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代前言 從《教父》到《末代教父》

去年7月,以《教父》(The Godfather)一書蜚聲文壇的美國作家馬里奧·普佐又推出了他的新作《末代教父》(The Last Don)。該書發表前,美國的報刊雜誌和廣播電視已紛紛預見新書的出版將引起一場轟動。果然不出所料,該書出版後便暢銷榜上有名,初版銷售量達36.5萬冊;蘭登書屋把該書出版日7月24日稱作「教父的日子」,這一天從中午12時至下午2時B&N的咖啡廳里,你只要說我有一本「末代教父」,你就能免費喝上咖啡。普佐本人20年來破天荒地首次在ABC(美國廣播公司)電視台的「你好,美國」節目中亮相,隨後又接受多家報刊雜誌採訪;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隨即以210萬美元的代價買下6小時的該書電視製作放映權;電影《教父》的主要演員、好萊塢大牌明星馬龍·白蘭度要求在劇中再度扮演黑手黨頭領。接著,數十個國家先後買下該書的翻譯出版權,我國的譯林出版社也以1.5萬美元的預付款買下該書的中文簡體本出版權,這在我國文學類暢銷書版權購買中可以說是罕見的舉動。

普佐對黑手黨的描寫可謂得心應手、絲絲入扣。他具有文學的易感性,講起故事來又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這種特長在《教父》和《末代教父》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以致有人懷疑普佐與黑手黨有瓜葛。對此普佐斷然加以否認。他說,他對黑手黨的了解來自他兒時所聽的故事、他的廣泛閱讀以及豐富的想像。普佐屬於第一代意裔美國人,他的父母親均出生於義大利的拿不勒斯,一直過著貧困的生活。他本人在紐約曼哈頓西部長大成人,那個地區被稱作「地獄的廚房」,曾以犯罪率居高不下而著稱。他12歲時,父親拋棄了他母親和5個孩子。「我知道,我生活在貧困之中,」普佐說道,「這是幫助我寫作的因素之一。這是我的出路。」通過寫作謀生路的雄心使普佐讀完了高中。他21歲時,二次大戰爆發,他參軍去德國,並在那兒結了婚。40年代末,普佐回到曼哈頓,開始進夜校學習。他為退伍戰士,他每月可領取120美元津貼。在此期間,他白天從事政府公務員工作,業餘時間創作了《黑色競技場》。這部小說1955年由美國蘭登書屋出版.是一部反映戰後德國的純文學作品。小說受到評論界好評,但銷售情況不佳。普佐並不因此而氣餒,又創作了自傳體小說《幸運的漫遊者》,這部書被評論界稱為「小經典」,但1964年出版後讀者反應依舊冷淡。極度失望的普佐寫道:「我寫書賺不了錢。出現這種情況,你會產生一種厭惡自己的感情。你幹了某種有價值的事,可是無人欣賞你的價值,於是你瞧不起自己,你也瞧不起公眾。」他覺得自己只有一條出路,他得寫人人願意買的書,這本書就是《教父》。他先把提綱給了出版《幸運的漫遊者》的雅典出版公司,遭到拒絕,於是又求助於普特納姆出版社。後者預付給他5千美元。「我一輩子都沒聽說過能拿那麼多錢,」他回憶道,「我是說,我覺得難以想像。」更使他難以置信的是小說如此成功。1969年該書問世後便一直暢銷榜名列前茅,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1970年。《教父》是美國文學創作中的一個轉折點,使黑手黨問題引起舉國上下的普遍注意,從此,反映黑手黨的作品如雨後春筍。《教父》的出版使普佐的生活也發生重大轉折,他名利雙收,有了自己的經紀人。接著他又開始第二個創作生涯,寫起電影劇本來。他所創作的電影劇本《教父》第一、二集先後獲得奧斯卡獎,此外他還創作了包括《教父》第三集、《超人》兩集、《棉花俱樂部》在內的8個電影劇本,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普佐的一舉成名使他得以出版他想發表的一切作品。1972年他的短篇小說和散文集《教父外傳》問世。1978年又發表了《愚人之死》,其背景為拉斯維加斯、好萊塢和紐約出版界。《教父外傳》僅簡裝本就賣了220萬美元,在當時是個創紀錄價格。6年後他又出版了《西西里人》,在1985年名列暢銷榜榜首。不過普佐隨後出版的描寫肯尼迪的《第4個K》卻反應平平。普佐由此得出結論:「這本書的失敗使我意識到,某些規則你是無法打破的。人們把肯尼迪視為英雄,而我打破這種觀念,把他描寫成本來會成為獨裁者的傢伙。」《第4個K》差點成了普佐的最後一部作品。1991年1月該書發表時,他幾乎一病不起。他身患糖尿病和心臟病,隨後的兩年中,中斷創作,轉而研究在15-16世紀出過兩個教皇和許多政治及宗教領袖的博爾吉亞家族的歷史,不過他最終放棄了寫一部關於博爾吉亞家族的小說,開始創作另一部描寫好萊塢和拉斯維加斯的作品,《末代教父》就此誕生。

在《末代教父》中,唐·多米尼科·克萊里庫齊奧是美國最大的黑手黨組織的首領。他在給外孫丹特和甥外孫克羅斯洗禮的日子向屬下宣布,再過20年至30年他的家族將融入合法的世界,無憂無慮地享受自己的財富。當然,他希望有朝一日成為聖徒,而不是殉難者,因此仍保留著殺手組織。20年過去了,唐的幾個兒子按他的旨意先後在金融、建築、餐飲業站穩了腳跟,然而,為了捍衛家族的利益,流血事件仍屢屢發生,唐的兩個男性第三代丹特和克羅斯在他的外甥皮皮的帶領下不斷參與其中。內華達州長是克氏家族的保護傘,他的愛女被男友刺死兇手卻逍遙法外。克羅斯奉命刺死這位男友從而得到了克氏家族在拉斯維加斯賭場的一半股份,但由於他拒絕參與刺殺家族的叛徒巴拉佐,從此脫離了殺手生涯。而丹特則在刺殺巴拉佐的過程中顯示「超級殺手」的才能,成了家族的鐵榔頭。

皮皮在一次鬥毆中因殺人被捕,克羅斯的母親得知皮皮的殺手身份後,便與其離婚,帶著女兒克勞迪婭來到洛杉磯。克勞迪婭長大後投身電影界,擔任了好萊塢巨片《梅薩麗娜》的編劇。《梅》劇的女主角是克勞迪婭的好友、好萊塢大名星阿西娜。阿西娜的丈夫博茲與她是中學同學,早年兩人墮入愛河而成婚,但婚後博茲嫉妒妻子聰明美貌,對她百般欺凌。阿西娜忍無可忍,攜女兒離家出走,經過一番奮鬥,終於在好萊塢一舉成名。在她接受奧斯卡金像獎的典禮上,博茲伺機將一瓶液體潑到她臉上,一面大叫:「硫酸!」結果只是一場虛驚,但阿西娜心裡明白,博茲絕不會善罷甘休,下次潑來的可能就是真硫酸。為了自身安全,她決定退出影壇,陪伴患孤獨症的女兒度過餘生。然而拍攝一半的《梅》劇已耗資5千萬,一旦停拍,製片公司將蒙受巨大損失,克勞迪婭也將失去嶄露頭角的機會。克勞迪婭在走投無路時想起了神通廣大的哥哥克羅斯,決定請他出面對付博茲。克羅斯對阿西娜一見傾心,決心幫她擺脫困境,同時準備涉足電影界,以便進一步脫離克氏家族。他未經請示唐便設計絞死了博茲。他的擅自行動引起唐的不滿,但阿西娜為報救命之恩而以身相許。正當克羅斯與阿西娜顛鳳倒鸞之時,其父皮皮遭人暗害。事後,克羅斯通過明查暗訪,斷定兇手是表兄弟丹特。他要求教父對此做出解釋。後對此避而不答,但對他講述了多年前克萊里庫齊奧家族與聖迪奧家族火併的往事。當年聖迪奧家族殺害了唐的無辜的小兒子西爾維奧。為替兒子報仇,克萊里庫齊奧家族在皮皮的策划下乘聖迪奧家族長子吉米和唐的愛女羅絲結婚之際殺了聖迪奧全家,連吉米也沒放過。羅絲當時已懷了吉米的孩子丹特。丹特長大後,時常發瘋的羅絲將他父親為皮皮所殺一事多次向他訴說。丹特執意為父復仇,便設計除去皮皮,下一個目標便是克羅斯。兩位表兄弟間展開了殊死的搏鬥。

在《梅》片完工的慶祝會上,克羅斯邀丹特赴會,雙方都預謀在這一場合置對方於死地。克羅斯先下手為強,打死了丹特;他的屬下絞死了為丹特幫凶的一名警官;他們還縱火燒坍別墅銷毀罪證。事後,唐將克羅斯傳到紐約,宣布他有罪,但從輕發落,讓他交出賭場的一半股份給家族,並永遠離開拉斯維加斯。阿西娜退出影壇,赴巴黎陪女兒治病,克羅斯亦前往與其結合。唐對事情的結局表示滿意,原來在過去5年中他眼看丹特的野心已對他退出黑社會的總體規劃構成威脅,但又不忍心親自動手殺死外孫,因此便在皮皮被殺後假克羅斯之手除去禍害,使克萊里庫齊奧家族得以退出黑社會。最後他靜靜地躺在床上,憧憬家族的光輝燦爛的未來,等待著死亡的來臨。

《末代教父》把我們帶回普佐最得心應手的幾個題材:電影、賭博、黑手黨,使我們又重溫了《教父》中那熟悉的氛圍。的確,《末代教父》和《教父》在情節上有不少相似之處,如《教父》中的邁克爾和《末代教父》中的克羅斯都企圖躲避家族的犯罪活動,然而最終還是捲入危險的漩渦;兩部小說中都有充滿血腥味的槍戰,令人不寒而慄的性虐待以及瘋狂的復仇行為;兩個家族的首領都熱衷於賭博而厭惡毒品買賣,因為毒品買賣風險太大;兩部作品中都有警官被暗殺和一名女婿被清除的情節。不過,與27年前創作的《教父》相比,《末代教父》場景更廣闊、情節更曲折、主題更深刻、語言更精練。《教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