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章 食肉類和食草類蜥蜴

第二天,大風在海上掀起巨浪,擊岸的浪花飛濺到帳篷邊上。在這樣的天氣里,乘著不太牢固的船出海是不可能的了。於是探險家們決定四個人一起,沿著橫穿森林的河床,深入到那無人知曉的國土的腹地。

由於當時不可能估計到海里的蜥蜴會侵犯空蕩蕩的帳篷,所以只讓「將軍」駐守在帳篷旁邊,也沒有把它拴上。萬一有什麼危險,它可以躲藏到密林里去。

在河床分叉的地方,探險家們沿著左邊的支流,向上遊方向走去。兩旁的木賊屬和蕨類植物象兩道屏障伸向前方。只是在密林的某些地方,間或有幾條由小動物踩出來的窄窄的蜿蜒曲折的林中小路。密林上空飛翔著巨大的蜻蜓和同樣大小的各種昆蟲;時而有幾隻不大的翼指龍飛著去追捕它們。但密林深處一片寂靜,了無生機:既聽不到一聲鳥叫,也聽不到樹葉的簌簌聲,而這種聲音在馬克舍耶夫河兩岸的森林裡卻不絕於耳。僅僅有一次,走在最前面的格羅麥科在一條林中小路上,看見一隻象小狗那麼大的黑色小動物,格羅麥科還沒來得及瞄準,它已經逃得無影無蹤了。大家只好滿足於捕捉些昆蟲。帕波奇金逮到了一隻停留在棕櫚樹花上的螟蛾,寬三十五厘米,還逮到一些甲蟲,大小象一個個拳頭,叫它咬一下,或是抓一下,可疼得厲害哩。

終於到了密林的盡頭。探險家們踏上一片開闊的林中草地,地上長的也是那種很硬的草。在比較潮濕的地方長著石松、苔蘚和一簇簇蕨類植物。草地的南端是一座硃砂色山峰的斜坡,陡峭、光禿,高達二百米,被一條很深的峽谷截開,使林中草地變成沼澤的水,大約就是從那裡流出來的。下雨的時節,這些水就順著河床流歸大海了。這片草地長約一公里以上,寬一百到二百米。

山中的峽谷使這些科學家很感興趣。他們不約而同地朝著峽谷走去。可是,走不了多遠就發現林中草地的北頭,有一小群食草類蜥蜴在林邊吃草。有的後腿直立,用厚厚的嘴唇扯下棕櫚樹的葉子和木賊、蕨類植物最嫩的枝條。另外一些特別小的禽龍也在吃草,樣子很可笑,胖滾滾的屁股翹得比頭還高,還不停地甩著尾巴。有時在玩耍,時而用四條腿互相追逐,時而用兩條腿笨拙地跳躍前進。

絕對不能放過這樣一個有趣的機會——要拍下禽龍吃草和嬉戲的場面。探險家們儘快回到林邊,略加偽裝,沿林邊一步步向禽龍群靠攏,終於靠近了。拍完第一張照片,禽龍突然警覺起來:大禽龍不再吃草,戒備著,發出刺耳的尖叫;小禽龍一聽到這種叫聲,後腿直立起來,笨拙地伏倒在地,連滾帶爬地跑向它們的雙親。大禽龍圍成一個圓圈,背朝外把孩子們圍在中間。

第二張和第三張照片把禽龍的這種惶惶不安的樣子永遠保存下來,原來禽龍的驚恐不是沒有道理的。從草地的另一端,沿著林邊一蹦一蹦地過來一頭怪獸,它一蹦就是好幾公尺。起初,探險家們把它當成禽龍了。

這頭怪獸大小跟那些禽龍一樣,也是用後腿直立起來活動;可是當它走近了,才看清楚,它和食草類禽龍不同,體態端莊,而且優美勻稱,動作卻快得出奇。這頭怪獸蹦到禽龍圍成的圓圈旁邊,停下來大吼一聲,對方以哀怨的長鳴作為回答,怪獸用短距離跳躍圍著食草類禽龍轉起圈兒來。但是,到處都碰到了禽龍高高拱起的臀部和不停地甩打著的粗重有力的尾巴。如果讓這些尾巴打一下子,或是讓那些結結實實的後腳踢那麼一下子,可以想像是輕不了的。

這頭怪獸確實知道不能鑽到圈子裡掄走幼小的禽龍,它縱身一跳,從保衛者的頭上一越而過,猛地撲向互相依偎在圈子當中的小禽龍。周圍的膽小的食草類禽龍四散奔逃,一隻小禽龍已經落入敵手,它的喉嚨被咬斷了。

進攻時的各種動作,剎那間都被拍攝了下來。兩聲槍響:兇殘的怪獸和它的受害者並排倒在地上。當它們不再動彈的時候,探險家走過去,仔細觀察這個爬行綱動物的新代表。從它那兩條長長的後腿和那支撐著軀體的粗尾巴來看,確實很象禽龍。

兩條前腿很短,每隻腳有四個腳趾,爪尖。短短的脖頸上長著一個不大的腦袋,一張嘴裡排著兩列尖尖的利齒。鼻樑上隆起一個短而平的角,看上去象是一種裝飾品,而不是一種武器。

還有兩隻小一點的角長在眼睛的上方,從後腦勺沿著背脊一直到尾巴有一排小而尖的背棘。灰綠色的皮膚光禿禿的,沒有毛,有縐紋。身長足有五米。當然,力氣也一定很大。根據它襲擊這群禽龍的動作來看,可以斷定,它生性勇猛,動作靈活。

卡什坦諾夫仔細觀察以後,認為這頭怪獸和禽龍以及其它中生代的陸地蜥蜴一樣,應該屬於恐龍類中的單角龍。

量完了,做好記錄以後,格羅麥科說:「我希望咱們不要吃這個怪東西的肉。」

「那為什麼呢,如果沒有更好的東西吃,這種肉也不錯么,」

馬克舍耶夫說。「不過,我們可以吃禽龍的肉嘛!是剛剛咬死的哩。」

「應該把它好好地藏起來,不然翼指龍連一小塊也不會給咱們剩下,瞧,它已經看著血跡飛過來了。」

果然,草地上空已經有會飛的蜥蜴——翼指龍在盤旋,發出嘶啞的喊叫聲。探險家把小禽龍的兩條後腿砍下來,走進灌木叢中,掛在枝叉上,然後穿過林中草地,朝峽谷進發。草地上籠罩著戰後的寂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