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槐園宅 第十章 金剛禪

上回說到張小辮兒三人在八仙樓中要酒要菜,正得意間,卻闖進來一群如狼似虎的公差,不由分說,就將他們拿翻在地。一旁的那隻黑貓見機不好,嘴裡叼住桌上一條糖醋鯉魚,一陣風也似的逃出門外,遁入了街巷深處。

眾公差自不理會那偷魚的貓,當場搜出白花花一包銀子,公差里為首的牌頭罵道:「天殺的賊徒,此乃朝廷押在藩庫的銀錠,如今人贓並獲,還有何話說?」當即便命手下人等,將張小辮兒、孫大麻子和小鳳三人繩捆索綁,押回去打入牢中,聽候官家發落。

張小辮兒本以為林中老鬼指點給自己的一場富貴,乃是樁無主之財,從來沒去琢磨筷子城中的大批銀兩究竟是什麼來歷。他這輩子,連散碎銀子也沒經過手,又不識得鑄在藩庫銀錠上的花押,哪料到會惹上這麼一場彌天大禍?直到被做公的牌頭一語點破,才如大夢初醒,追悔莫及,自道這次實是引火燒身萬劫不復了,真好似「分開八片頂陽骨,傾下半桶雪水來」,萬念俱灰之餘,還不忘在心中罵遍了林中老鬼的祖宗八代。

列位看官聽說,原來靈州城地處水陸要衝,又是南北商賈錢貨往來集散之地,從清初便設有藩庫,江南兩省的稅銀錢糧,全都押在這座庫中,到得限數再一併送往京城。靈州藩庫所在的街巷,名為銀房街,居住的多是銀匠。

原來稅銀收繳上來時,多是以毫、厘、錢、兩為計的散銀,等取到了藩庫中,還要再行熔鑄聚合。由於江南富庶,錢多糧廣,收取上來的各項稅賦,乃是朝廷的命脈所在,故此防衛格外森嚴,庫中牆壁都是內外雙層,造得堅厚異常,稱作「虎牆」,並且銅門鐵戶、數重關鎖,派有專門的庫兵看管把守。

自太平軍從粵西桂東兩地起事,席捲北上,所到之處勢如破竹,靈州城以南的各處重鎮,盡數被粵寇陷落。幾路兵馬對靈州形成了合圍包夾之勢,藩庫里押存的大批稅銀還沒來得及運走,也同當地軍民一併被粵寇困在城裡。

靈州城是古來兵家必爭之地,壕深牆高,固若金湯,而且城中商賈眾多,他們不惜血本,出錢出糧幫著朝廷募集團勇;城裡又有許多洋槍洋炮,火器不僅數量多,而且非常先進精良,所以太平軍接連打了數次,卻始終未能得手。但太平軍的首領們,也知道靈州城中設有藩庫,庫中積銀無算,雖是前幾陣折損了不少人馬,仍是欲得之而後快,隨時都會再次捲土重來。

靈州藩庫里的銀子太多,難免動人眼目,不僅是大股的粵寇意欲相奪,更有許多飛賊大盜,也想趁著戰亂從中撈上一票,這些人或是三五成群,或是獨來獨往,蹤跡飄忽不定,最是難以防範。官府為了保住庫銀,派兵日夜巡邏防衛,銀房街里的明哨暗崗下了無數。亂世要用重典,一旦抓著了意圖盜銀的賊人,立刻凌遲梟首,殺一儆百,決不寬容。

可縱然是如此看護,最近這庫中銀子仍是不斷失竊,奇的是虎牆高聳,鐵鎖儼然,並不知是哪路賊人,又是使的什麼手段神通,竟能在重兵把守之下,把白花花的銀子偷出藩庫,還不留一絲一毫的痕迹線索。

庫銀失竊非同小可,官府紅了眼睛,凡是出城的,一律嚴加盤查,防止賊人運贓出城,並且下了死限,命捕盜衙門裡的一眾差役,在限期內緝拿賊人,追繳贓物,否則便用全家老小抵罪。自古從來都說「官匪是一家」,尋捕官與城中的賊偷強盜向來多有勾結,公家擅能養賊,所以耳目最廣,凡是地面上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沒有他們打探不出來的。而且做公的眼睛最毒,讓他們找尋為奸做賊之輩,便如同是仙鶴尋蛇穴,遠遠地佔其風、望其氣就能查知。

誰知多方打探下去,這樁天字一號的大案,竟沒留下任何蛛絲馬跡,只得胡亂抓了些草賊充數,雖是逼著屈打成招了,卻仍在不斷丟失庫銀,如何交得了差?

眾差人正急得沒辦法,捕盜衙門中的牌頭忽然得著了一些風聲,說是在沽衣鋪里,有人用大錠銀子買衣服,那銀塊底部正鑄有靈州藩庫的記印,線火子看得明白,再也不會差的。牌頭當即撒出眼線,命手下在街上秘密尋訪跟蹤,最後在八仙樓里,將全伙賊人一舉擒獲。

靈州本來是個直隸州,但是因為附近城鎮都已被粵寇攻陷,本省幾位大員的腦袋多已搬了家,加之戰時平亂所需,所以各道各司,乃至提督衙門和巡撫衙門這些全省的中樞機關,也都臨時設在城中,現在的靈州城是督撫同城,並由治地內倖存下來的一眾官吏們,協助巡撫馬天錫,就地籌備錢糧,募集團勇守城。藩庫失竊之事早就驚動了朝廷,巡撫馬大人聞聽拿到了飛賊,不敢稍有怠慢,當即傳令連夜升堂,要親自會同有司審問案情。

就見堂上燈火通明,諸般刑具陳列,衙鼓咚咚作響,差吏肅排兩邊,真是「勝似生死閻王殿,不輸嚇魂東嶽台」。張小辮兒等三人跪在地上,看了這般陣勢,早已驚得面如土色,體如篩糠了,這正是「有翅膀的,你騰空飛上天,有爪子的,你刨地鑽進洞。既無飛天遁地術,休惹官司到公堂」。

張小辮兒心知這回的事鬧大了,事到如今只好竭力澄清,他慣會見風使舵順口扯謊,也不等馬大人動問,忙呼道:「不勞煩大刑伺候,爺爺青天神鑒,小人們不打自招。」

那馬大人城府極深,為人陰狠果斷,素來以折獄問案出名,知道凡是重大之獄,都需要三推六問,詳細審辨。他見張小辮兒和孫大麻子兩人的形貌,便知是市井間遊俠惹閑的頑賴潑皮,想那庫銀被竊,捕盜衙門多日里遍查無果,竟沒一絲蹤跡,如此手段,必不是等閑小可之賊能為。而堂下所跪的這三個人,看年紀都不過十六七歲,其中還有一個姑娘,只憑他們幾個小角色,怎做得下如此遮天大案?但庫銀又確實是從他們身上搜出,看來其中必有曲折,須是察言觀色、明辨秋毫,問他們一個水落石出。當下一拍驚堂木,在燈下詳細推問起來。

張小辮兒好不乖覺,問一答十,滿臉無辜地把來龍去脈說了一遍,衙門裡的規矩他是知道的,要先說姓名出身,可張小辮兒、孫大麻子三人都是鄉下的光棍沒頭鬼,又有什麼大號呢?那小鳳隨她娘王寡婦的姓氏,就喚作王小鳳:孫大麻子是家中老大,自小就滿臉麻子,所以得了這麼個諢號,從來沒有大名。

張小辮兒祖籍並非是在金棺村,而是有些來歷的世家,祖上曾做過京官,後來敗了家流落至此。他是自幼就識得禮法,名字本是有的,只是那時年紀尚小,多已記不得了,現在細細回想,好像是叫作張什麼賢,賢是聖賢書的賢,卻不是管閑事的閑,中間那個字記不清了。後來流落江南,也不知是從哪兒論的,在金棺村裡被排作了「官老三」,叔叔大爺們見了就是「小三」,同輩之間稱兄道弟的,無不以「三哥、三弟」來稱呼他。

張小辮兒先把自己說得守法重道、知書識禮,並稱將來還打算寒窗苦讀,考取一場功名,圖個光宗耀祖,也好為朝廷出力,為非作歹、偷雞摸狗之事是從不肯做的。可怎奈刀兵無眼,戰火無情,使得金棺村毀於一旦,這才不得不和孫大麻子、小鳳二人背井離鄉,平時只好在山裡捉些蝦蟆,進城換些柴米度日。

只因最近鼠患猖獗,恰好前些天在山裡挖到了一些稀罕的藥材,就拿到靈州松鶴堂換了只擅能捕鼠的黑貓,想帶它回去看家鎮鼠。但當時天色已晚,城門已經關了,又擔心露宿街頭被巡城的團勇當成細作,便向鐵公雞鐵掌柜借了他家的槐園空宅過夜。

馬大人聽到這點了點頭道:「嗯……槐園曾是婁氏老宅,早已空廢多時了,據說宅中鬧鬼,是個不幹凈的去處。」

張小辮兒道:「大人真是體察民情、愛民如子的好官,連這等小事也了如指掌,那座槐園中果然是鬧鬼鬧得厲害。」隨後將他們在槐園中,如何如何遇到老鼠偷運小孩,如何如何在地窖里發現筷子城,如何如何看見一個怪僧拿鍋子活活煮了小孩來吃,他又是如何如何用黑貓嚇得那怪僧抽了羊癲,才得以為民除害的經過說了一遍。

最後才說在筷子樓里找到大筆銀子,並不知道是官府之物,自己這三人只不過是想得點兒小便宜,就隨手拿了幾塊來花用,至於在金棺墳遇著林中老鬼,以及在瓮冢山裡挖出殭屍的事情,則是隻字未提。

馬大人又分別審問另外兩人,孫大麻子和小鳳對整件事情並不完全知情,說起來前後多不囫圇,但大體也如張小辮兒所言。

馬大人聽到此處不禁暗暗吃驚,饒是他胸中淵博,遍通刑獄,也沒料到庫銀一案竟然牽扯出這等異事。靈州城近年來常常有小孩丟失,始終沒能破案,眼下粵寇大兵圍城,官府哪還顧得上去抓拍花的拐子,想不到卻與庫銀失竊有關,連忙派人到槐園之中搜查,併到松鶴堂拘來鐵公雞對證。

松鶴堂藥鋪的鐵掌柜下落不明,至今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哪裡帶得到堂上?只把店中的夥計、賬房等人拿來盤問,果然都與張小辮兒交代的毫無出入。然而一眾做公的差役捕快趕到槐園,從地窖下去找到筷子城,發現失竊的庫銀果然都在其中,更有許多民間的金飾、珠玉等物,而且那和尚頭上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