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花絮

破案的關鍵武器:「邊際效用理論」

邊際效用學派的先驅人物為德國學者戈森(H.H .Gossen,1810—1859) ,作者為本書被謀殺的教員也取名戈森,因此大有「玄機」。

經濟學上有名的「戈森法則」(Go s sen 『S Law)便以他為名——第一,同一享樂不斷重複,享樂達飽和點時,其帶來的享受次第遞減;第二,同量的享樂不斷進行,第一次和第二次所獲的享樂( 快感或滿足) 較大。

作者筆名

馬歇爾·傑文斯是威廉·伯烈特,E .M .史蒂芬( 三一大學傑出經濟學教授) ,肯尼斯G .艾辛格( 弗吉尼亞大學經濟學教授) 三人小組的筆名。

馬歇爾.傑文斯結合了經濟學界兩大偉人的名字——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和威廉·斯坦利·傑文斯阿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1842—1924) ——劍橋學派的創建人,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英國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經濟學家。他於1890年發表的《經濟學原理》,被看做是與亞當.斯密《國富論》、李嘉圖《賦稅原理》齊名的劃時代的著作,構成了現代經濟學的基礎。

威廉·斯坦利·傑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 ,1835—1882) ——19世紀新古典經濟學家,被稱為邊際效用理論之父。他用效用概念來解釋消費者行為,說明理性的人們應以每一物品的邊際效用為基礎來做出他們的消費決策。

經濟學家偵探身後的原型 米爾頓·弗里德曼VS亨利·斯皮爾曼

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由於創立了貨幣主義理論,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說,他於1976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988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與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他曾先後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等多所院校任教,是美國芝加哥學派的領袖,一直遵循芝加哥學派的傳統,主張經濟自由主義,被稱為反凱恩斯主義的先鋒。

在公共政策領域中,他曾經擔任過美國總統候選人巴里·戈德華特及尼克松總統與里根總統的非正式顧問。

重要著作:《實證經濟學論文集》;《消費函數理論》;《價格理論:初稿》;與施瓦茨合著《美國貨幣史:l867年~1960年》。他的大多學術著作對凱恩斯經濟理論提出了相反觀點。反對政府干預經濟,是弗里德曼經濟學理論的核心所在。

弗里德曼現年9l歲,依然健在,已從美國芝加哥大學退休,但仍被經濟學界尊為泰斗。

亨利·斯皮爾曼教授

猶太人,身材矮小、禿頂、固執、好奇、酷愛沉思,主張自由貿易、市場經濟、不完全競爭、財富差別和保護私有產權,曾擔任美國經濟學會主席,喜歡用鉛筆在紙上推算而不用電腦解決難題。

雖然小說把他定義為哈佛大學而非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但種種線索都在影射斯皮爾曼便是米爾頓·弗里德曼的化身。加上亨利·斯皮爾曼經常把「招牌貨」「天下沒有免費午餐」這樣弗里德曼的口頭禪掛在嘴邊,更加深了這種印象。

然而在小說中,還在斯皮爾曼的言論中加進了一些其他經濟理論,這些並非弗里德曼的強項,比如對商品、貨幣、廣告效用等觀點的推崇;以及他指出:經濟學不同於化學,它們的研究方法互異;化學公式放諸四海而皆準,但經濟學因時地不同而不能照搬。

因此,斯皮爾曼的外型雖然令人想起弗里德曼,但其精神內涵實在融合了不同學派的經濟學思想。

(完)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