的案件,每一件都得細細推考,須使案中無一冤屈,心中方安妥。楊昌睿從做知縣時就呈經三次請他做首席師爺。待到後來,楊同瑞絕了做功名的心,才一心輔佐起巡撫來。也虧得楊同瑞正直,才使楊昌睿的官名還算是清正,就是他做到封疆大吏的功勞里,也少不了有楊同瑞的一份。所以只要找到他,這案子便有九分的希望。」

楊詹氏聽了大喜道:「那還請叔叔代為聯絡,一定要讓楊先生接了這個案子才好。」

姚士法道:「好說,好說。我與楊同瑞是認識的,這是儘管放在我身上。」

姚士法向楊詹氏打了包票,又聽說楊乃武被押到杭之後,知府陳魯也對他嚴刑拷問。知道複審中要翻案也有些難,急忙寫了狀子,欲找到楊同瑞,將此案說明。但楊同瑞恰巧去京公幹,過了一段時間方才回來。這時,已經是二月初十,陳魯已經將楊乃武的案子審完了。

姚士法天天上衙門打聽楊同瑞的歸期,好容易等到楊同瑞回來,立即將他請到家中,將狀子交給他。

楊同瑞看了狀子,驚道:「真是糊塗審案,哪裡能有這樣的審法。」

姚士法嘆道:「正是。所以說大清官場無清官,雖是過於誇張,但也未必沒有道理。」

楊同瑞道:「等我到按察使司調閱了詳文,若果真如此,我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楊同瑞離開姚家,立刻派人到按察使司調閱案卷。楊同瑞是巡撫身邊的第一紅人,哪個不知?聽說要看案卷,立刻便找了出來。楊同瑞得到了餘杭縣的詳文,把文書里小白菜、楊乃武,葛喻氏等人的口供,細細觀看,怕內中有了冤枉,又見楊乃武是個新中舉人,越發不肯隨便。看了一遍,便發現了一個破綻。楊乃武即是個本科舉人,自然在省應試,去年科舉入榜,是在九月。鄉試要連考三場,每場三天。以初九日為第一場,十二日第二場,十五日第三場。三場考完,便等著放榜。直到十月十三才回到餘杭縣。且不說楊乃武那些天正忙著科舉功名的大事,按常理不應當在此時陡生謀死人命的心思。就算是楊乃武要潛回餘杭縣作案,那每日里的證人,又如何解釋?為何劉錫彤沒有傳一個在杭的證人到堂問話?

還有,即便是小白菜受了楊乃武之託,毒死丈夫,何以不知滅跡,擦掉七竅之血,天下豈有這般愚魯的婦人?而且按錢寶生所供,說是楊乃武假稱毒鼠向他買砒霜的時候,是在九月十七,這天正是科考第三場考試的第三天,難道楊乃武有分身之術,一邊參加鄉試,一邊到餘杭買葯?如此之多的漏洞說明內中定有冤枉,這般冤枉官司,自己不發現則已,既發現了,豈容坐視不理。當即便捧了案卷,來見巡撫楊昌睿。

楊昌睿見師爺楊同瑞走進屋來,手中還捧了案卷,奇道:「楊先生,是刑部批下來的案子么?尚未到秋審之時,如何會恁早的下來。」

楊同瑞道:「不是。這是我從按察使司調閱的由杭州府複審的一個案子。大人,您瞧瞧這件案子,可有什麼冤枉在裡面嗎?」

楊昌睿把詳文看了一遍,抬頭道:「楊先生,你又要學包公斷冤案了。此事已交由杭州知府陳魯審理,還要由按察使蒯賀蓀審閱。我看定能水落石出,何勞先生大駕。一省的案子每年不知有多少,都攬到咱們這裡,我豈不成了斷案巡撫了么?」

楊同瑞笑道:「做個斷案的包青天,留名青史,也並非壞事。大人,依我看來,裡面事實很有些牽強,內中有很多可疑之處。我看十之七八是冤枉的。」便把其中的疑點講了一遍。楊昌睿聽的不住點頭,也對此案有了興趣,說道:「這話說得是。劉錫彤審案真是過於糊塗,竟連賣毒藥之人都未查清就敢結案。陳魯一向是個精細人,但這一回怎麼也斷的這樣不清不楚起來?」

「大人,我看這案定然是個冤案。而且,外面已經吵的沸反盈天,您若是不作出一點表示來,壓一壓輿論,恐怕對您的官聲也不利。」

這些天上海的《申報》連篇累櫝的報道楊乃武一案,在京津和滬杭的人,都知道此事,一時間街談巷議,流言四起,民間輿論很是熱鬧。楊昌睿也多少聽到一點,因為並非涉及政治,倒也不關心。這一回聽楊同瑞提醒說對自己官聲不利,倒覺的有些道理。又拿過案捲來細細重看了一遍,道:「這案子著實有些蹊蹺,確實須重審一番了。就煩先生下個公文到餘杭縣衙和杭州府衙去,把這一案的人犯,調到省內聽審吧。」楊成瑞聽得,心中很是歡喜,忙連聲答應,自去辦理做好了公文,命差人前去辦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